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众的关氏音响(俺与关氏的缘分) [复制链接]

1#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小众的关氏音响(俺与关氏的缘分)



第一台关氏胆机是老K6,黑色带罩的那一版,好像是易趣网上买的还是淘宝网不大记得,零几年还是九几年的事。机子寄到本地五星级酒店后面山路上的物流点,找了半天才拿到,附近没有公共汽车站,打的回家。扛上五楼进门,老婆正在洗地板,见又扛东西回来,嗔怪了一句,时隔十多年,依然清晰记得,怪哉,就是记不得那年了。
机器尺寸不算大,看上去比较紧凑,左边两个输出牛,右边是电源牛,牛的正中间是两只6F2小管,两对功率管6P3P在小管的前后。这个布局与AN KIT那个有点类似的,不规则但极其顺眼,个人觉得如此。网罩与机子大小一致,应该是为了防止小孩子去直接触摸烧热的电子管,算是考虑周全的设计。牛看上去份量比较足,以这个管子而言是足够的。好奇打开底板,走线比较乱,大部分的国产元件,元件焊接东倒西歪的,仅仅只是好奇,因为实际上对于电路一窍不通。
开声觉得平淡无奇,真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样。声音很松,不带劲,温温和和的。买这台机应该也是看到了关先生的文章后才产生的欲望,忘记了读的到底是那篇,但是肯定是读过的,我的购买习惯是先了解学习后产生幻想,先使自己认为这个一定是好东西。这次的经历就是这样,忘了听几个月后卖出的,但是从此与关氏的不解之缘种下了,可谓纠缠。


过段时间,也不知道是多长时间了。因为网上有出百变龙600的,箱子有一点点小瑕疵所以比较便宜,俺的购买二手器材的习惯就是不求完美,只要正常使用,没有伤筋骨有大毛病即可,只为了便宜。拿到600,因为老关有文章里介绍到关氏胆机搭百变龙,所以刚好网上广东的代理粱先生替客户代出一台关氏的KT88推挽机,赶巧了,又迫不及待的收入。



这台KT88推挽机尺寸不小,几乎呈正方形,机箱是黑色的亚克力材质,容易擦拭干净,黑色湛亮,深沈内敛,气质高雅。箱体两边都有护板,中间有几个圆形孔修饰,又可以当提把手,也是一种巧妙的设计。牛呈品形排列,功率管在前面两边,前级管四个在正后方,可能是仿造中国古建筑特有的对称型,大气端正。
搭百变龙600,开声和前面的k6一样,松弛散漫,无力。不应该啊,这个可是以力大劲爆为本色的管子啊,平淡无奇与k6一般。这机来的中间,代理梁先生告诉说这个机器可以升级,就打包发走,来回运费梁先生出的,还送了几个进口的前级小管子,这品格真是难得。这台机器也是不久就转让了,这个算是大功率的管子竟然做得这么个力度,俺想不通,好像有与梁先生说这个做得并不成功之类的话。



这两台之后,俺很久没有再碰关氏,似乎是把它遗忘了。林林总总的后面走马灯又玩了不少器材,箱子最中意的是LS3/5A,前后经手,到现在不下十对。有人会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是真爱为什么又换来换去的?个性使然吧,经常浏览网站,看到了没听过的但看过介绍文章的器材就又不能忘怀,只能出手里容易变现的东西,然后再把看上的拿到手,最容易变现的非3/5A莫属了,也因此听过几乎所有的品牌LS3/5A,幸哉?悲哉?可能有些人看明白了,其实不仅仅是个性,实则就是个穷烧。呵呵呵。。。



时间来到2010年之后,总是能在网上看到关氏胆机的踪影,也总是能看到关于它的嘲弄议论和推崇备至。家电论坛的百变龙专栏有一朋友玩百变龙的3号五寸箱子,很有经验的,一直推荐关氏胆机作为搭配。应该是后面也读了国内著名的关粉考拉的博客文章,又生出欲罢不能的纠心。于是开始再寻关氏胆机,当时正好网上几乎没有关氏的机,在一位开帖求关氏胆机的帖子里寻摸到一位在深圳的港人有一台白铁皮版本的K6有意转让,一激动先款付了。这是台病机,并且私自改成三极接法,烧了一只电阻,开机嗒嗒地响,和其它K6不同是有电容露在机器面板外面,位于电源牛之前。。当时拍摄照片放在北方关氏代理杨先生的音乐之旅网站论坛上,关先生也看到了,关先生很不解地说真是佩服上家的大胆。自己问了烧坏电阻的数值,去电子城买来换了。这台机虽然改成三极接法,推力竟然还是没有减少,声音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变化,与后来再玩的K6一个声底。当时有两对LS3/5A,一对KEF,一对乐爵士的白牌,箱体颜色是香蕉黄,翻新的。这时候才发现关氏还是较有推力的,看电影也满带劲的,当然不是与真正影院系统比较的。当时手里有英国6L6,上机听非常好听,声底清爽水润,细腻饱满,好管子一点也没有埋没。看着有人认为的垃圾级元件与土炮制作发出天籁之音,俺一点都不觉得缺少什么。这台的结局看官肯定能猜到,又出了,罪过罪过。



忘了这个之前还是之后,在音响发烧站收到一台关氏自己最心仪自负的MA1,是2A3单端,前级只有一个12AX7,一个5Z3P整流,极其简单。四川的上家卖了好长时间,最后便宜的出给俺了。与kT88一模一样的黑色亚克力材质机箱,牛全部在箱体内部,一个巨大的黑色盒子上面插着四个电子管,呈倒三角形分布,整流管突出在前,12AX7在后,功率管2A3分布于两边。箱体两边留有圆形孔,作为散热。面板右侧有两个旋钮,音量与选择。背后是镀金的金属接线柱,这个不同早期的都是使用塑料材质的。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丁元英 最后编辑于 2018-08-04 10:38:35
分享 转发
TOP
2#

楼主才是真正的玩音响。
TOP
3#

MA1是关先生自己最自负的机型,且说以后的人真正理解关氏音响美学的是拥有并发自内心喜欢MA1的人。MA1是关先生有一次修复客户的K2A3时,因为试听了一下拿掉两边各一只时的状态下的声音,才歪打正着真正找到了单端电子管直热型的闪光点,被深深吸引与喜欢上了。MA1的原型机很早就已经开发出来,与黑色带罩的K6一样时候,见过黑色铁皮外观的,也有白铁皮版本的,这两款都是比较早期的造型工艺。黑色亚克力版是改进版,因为铁皮版看上去手工制作感十足,好像五六十年代的东西,全新的看上去也是一种老旧感觉,没有现代时尚感,所以关氏因应需求出了黑色亚克力版系列,包括2A3单端四件分体,使用西电91单端线路的300B四分体,命名卡秋莎的300B单端合并机,这台大小造型与MA1一样,是关氏机种带完整前级部分的型号。其它型号大部分的只带一组输入端子,因为它们虽然可以作合并机使用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它们前级部分都比较精简,不过反而是因此产生出别出心裁的效果,许多玩家都不喜欢给它们再加前级,因为会破坏它们通透直接的本色。

MA1的声音正是通透真接的,音色自然纯粹,没有什么修饰,就是使用英国音染多了点的箱子,它也是表现出非常完美的解析度,刻画音乐的表情细腻而丰富。2A3本身低频量感比较足分,下潜质量非常不错,速度上也比300B要强化那么一点点。推3/5A比较个色,声音饱满音染几乎没有,更显出英国老式监听级音箱纤毫毕现的反应,是一种极为细致到位好听的声音。本质上MA1呈现出来的是泉水般清澈透明的声音,体现出优美山林的景象,没有高山峻岭,也不是大河奔流。俺猜测关先生是想要表达晋朝风骨宋代简致,不是大汉雄浑盛唐气象,是要以简约低调流出胸臆的想往。看官会说俺怎么这么能瞎扯,诸位去看关先生的文字,不难窥见端倪。有些人评价关先生说他的文章太会扯,写得故弄玄虚,说得天花乱坠,机器却十足的土炮,声音也毫不稀奇,纯属忽悠。这个也不能说有什么错,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莱特,怎么理解对于个人来说都不是不对的,因为在个人的世界里每个人对自己的理解都是深信不疑的,也是他人无论怎样很难改变左右的。


诸位可能猜到或没有猜到,这台机因为便宜收来,能赚几个铜板,又出了,可见境界扺不过生活所迫,俺归根结底还是个庸俗的人,而已。


又一台白铁皮版K6,是胆坛一做胆机的商家代朋友出的,这台本来有两个音量旋钮,左右声道分别调谐,让商家整合成一个音量调节。这台除此之外好像都原样没动,这台机我给换了德国的音箱接线端子。后面出给河南发烧友,他自己其实也有这个机器,他放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关氏粉丝有个特点,就是会同时收有关氏不同型号的机型,推挽单端都有的大有人在,这个现象极其罕见的,无论国内国外,这是一个对品牌无比欣赏的表现,实属不易有的现象级热爱。

拥有这台的同时我还收了一台十五周年纪念版K6,这个版本机箱没有改成亚克力,依旧是银白色铁皮,只是换成拉丝的铁质箱体,比以前的更漂亮了。牛罩却是黑色亚克力的,算是与后面全线升级的机器看齐了,内部与之前的白铁皮版一样使用了线路板。关氏全手工搭棚的只有最早期的黑色漆铁皮版,另外的四分体西电线路300B单端黑色亚克力版则也是搭棚的,因为内部没有几个元件。这个版本的K6使用了电子管整流,声音与前面的版本略有不同,高频更加细腻,音质比较水润,确实有提升。接线端子与黑色亚克力版系列一样,使用了金属材质的金色端子。这台使用过捷克的JJ6L6电子管,声音较国产管大气浑厚,个人觉得这个版本像是有点淡装了的面孔,确实声音更润泽细腻,个人觉得却是对老版本的更有好感。


这两台的命运同前,不赘,时间是2017年。(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丁元英 最后编辑于 2018-08-04 13:27:36
TOP
4#

时间来到2018年,就是今年。年初因为逛闲鱼,又看到白铁皮版的K6,又下贱手,拿了。

这台是广东烧友出的,没几天就觉得左右声道一边大一边小,扛去单位让一电子很在行的同事检测,发现因为关氏用焊锡膏焊接,容易产生短路故障,两个6F2小管座多少都有点问题了,毕竟二十来年的东西,另外也有一个很小的云母电容故障了。网上买了两个国产库存老管座与国产云母电容更换上去,复原了。这台机现在推雨后的八寸音箱,声音浑厚,高低频不突出,作为电脑系统近场聆听,也算凑合,那个温暖细微的味道令人舒服。

过了几个月逛闲鱼,看到一台黑色漆铁皮版的K6,想起了最早的那台觉得温水无味的老K6,心情不能平静。这台是本省的烧友出,很近,下单第二天就到了。后来了解,这台是著名关粉考拉博客的博主曾经用过的,特意对比了内部线路的模样,每条线都是一模一样的,就是说乱得是一模一样的。这个机器全部都是原装,带铁罩。声音比白铁皮版还温暖醇厚,推动力实际上非常不俗,比玩过的乐爵士的电子管机E20力气还大些,同样是6L6系列的管子。

俺一直以为,如果真的是要选出所谓的中国声的代表,那么关氏当仁不让,个人意见。因为关氏虽然脱胎于国外的经典之作,但是学而不似,古人谈艺,曾经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纵观音响世界,许多名机都是在前辈老师的基础,推陈出新,创新发挥。关氏的成功,在于关先生的传统文化的高深素养,许多外国音响经典名作的成功,我们都认为设计师的文化与艺术素养都是非常优秀的,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才成就了使机械冰冷的音响器材能够表现出浓郁优美的音乐感情,传达音乐本真的原味。关氏的声音特点首先是极其纯朴,就像山野吹来的风,空气里能闻到泥土的味道。呈现出朴素的音色,接地气的音质,没有华丽的奔腾的修饰。咋一听感觉毫不稀奇,温温和和,但是如果聆听者正好也是这样个性,觉得非常适合自己,那就是找到了知音。郭德刚说世界上没有那个人那种艺术能够得到全部人的喜欢,音响也是如此,甚至音乐也是如此。有人形容关氏的声音犹如茶,带点茶末的茶,这个算是极形象的表述,没有酒那么带劲,也没白水那么纯净,小口品尝,不觉花移影长日渐西沉。

本省的这个烧友也是关粉,手里有一台老型的卡秋莎,黑色漆铁皮版,说是左右声道有点大小声,没有玩过关氏的300B单端,心里肯定是过意不去。我问他出不,他说出,买来后出状况已经闲置好久了。这机是先货来的,价格不贵,凑合听其实情况没有那么严重,我觉得可以忍耐。这机型声音超过往对300B的过印象,音压超过之前听到的任何一款单端300B机器,几乎是推挽的力度。声音还是很关氏,醇厚,朴素,听上去中规中矩,但其实音乐表现力极其到位,听一整天也不累,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没有任何的压迫感。机子的颜色没有那么黑,带点灰色,有三路输入。网上看到另一台类似的,变压器还另外有个铁皮罩着,是四路输入,电源插座在右边,我这台在左边。关氏的机器就是那么的随意性,经常看到有一点点小的不同。


又去闲鱼,找到四分体的关氏300.4的机器,这个是上面本省那个卖我K6的朋友通报的。他没有决定要,我和他说价格不错,但是他犹豫,我想价格不错可能留不了几天会被买走。西电91
300B线路是我很感兴趣的,本来想DIY,一直没有机会,关氏的文章内就有一篇专门介绍的,俺中毒颇深却没有解药,无奈只能拿下。刚来开声,就发现关氏真的有两三把刷子,这个机声音值钱,值它标的价钱,这个机比亚克力版的卡秋莎略贵,前面黑色漆铁皮版是九十年代的,五六千当时,亚克力版价的则翻倍了。300.4型音质更加精练,有一种高级机的声音表现,比老版的卡秋莎更透明,分析力显得更高班。低频控制力极佳,力度也非常不俗,不知为什么关氏的300B都具有很可观的推力。曾经问过一位做胆机非常内行的师傅,他评价91线路的声音控制力大部分的DIY都比较没有力度,成品机也几乎没有厂家使用或使用得好的。这个机内部被升级了蒙多福的金膜油浸电容,有一朋友来听说好像声音带着杂质,奇怪了。后面我与广东的代理梁先生求教,他让北京关氏原厂赠送四个原装电容,虽然是几毛钱的东西,但是上去换下四百多一个的蒙多福,真正的关氏味道复原了。顺带说一下,广东的梁代理还是那么有品,那么古道热肠。


在这之后不久,北京的烧友赠送了一对烧毁的关氏211M大管机,这个其实叫扩展机,关氏原配接的是MA1,但是接任何合并机都可以,一个非常超级超越常规的天才玩法,据说英国的音乐传真有这样的机器。

2018年所有购买赠送的机器都是收藏品,都在。(完了?还没完。)
最后编辑丁元英 最后编辑于 2018-08-04 13:26:59
TOP
5#

好文,一直对MA1有兴趣,看来得入手了!
TOP
6#

楼主有钱,不然怎么买这么多重复的机器
TOP
7#

哥们 ,洋洋洒洒好文章啊。
关氏胆机: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90530.aspx 全国总代理:13556676660 梁
官网:www.kuans51.com  微信公众号:kuanshiend
TOP
8#

关氏的胆机确实很不错,可惜咱不喜欢胆机,支持一下好文。
TOP
9#

给关先生点赞!年初我的MA1发回北京修理,中间出了点情况,关先生二话不说给我重新做了一台新机器,非常感动。
TOP
10#

回复 5楼发烧无止境的帖子

MA1是最有品的声音,推书架箱清澈透明,安静的聆听完全没有问题。但习惯有爆棚的肯定是不合适。
TOP
11#

回复 6楼wgq999的帖子

穷烧而已,只是痴心妄想太重。
TOP
12#

回复 8楼LBZ的帖子

胆机的好是可以让人欲罢不能的,发烧友是必经之路,谢谢。
TOP
13#

回复 9楼桃萼仙的帖子

现在的社会已经很少再有古道热肠的人了
TOP
14#

能看明白关先生的观念,才能真正找到关氏音响声音 的灵魂。                                                      

                                     小音量美学

     2A3单端机的声音,给我的音响认识打开了新天地;那是1995年的事。从那之后,“轻微淡远”成为我评价声音的另一个层次,就比如画之在“神品”之外,更有“逸品”。说实话,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个从表面的宏大到内在的精微之过程。温饱刚解决,人们震慑于美国的豪富,发烧音响的初期阶段,美国人的音响美学观点统帅了HIFI,比大声,比细节解析,比贵价,我也有这个过程。留在书架上的1812“大炮”,“牛仔”CD片,记载了那段经历。
    此后我接触3/5A,开始认识到表达音乐内涵,是玩音响的另一个追求,而这个目标,并不单纯需要大声,也不是孤立地追求分析力。3/5A+K6,很容易达到和人内心的音乐感觉合拍,而这种平衡,充实的感觉,反而在许多用重型,贵价格器材,整天为配搭苦恼的朋友那里找不到。和YK聊到他说的“10套HI FI,9套衰声”,可见这现象的普遍。这使我逐渐对“大声竞赛”,“豪门斗富”的发烧追求产生怀疑,此后我长期倡导以K6为基础的“寒士发烧”,“以少少许胜人之多多许”,盖缘于此。
    但此后的声音追求,不能仅限于K6配3/5A的“知足常乐”。那么继续追求什么呢?音响发烧的真正进步,只能肇源于人的认识的解悟,音响美学领域的新开拓,而只有无知浅薄之辈,才相信物质的豪富就是一切。我先期的2A3推挽机,已经透露出一种通彻的气质,显现出在细节的描绘和声音的弹性上,还有潜力,可以构筑格调更高的声音境界,而不失声音的平衡和流动感。相当多的行家,把K2A3的声音比之于晶体机的YBA,可见不同的手段,都可以达到这种感觉,重要的还是设计者的追求。然而K2A3追求的是全能,要兼顾推难搞的SP100,B&W 801等大低音单元喇叭的目的,采用推挽结构来获得近20W的功率和大电流是必须的。但如果断然放弃这种商业上的实用需求,2A3单端的境界,到底如何?一次偶然,K2A3推挽机中坏了一只管子,检修中发现剩下另一只管子,仍然出声,而且尽管不平衡造成交流声严重,但声音并不小多少。这使我大为震惊。遂把另一声道也拔下一只管子,临时形成单端局面。这时的声音,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感觉。强劲的压力全消,自然流动的感觉出来了。
    好奇心使我开始探索这种感觉。这是个克服许多困难,把个几乎没办法实用的概念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使我感到找到了新的领域。
事后我认识到,探索这个2A3单端3W的境界,实际意味着对音响美学的全新再认识,意味着对披着“美国HI END”外衣而复活的“电子技术派”音响美学的再次扬弃。
我想,我们要大音量干什么?
    对于头脑理智的人来说,“大”是要有“大”的用途的。航空母舰“尼米兹”大,但它是为了起降喷气战斗机,不大不行,因此是威力的象征。而拆成空壳的“基辅号”,照样大,又有什么威力?不过是摆样子而已。
所以大声本身只是手段。在相当多的实际场合,开大声音,正是为了听清楚细节。这种对大声的需求,也可以说是为了“把细节逼出来”。ATC,DYNAUDIO喇叭之所以需要无尽的驱动,正是这种解决办法的写照。
    说实话,这是个简单的概念,并不须要多少文化上的理解就可以接受。而这种概念也最适合我们传统观念下的“皇家,豪门消费”和工程上“大干快上”方针,在有中国特色的初级阶段,反复流行,正得其时是不奇怪的。
    然而,2A3和高效率喇叭,启示了我们另一种解决途径。
人的聆听是个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综合过程。我们都知道“静心聆听”的意思。只要静,小音量下,照样应该听到丰富的细节。在这个意义上,提高音量这种手段,可以由  减少讯号传递中的细节损失来代替。我们只要少制造噪音,而真正把音乐中现场气氛传递出来,应该能够找到在小音量下“发烧”的享受。
那么,怎么实现小音量下的细节再现?最主要,最根本的是减少传递环节。在这个意义上来说,LP,直热单端,无分音器喇叭,都是小音量音响哲学的正确途径。
话说当年。我当时用的喇叭,其实还是并不合适小功率单端机的3/5A,T2,因此音量实在太小,大不起来,如果强要大声,还是削波失真的。饶是如此,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小音量下丰富的细节,而且声音有一种“松活自然”的感觉,相比之下,以前听的东西,无论多么昂贵,总有一种“电”味,象人工修饰,后天培养的感觉。
    对于这种声音,有识者明白此乃一种境界,并非可以以力得之,以胜负论之。所以此后多年,我的单端直耦2A3机器,只在少数人中流传。其中清雅如作家陈染,广博如摄影家于云天,豪富如石油公司老总,贫寒如边远地方的老师。但总有一点共同处,就是他们选择2A3,都不以单纯的大声音的“音响发烧”为标准,而是真正理解“音乐是心灵的颤动”。所以2A3的用户,固然有颖悟者,不在音响发烧中沉迷,反而直接登堂入室;也不乏“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老发烧,抱着2A3金盆洗手,脱离江湖。
    对于2A3单端的声音素质,行家绝无置疑,但正因为它是要靠这极其有限的3W功率来表现一切,所以它也是个非常难玩,非常考功夫,考修养的境界。
    一者这2A3单端机器本身必须非常优秀。电子管机线路简单,只要没有接错线,“不出声”没有可能,象2A3单端这样的机器,尤其如此。但要做出一台既能充分表现线路本身的优点,又能显示出设计者独特的个人品味的机器,就非常不容易。尤其2A3单端设计哲学是追求“低阻尼”以传达音乐原味,故声音的平衡天生的敏感脆弱,又不能走靠反馈来校声的路;所以各个环节牵一发动全身,全靠设计者对声音的洞察力来把握。但这个“把握”又谈何容易!中国的消费者往往不理解设计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其实你付出的钱,大多数是在购买设计,购买品牌的声音哲学。如果单从物料的观念来看,君不见,日本高级零件早就来源方便,工艺天下莫比,DIY发达几十年,但在HI END圈中,小功率胆机公认为极品的只有“新藤”,AUDIO NOTE等寥寥2,3家,其余往往金玉其外,昙花一现罢了!个中原委很值得玩味。
    其次,为2A3这样的单端小功率机找个合适的配搭,也很费心思。以我的经验,如果听音口味只限于清雅的无伴奏圣咏,古乐,弦乐,那么3/5A甚至都可以,TABLETTE 2---TABLETTE50,更没问题。
    中型书架箱中5/9为首选,坐地箱PROAC RESPONSE3。5甚佳。这些箱子都可以在15平方米下发挥2A3的潜力,中等规模的交响乐,流行慢歌,都很够动态。
但如果要在现在逐渐宽敞的居室内享受2A3,还是要动用LA SCALA,TANNON,LOWTHER这些号角大箱子。而且,从传统来论,这些经典大箱子,正是几十年前2A3胆机的同代,其声音之古典韵味最正宗。仍以我自己的经验,要爆棚则找LA SCALA,其三路全号角,是货真价实的104DB灵敏度,配2A3,声音的弹性,冲击力,足可以在80平方的室内开PARTY,听乡谣,JAZZ非常过瘾。但古典弦乐韵味稍差,另外要距离箱子3米以外,高,中,低三路的声音才融合,不宜近听。
    TANNON古典中型箱,无论SGM,SRM,还是STERLING,都是2A3的好配搭。如果在20平方-30平方,声音是非常平衡,听古典音乐,格调甚高,而且一洗TANNON给人的古板感觉,空气甚通透,甚至轻易胜过许多精心炮制的大系统。北京的著名大发烧老范,过手名器无数,平居却多年坚持用我的2A3推一对SGM-10,他的日本朋友也订制过2A3来推TANNON。但2A3推最大型的TANNON“西敏寺”却不行,那只15寸单元,好象不适合单端机的低阻尼,低音浑浊,这已经是有经验的。
          近来著名的英国LOWTHER,德国AER全频带单元引进大陆,成为2A3单端机的理想配搭之一。首先LOWTHER的声音哲学与2A3单端,尤其是我的直耦设计非常一致,就是尽量取消对原始声音讯号的后期塑造,能减则减,能通则通,保持声音的“绿色通道”,尽量用声学的办法(背负号角)解决中音和低音的平衡,而不靠分频器。所有的高手都知道,理论上完美的分频方案,在实际喇叭工作中,会带来极其复杂的影响。许多HI END层面的难题死症,都和分频器有关,这就是各种扩音机和各种喇叭真正配搭之后,情况难以预期的幕后秘密之一。然而如果要平衡音量,频宽及价格各种需要,综合来看,分音器,多单元,箱体喇叭还是比较现实的妥协。而LOWTHER,AER这种单一全频带单元的思路,索性不用分频器,其实是一种极端追求;就是以真实无碍的中音为基础,高,低靠声学结构自然延伸,不再做电子手段的处理。这样做的优点很突出,就是中音没有衔接和相位问题,非常自然,而且灵敏度很高。但同时这种思路也带来其他问题。首先是全频带能量平衡的问题,低音靠背负号角加强,高音就要靠附加小纸盆提高,总之不容易平衡。同时即使在小音量下平衡,音量大了之后,低音能量,速度下降明显。而高的中音灵敏度,又非常容易暴露出扩音机的粗糙,尤其是许多扩音机平常推低灵敏度喇叭时,不容易暴露的“小音量质素”。所以这种全频带单元的箱,在实际使用中,出乎意料地从另一方面考起了扩音机。在许多实际配合经验中,很难找到适合的扩音机;许多扩音机推LOWTHER,声音只有大声,干硬,毫不显出系统的价值;甚至平常以音色柔润,高贵的300B单端机,都显得有些肥腻。然而2A3单端,尤其是直耦单端,却是这种全频带音箱的天作之合。2A3出色的小音量质素,全面显示了LOWTHER的直通概念,根本不须要大音量,音乐的细节层次自然浮现出来,配搭不宜时的那种“大收音机”感觉一扫而空。这种配搭,具有古典音乐现场的那种自然,生动的感觉,音像,定位并不突显,然而却让人觉得特别真实,相形之下,甚至觉得平常以“发烧”标准来评判音响器材,转觉有点多事。
     以我在郑州演示会的经验,LOWTHER/AER这种全频单元音箱,是典型的小音量声音美学的路子。用家切不可以因为它是大号角箱,就想当然要它出爆棚低频。在会场环境下,人多嘈杂,勉强开大音量,虽然不失真,已经失去平衡感,不能代表它的真实水准。但在安静的家居环境,你可以充分感受它的小音量声音美学,听钢琴,歌剧,动态都很真实自然,完全够用。如果你是品位高雅之士,有30平方听音环境,3万以上的预算,而能够接受“轻微淡远”的意境,这是无以尚之的选择之一。至于那些聆听口味广泛的大发烧,我觉得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不妨将之作为第二系统,在听累了时尚主流的极品爆棚,全能无敌大阵势之余,轻松雅静一下,换一种欣赏方式。
    古人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经历过富贵,喧嚣,反觉平淡天然的可贵。所谓小音量的声音美学,也是一种独特的境界吧。
最后编辑丁元英 最后编辑于 2018-08-06 00:41:46
TOP
15#

回复 10楼丁元英的帖子

MA1 用家 关氏的MA1 才是关氏的精品 尤其现在流行的口味
TOP
16#

新的关氏胆机不知如何评价?
TOP
17#

关氏的胆机确实很不错
TOP
18#

回复 16楼小晋的帖子

我用的老关氏胆机,新的听过,比老关氏好一点,但是价格也略贵一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