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用的前端也就是俺推丹拿焦点360的前端,即:
Bladelius Embla完整版音源兼前级
Bladelius Ask后级
Siltech 550i XLR信号线
Analysis Plus Solo Crystal Oval 8单晶铜喇叭线
Shunyata Research Taipan Helix VX和Black Mamba HC电源线
试听用的乐曲包括古典、爵士、新世纪、人声等各个类型,基本都是Embla内置硬盘和U盘里的,选曲和播放都非常方便。
大致说一下听感吧:
首先,俺要给Classic 10一个大大的yes,因为它一开声就表现出了非常平衡健康的声音,俺用来推丹拿Focus 360的前端不用做任何调整,就可以出非常平衡的声音,配合摆位上的细微调整后,声场的深度表现在长边摆放的不利环境下也相当不错,但受到两边Focus 360箱体的影响,声场左右两侧并未超出箱子之间的距离。
高频部分,这个1.2寸的SD软球顶高音的素质相当不错,高频的饱满度和圆润度很好,分析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没有因为让高频变得耐听而损失质感表现,小提琴声音饱满有力,琴腔共鸣清晰,完全没有很多高音偏薄偏瘦的问题。但高频的延伸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透明度也有些妥协,交响乐中三角铁的泛音不够丰富,钢琴小字三组以上的音区缺少一些穿透力,略显不够开扬。这样的高频表现让俺想起了卓丽小珍宝上的那个1.25寸镀银离子的软球顶高音,它们的特性很相近。飞星的这个大高音承载能力很强的,即便是大音量下播放交响乐,高频依然保持了很好的耐听度,并没有很多高音单元声音一大就吵的问题,说明它的失真度很低。一万多的入门级产品上能用到这个素质的高音,个人认为厂家是非常认真地在做产品。
中频部分,classic 10表现出饱满中正的走向,由于单元口径是5.5寸(虽然厂家标5.9寸,实际这个单元的振膜直径与5.5寸单元差不多),因此中高频的衔接很平顺流畅,中频高段的瞬态响应相当不错,小提琴的基音和女声的质感表现都是很到位的,没有一些2分频箱子用6.5中低音单元在中频高段表现上的一种模糊感和后退感。Classic 10的中频是中性偏一分温暖,听任何作品都不会有偏薄的问题,可以说飞星这样的校声是很适合现在越来越讲求分析力和透明度的音源和功放的。如果三件器材都讲求分析力和透明度,多数情况下出来的声音就会偏薄了。我还用了吉他、萨克斯、竖琴、手风琴、长笛等乐器来考验Classic 10的中频,可以说Classic 10的表现让我都比较满意。
低频方面,Classic 10的低音单元只有5.5寸(与中音单元一样,虽然厂家标5.9寸,实际振膜尺寸与5.5寸单元一样),因此低频表现不可能与焦点360的双8寸低音相比。交响乐中的大鼓能听到,但缺少一些能量感和衬托感,点到即止,大场面下动态也有压缩,但对于5.5寸单元来说已经完全合格了。爵士乐中氛围感的刻画在应对我这里30平米的空间中显得吃力,主要表现在低频的密度不足,毕竟Classic 10最佳的工作空间是15平米左右。我用Hovland公司出品的试音碟中“大象”这一段倍低音提琴来测试,Classic 10低频中段(60-100Hz)的表现还是相当不俗的,规模感和饱满度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听上去还是相当有感觉的,感觉不像是这么瘦长的箱体发出来的。
Classic 10就我这两周听下来,是一对对功放推力要求不是很高的箱子,原厂推荐的功放是20-150瓦,个人认为一台100瓦的高素质合并机,可以充分驱动好Classic 10了。其平衡健康的声底加上中性略偏一分温暖的声音走向,让Classic 10对功放的适配度也是很高的,只要不是太糊太慢的功放,一般都能与Classic 10配合。
另一个想法是,如果能给Classic 10增加一对超高音,能够明显提高它的超高频延伸、中高频透明度和声场表现。我在我老爸家的Chario Pegasus落地箱中已经试验过了,38mm大高音加上一对天朗ST50超高音,声场和细节表现提升非常明显。(因为超高音的接线不够长,所以无法给Classic 10增加ST50超高音进行测试。遗憾啊)
基于Classic 10在我这里的出色表现,我还是很期待有机会去听听Classic 20,因为Classic 20是标准的3分频设计加上双7寸低音,高音和中音单元与Classic 10一样,也就是说中频和高频与Classic 10的表现相仿,低频表现会有相当大的提升,而价格并非高高在上。
如果你是在找一对好推好声的箱子,我诚意推荐你去听听飞星的Classic系列,它也许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