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录音师与厨师 [复制链接]

1#
一张CD的制作过程:录音-混音-压平,正如厨师:备料-烧菜-上碟。发烧友就是食客,上菜后你自己可以加点酱油或老陈醋或辣椒酱,口味自定。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6/9/19 9:27:1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独特的见解
TOP
3#

真正好录音师,只是记录声音,不是创作,更不是制作。
好厨师呢,恰恰是创作与制作……
TOP
4#

要混音的!
TOP
5#

所谓发烧碟,都是加了很重的味精。《阿姐鼓》的堂音传至天际,小小的鼓面不可能有那样的能量,《魔鬼的颤音》的低频根本听不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老虎鱼的《close to music》也是重口味。反而《贝9》的低频可以听到密集的定音鼓。
TOP
6#

千万别小看了厨子,古时良相伊尹,助商汤灭夏,战功赫赫,百岁长命,后人称圣,他就是个厨子。“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在管理图书馆之外,他很有可能也是个厨子。
TOP
7#

的确有创意,同意。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8#

真正的好的录音师,本身艺术品味就很高。帮你加了恰当的油盐酱醋。

原始录音,有的多达20几只麦克风,光是音量比例,没有艺术修养就完全搞不定。那技术不是一个厨师能够胜任的。当然,也有录音,混音分开协作的。
TOP
9#

米其林也有三星厨师,开个玩笑。
TOP
10#

给你一个鸡。

广东厨师,白切鸡。
四川重庆厨师,辣子鸡。
北京厨师,宫保鸡丁。
肯德基麦当劳,炸来吃。
洪七公,叫化鸡。
日本鬼子,切片生吃。
TOP
11#

唱片的制作过程中,动些手脚是必需的,所谓国产发烧碟当然得加味精,还有就是压缩动态,就算国外的古典音乐录音也必须这样做,光是一部钢琴的声音动态范围就超过100DB了,不压缩的话,所有的音响器材都会被打爆。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