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系统正好听了一月有余,从开始听到现在,所谓的折腾有两部分,一是脚架,二是音箱摆位及听音位,分享下自己的体会。
商家老哥人极厚道,东西都是拿了试用,好再收货,原本没考虑用脚架的,老哥推荐,结果拿了一对灌砂脚架试听,发现提升明显,声音干净了很多,低频也有改善。
因为电视柜的原因,音箱摆位比较开,发现声场小,然后开始自己胡乱调整位置,起初是按等边三角形安置听音位,后来又把箱体内倾一个角度,并不断调整角度大小,最后将喇叭轴线正对听音位,感觉好了许多,再后来又逐渐把听音位往前挪(但没有再改变箱体角度),终于达到一个满意的位置,闭上眼睛,乐器和歌者忽然就散布在前方。甚至这个听音位很敏感,把身体往前探或往后仰,都能感觉到声场的变化,这应该是我人为的扭曲了舞台,把乐队像根竹条一般捋出弧度来。
总之是勉强解决声场的问题了,发现位置的敏感性,我突然留意到喇叭的高度,不偏不倚,我坐在椅子上,耳朵恰好与脚架上的音箱高音单元在一个水平面上。
后面的时间里,我大多以室内弦乐为主,反复听海顿的五度、皇帝。我住的小区极安静,家里窗户又是双层玻璃,因此我经常在万籁寂静的深夜感受和辨析每一个细节,享受优美的旋律。
接着聆听了其他一些作品,有的印象深刻,舒柏特的C大调弦乐五重奏、拉威尔 弦乐四重奏、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柴可夫斯基 洛可可变奏曲,中间都有一些让我百听不厌的曲子。
搭建系统时,心里很清楚以主听室内弦乐为主,一是因为毕竟不是独立的住宅,深夜大音量会干扰邻里,二是因为好的落地箱投入成本太大。但在商家老哥那里,听过宝华802放天鹅湖(其实早先在一个朋友家也听过这对箱子,具体不记得是800还是802了),那种宽松的临场感就一直印在脑子里,怎么说呢,听室内乐,好比逛苏州园林,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精致而考究,听交响乐,不拘细节(人耳可不拘但器材必须拘),好比登泰山而览胜,驰旷漠而天高。各有意境。
因此问题随后就来了,免不了把一些大部头放进自己的碟机里,齐奏时那种混杂让我再也不敢有更多尝试(其实夜里小音量也试过,勉勉强强),瞬时我突然就理解了,播放大编制的问题,单元数目比单元尺寸更重要,必须要分出来更多的单元处理一些频率,这是我凭直觉的判断,另外我发现重放多声部合唱比交响乐更有难度,起码在我的系统上如此。
我看帖时,经常看到安心听音乐和折腾器材话题的讨论,通过我自身的体会,折腾有时是一种对音乐喜爱的表现,听音乐和折腾并不矛盾。我在现有系统上安心听室内小编制,但依然希望能听到更广阔的声音。
我喜欢这套器材,我经常去大剧院听交响乐,也去音乐学院蹭听演出(比如上个月爱尔兰皇家音乐学院的室内乐团演出),这套器材就是我希望听到的那种声音,虽然略清瘦和直白。所以,在仅仅听了一个多月之后,心里开始盘算怎样把现有的系统再提升一个层次,完全没有替换掉她的想法(异或我听到更喜欢的声音),而是希望能为她添加更大的能力,之后会研究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且听且折腾!
也希望得到论坛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