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人初烧感受 [复制链接]

1#
最近试听了几个组合,搭了一套

音源:ARCAM ALPHA One
功放:AMRECON 2600
音箱:TANNOY 605II
灌砂脚架

主要是听弦乐四重奏等小编制
试听的时候感觉很好,声音略瘦,音色、解析力都不错,搬回家感觉声场小
听的时候两边拉上帘子,地上铺个毯子,坐在离箱子近点的地方才有效果

==================================================================
以下内容2016年1月17日编辑


一晃过去快两年了,有很长时间忘记密码,一直用游客身份浏览。
今天看到自己刚开始玩的时候发的帖子,觉得当时煞有介事的,又好笑又惭愧,希望这里的老前辈们不要见笑 ^_^
音乐倒是持续不断在听,器材低档的不行,图片没怎么拍过,早上光线好,应同好要求拍几张帖上来,也算合了论坛的规矩。
00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6/1/17 16:53:35 上传)

001.jpg

00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1/17 16:53:35 上传)

002.jpg

00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1/17 16:53:35 上传)

003.jpg

00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1/17 16:53:35 上传)

004.jpg

00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1/17 16:53:35 上传)

005.jpg

00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1/17 16:53:35 上传)

006.jpg

最后编辑sayesailor 最后编辑于 2016-01-17 16:53:35
分享 转发
TOP
2#

慢慢来,不要急。
TOP
3#

试了两套线材,又加了对脚架,发现脚架对声音提升很显著,可能是之前箱子放在很长的空体电视柜上有共振的原因,现在声音干净了很多,分离度也好了。
TOP
4#

看不见
最后编辑砖家 最后编辑于 2014-03-25 22:08:41
TOP
5#

雅俊的用家帮顶~~~雅俊的声音非常不错不过配天朗还是有点太过于清淡~~

雅俊的东西要么搭西装,要么功放换个胆的这样是比较适合的~~

我自己的搭配说下,雅俊FMJ-CD17+励磁219A+夜莺,然后线材全部是线世界
TOP
6#

回复 1# sayesailor 的帖子

声音略瘦——请问LZ是买回来听声音,还是耍HI__FI,???
TOP
7#

回复 3# sayesailor 的帖子

又加了对脚架,发现脚架对声音提升很显著——这个是必需的,正道!
TOP
8#

回复 6# 至高蒲 的帖子

当然是听声音,这半年听弦乐四重奏比较多,主要也是打算听这个,听交响乐没环境,楼上楼下的不能开大声。
这套就是不太全面,低音下不去,但很干净。声场显小,因为试听时离得近没太留意这个问题,上了架子好些,调整了箱子位置。
人声也还行,先不折腾了,听段时间,这几天晚上都在听《海顿》的75、76、77,尤其喜爱76的第二、第三首,和77的第二首。
TOP
9#

刚入门就玩线 .......
TOP
10#

回复 9# CWL4526 的帖子

是啊,被人家引导,整个选好以后,线没定,拿了两套线,让我自己仔细对比下再决定用哪根,我就对比了下,然后选了一套。
TOP
11#

收了一张人声的CD,早上起来放碟,第一声不是音乐,是女歌手的清唱,开口那一刹吓了我一跳,还以为哪里钻出个人来。
最后编辑sayesailor 最后编辑于 2014-03-28 11:53:23
TOP
12#

音箱与脚架之间放个脚钉,声音比玩线材来的明显
TOP
13#

原帖由 aiyueren123abc 于 2014-3-30 8:55:00 发表
音箱与脚架之间放个脚钉,声音比玩线材来的明显


换过不同的线材,有差别但极细微,但上个脚架提升就非常显著,你说的这个我相信。
TOP
14#

新系统正好听了一月有余,从开始听到现在,所谓的折腾有两部分,一是脚架,二是音箱摆位及听音位,分享下自己的体会。

商家老哥人极厚道,东西都是拿了试用,好再收货,原本没考虑用脚架的,老哥推荐,结果拿了一对灌砂脚架试听,发现提升明显,声音干净了很多,低频也有改善。

因为电视柜的原因,音箱摆位比较开,发现声场小,然后开始自己胡乱调整位置,起初是按等边三角形安置听音位,后来又把箱体内倾一个角度,并不断调整角度大小,最后将喇叭轴线正对听音位,感觉好了许多,再后来又逐渐把听音位往前挪(但没有再改变箱体角度),终于达到一个满意的位置,闭上眼睛,乐器和歌者忽然就散布在前方。甚至这个听音位很敏感,把身体往前探或往后仰,都能感觉到声场的变化,这应该是我人为的扭曲了舞台,把乐队像根竹条一般捋出弧度来。
总之是勉强解决声场的问题了,发现位置的敏感性,我突然留意到喇叭的高度,不偏不倚,我坐在椅子上,耳朵恰好与脚架上的音箱高音单元在一个水平面上。



后面的时间里,我大多以室内弦乐为主,反复听海顿的五度、皇帝。我住的小区极安静,家里窗户又是双层玻璃,因此我经常在万籁寂静的深夜感受和辨析每一个细节,享受优美的旋律。
接着聆听了其他一些作品,有的印象深刻,舒柏特的C大调弦乐五重奏、拉威尔 弦乐四重奏、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柴可夫斯基 洛可可变奏曲,中间都有一些让我百听不厌的曲子。

搭建系统时,心里很清楚以主听室内弦乐为主,一是因为毕竟不是独立的住宅,深夜大音量会干扰邻里,二是因为好的落地箱投入成本太大。但在商家老哥那里,听过宝华802放天鹅湖(其实早先在一个朋友家也听过这对箱子,具体不记得是800还是802了),那种宽松的临场感就一直印在脑子里,怎么说呢,听室内乐,好比逛苏州园林,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精致而考究,听交响乐,不拘细节(人耳可不拘但器材必须拘),好比登泰山而览胜,驰旷漠而天高。各有意境。

因此问题随后就来了,免不了把一些大部头放进自己的碟机里,齐奏时那种混杂让我再也不敢有更多尝试(其实夜里小音量也试过,勉勉强强),瞬时我突然就理解了,播放大编制的问题,单元数目比单元尺寸更重要,必须要分出来更多的单元处理一些频率,这是我凭直觉的判断,另外我发现重放多声部合唱比交响乐更有难度,起码在我的系统上如此。

我看帖时,经常看到安心听音乐和折腾器材话题的讨论,通过我自身的体会,折腾有时是一种对音乐喜爱的表现,听音乐和折腾并不矛盾。我在现有系统上安心听室内小编制,但依然希望能听到更广阔的声音。

我喜欢这套器材,我经常去大剧院听交响乐,也去音乐学院蹭听演出(比如上个月爱尔兰皇家音乐学院的室内乐团演出),这套器材就是我希望听到的那种声音,虽然略清瘦和直白。所以,在仅仅听了一个多月之后,心里开始盘算怎样把现有的系统再提升一个层次,完全没有替换掉她的想法(异或我听到更喜欢的声音),而是希望能为她添加更大的能力,之后会研究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且听且折腾!

也希望得到论坛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编辑sayesailor 最后编辑于 2014-04-23 17:33:31
TOP
15#

支持楼主,明年,我也打算开始购入一套低端系统,嘿嘿
TOP
16#

支持一个!
TOP
17#

关于避振,我最近正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论坛里有不少讨论,也都一一读过。夜深人静时,在自己的系统上做了一些实验,仔细聆听对比,然后思考了差异及成因,得出自己的结论,以下结论纯属个人实验分析,不敢确保正确性,因为相比之前的讨论有些须差异,跟大家分享。

我的实验涉及碟机和音箱两部分,碟机(LP转盘同理)和音箱的避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为这两部分采取避振的目的有所区别:
碟机(LP)避振,目的是为了获取转盘平稳
音箱避振,目的是为了获取正确的声音

一、先谈碟机避振
我的碟机只是简单地放在长条的电视柜上,这个柜体又大又空,产生共振和谐振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把一块非常重的石供抬上柜面,挨着碟机的位置,又在碟机下面垫了块软布,再听熟悉的曲子,变化是有的,声音更空灵和干净。

我所采用的实验方案,是这样的考量
1、用沉重的石块压在碟机旁边,减少大而空的柜体的谐振
2、碟机下面放置一块软布,减少细微振动,也就是高频振动

结论如下,碟机的避振,就是要完全规避,高、中、低频的振动,低频振动例如听音室附近有重载车辆驶过、中频振动例如人的走动、高频振动例如碟机自身机械运动造成的谐振,所有这些振动,都需一一过滤,因此,对于碟机,完全厚重的底座和钢性脚钉的支撑是不够的,一定要有软性材料吸收高频振动,这个软性材料大面积贴着碟机,甚至放在碟机内部转盘支撑部件最好。由此我设计了一套碟机外部避振方案。


          碟机              
================
        高弹纤维 薄                      3
================
         钢板 3mm
--------------------
         橡胶 3mm                        2
--------------------
         钢板 3mm
--------------------
   \/  橡胶脚钉    \/      
================

       实心厚钢板 5mm      
--------------------                 1
       高弹纤维 厚          
================
          支撑面


从支撑面到碟机,大体分为三层,构成一个滤波通路,将低、中、高频振动过滤干净,大家看,这个思路是不是和滤波电路很类似。
第一层,由厚的高弹纤维和实心厚钢板组成,这一层就是用来过滤我上面提到的低频振动
第二层,由薄钢板和橡胶钉合起来的夹心层,下面安置橡胶脚钉,通过夹层不同的共振频率及橡胶脚钉,阻止中频振动
第三层,由薄的高弹纤维置于碟机下面,吸收碟机机箱的谐振。

也可以去掉第二层,仅由1、3层组成一个简易的避振,比较好实现,高弹纤维可用抓绒衣那种面料,因为那种材料原本就是设计为高弹性,保持蓬松以容纳空气保温用。


二、再谈音箱避振
音箱避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正确的声音,在不理想的音箱上甚至用“调音”这个词更合适。之前的帖子里我提到我的音箱也曾经和碟机一起放在柜子上,后来改放到灌砂脚架后效果提升显著。最近思考避振这个问题时,再次考量音箱这部分。先做实验,前面的回复中,aiyueren123abc提到 “音箱与脚架之间放个脚钉,声音比玩线材来的明显”,就从脚钉下手,籍由曾经在论坛看到的一个秘方,我把一张巴掌大的餐巾纸,撕成四块,轻轻搓成四个小球,细心放置在音箱的支撑点(此前书架箱的支撑是塑料突起,直接接触脚架),仅仅这一个改动,依次聆听我熟悉的各类曲子,乖乖不得了,声音全变了:
最理想的是大部头交响乐,低频突显,整体松散,层次分明。
再听室内弦乐,大提琴细软丝滑,很是舒服,但那种弓和金属弦的摩擦感不见了,大提琴箱体的振动感不见了,我想论坛里的烧友不应该认为我是夸大其辞,在深夜仔细辩识熟悉的乐曲,差异就是这么大。小提琴更是失了她特有的亮丽。
再听人声,我一下子就理解大家所说的血盆大口,那张大嘴就在眼前,完全没有人型,我一直觉得我这套系统人声还不错,定位、结像和音色都算逼真,这一改全完蛋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显然四个餐巾纸团起到了高频滤波的作用,把整个频响的中低频部分突显出来,我的箱子是个二单元书架箱,这也是为什么听大部头交响乐时,效果好了许多,但听室内弦乐和人声时,失真太多,当然听交响乐也一样是失真的,但交响乐更注重的是乐队的整体平衡,书架箱这样突显低频后感觉确实好了。
因此我得出结论,音箱的避振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支撑体的软硬度、阻尼、刚性都会影响声音的表现,刚性强的支撑体会保持住音箱的高频,软性的支撑体会削弱音箱的高频(然后通过增加音量而使低频量感增加),因此我觉得音箱的避振,应该叫调音更合适,用不同的支撑体少许改变音色及高低频的量感,尤其是对书架箱这样频响范围不够宽的,可以多准备几种不同的脚钉,在听不同类型音乐时做些调整。

调音的基准是什么,我以为应该以真实的声音为参考,室内小编制也好,大剧院交响乐也好,多听现场以做参考,另有追求音染效果的不在讨论之列。
最后编辑sayesailor 最后编辑于 2014-04-23 13:49:00
TOP
18#

折腾无止境啊
骚,烧。。
TOP
19#

回复 8# sayesailor 的帖子

两边拉上帘子。。。。
声场自然会小

音箱,应该不是避震,谐振更合适吧
最后编辑yavis 最后编辑于 2014-04-23 16:38:22
除却西电不是线!http://shop34851791.taobao.com/
TOP
20#

原帖由 yavis 于 2014-4-23 16:35:00 发表
两边拉上帘子。。。。
声场自然会小

音箱,应该不是避震,谐振更合适吧


是的,谐振,我文中正是要表达音箱不是避振,我用"调音"这个词来说明,总之音箱的支撑和避振关系不大,这个在论坛里可能是常识,我是初烧所以拿来说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