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党】浅谈不同讯源的动态对比 [复制链接]

1#


Horowitz in Berlin,1986

接触母带级讯源多年,一个最大的感触,也是为何回不了头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母带级讯源所能提供的动态对比!也就是说母带级讯源是唯一能够接近现场的录音媒体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从录音的动态对比来讨论。当然,这里我们先简单澄清所谓的动态对比(Dynamic range)和讯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的不同。我们可以参考这一个图示:




一个交响乐团的dynamic range,我们可以假设他们可以发出的最大音压是105dB。而通常一个良好音乐厅的底噪大约会在35dB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完整无压缩的录下一个交响乐团的动态,我们至少要有一个可以承受70dB的录音机。而我们参考一些模拟Master Tape Recorder的规格就会发现,他们大概都会有60-65dB的S/N比,甚至到70dB (1/2",30ips)。我想这也是这些master recorder设计时必须达到的规格。 (注:事实上,105dB是我们在前排观众席所测到的音压,对于麦克风来说,它们所收到的音压一定更高。)而在类比磁带的方式里,至少会有10-20dB的headroom,所以对于这些精心设计的master recorder,其实它们是有足够的能力吃下80dB的动态范围。



那这个70-80dB动态范围的意思是?假如我们要在一般居家环境重播80dB的录音;而通常居家环境的底噪约在45-50dB (很安静的晚上),意思就是说,你要完全无压缩的重现这80dB的讯源,你的音响系统以及空间必须要能承受115-125dB的最大音压!!这当然是大部份家用音响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为何罐头音乐与音响必须要设法"节制"。

另外我们从黑胶的技术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部分。我从Opus3老板Bob的文中有提到,一个非常好的刻片系统的S/N比会是60dB左右。所以你会发现在技术上,无可避免的在母带机输出到刻片系统时,必须要有动态压缩的发生。所以我推测经过刻片,翻模,压片后,所能保留在黑胶唱片中的动态对比应该会在45-50dB就非常好了。事实上,我们从家用环境的限制来反推,其实这个数字是很合理的。因为家用音乐媒体适用的dynamic range大概就是40-50dB左右。





当然,有人会说,我使用的唱头的动态对比规格可以有90dB,但是,这是黑胶的技术限制使然,你的唱头再好,可惜在这里派不上用场。这里也和扩大机系统能力无关,而是罐头音乐媒体的规格限制所造成的。不过要强调的是,这并非业界故意在罐头音源上降低规格,节省成本;如前文提到,家用环境的限制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就可以很理所当然的了解到,一个专业录音混音室,底噪必须处理在35dB,动则千瓦的扩大机功率,以及硕大的鉴听喇叭系统。因为它必须在无压缩状态下,低失真的重现类比母源中70-80dB中所有的细节。



Bruckner Symphony 8 by Karl Bohm (ORF master)

专业录音中,为了达到最好的录音效果,当然是希望在没有任何compression的情况下进行。以捕捉到音乐演出的全貌 (但实际上,交响乐团或是歌剧人声等大编制的情况下,compressor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而在后续的商业化过程中,由于媒体技术上的限制,以及使用情况的不同,适当的压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第一次接触到真正母源级媒体的人,对所能展现出,音乐的主体如同真实一般"弹跳"出来在你的面前的能力,以及接近真实现场的"动态对比",都会惊讶不已。  而罐头音源,不论是CD或是黑胶,相较之下,就会象是精致的缩小版模型,但可惜的是,许多母源之中存在的细节已经随着压缩的过程而损失了。

对并非专业录音工程的人来说,接触到真正录音母源的机会真的很少。虽说大家在追求重播罐头音乐媒体上精益求精,但其实始终受限在罐头媒体上的限制。  所以也很高兴看到,现在有许多唱片公司愿意发行接近母源的无压缩,高速磁带的版本,如台湾的Bel Canto Musicale,国外的fone Italy,Analogy records,Open Reel Records,Analogue Production等,让消费者有机会了解到母源的面貌。另外,对于一些市面上可以找到的母拷版本,虽然它们大部份都经历了许多次的拷贝,而有所损失; 也因为拷贝过程的状态不一,而会有质量上的差异; 但是只要是在"正常"的对拷下,母源的动态对比基本上仍然是可以维持在一定水平。

而对于想追求重现昔日录音风采,或是藉由录音重现过去大师艺术的全貌。其实罐头媒体所能够呈现的是一个压缩的精致模型,离真正的全貌尚有一段距离!  最近有机会听到两个非常好的现场音乐会的母拷(1978 Richter Moscow Live,以及1987 Horowitz the last concert),对于能够如此接近大师,感动不已!而且能够随意"重返现场",这岂非所有爱乐者心中所望!






文章转载自:

http://illusionofsound.blogspot.com/2019/08/dynamic-range.html

最后编辑泽森音响 最后编辑于 2019-09-03 14:09:57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