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版块的几个讨论帖很有意思,形成系列了。先是八先生开的《我为什么要玩黑胶?》一帖,后来又有了《我为什么不玩黑胶?》和
《我为什么不玩黑胶和CD》。本人也是卡座论坛上的一份子,于是想在这里凑个热闹,开么一个帖子。相信这里也有玩磁带的朋友,或者是卡座论坛上的朋友罢,大家也来聊聊呗。不晓得接下来还会不会有朋友再开一个《我为什么不玩CD、LP、PC HI-FI、磁带?》,而聊起开盘带的帖子。
哈哈!
本人的主要理由:
一、磁带和黑胶一样,属于模拟声,亦有人说磁带是开盘带的缩微体,但开盘带及其机器我们玩不起;
二、黑胶难玩且麻烦,听说调校难且要经常调。玩黑胶很累;
三、怀旧Play A/B面;
四、录音机放出的声音质量要比从iPod 里放出的单调数码音丰富许多;
以上是我的几大理由,其他同好也说一说!
对了,再送给大家一样东西,就是本人用索尼的卡座将上海中唱出的MJ《BAD》磁带转录成FLAC格式的文件。
http://u.115.com/file/dnewe3gu下面再转载一篇文字:
怀旧情绪勾起磁带收藏热
当MP3、iPod 之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承载优质音乐来袭时,怀旧的人们鼓动着几乎“销声匿迹”的A/B面磁带搞复辟。尤其在英美国家卷土重来的这些盒式录音磁带,让许多家有磁带的藏友看到存货的意义。
收纳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Sony空白带叫价23英镑
珍罕磁带价值翻番
倒退十几年,每家都有那么几盘磁带,到现在,能找到十几年前的一盘自己钟爱的磁带并不容易,而且能够在市场上拍个好价钱。中国出版的第一盘立体声专辑磁带《朱逢博独唱歌曲选》是目前收藏市场上的极品,当年发行了不同编号、不同封面的三个版本,全部集齐,价值连城。早些年就有人花500元一盘的价格求购,可见它的珍罕。在市场上,一盘叶丽仪的《上海滩》磁带可轻松卖到100元,连齐秦的《狼》也超过当年定价一倍多。除了流行音乐的磁带之外,还有的藏友把目光投向了国外磁带和古典音乐磁带上,成套收藏一些珍贵的音乐专辑,这种投入在未来一样具有升值空间。一套5454期间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卡带,记录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71-1972年间最原始的录音,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90年代初陆续出版发行,现已绝版,每套的价格420元。
人们怀念从录音机里放磁带的感觉
张杰和他一掷千金的磁带《初吻炸弹》
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的音乐磁带销量降低了60%,曾在1963年发行了全世界第一盘磁带的 Philips 公司早就完全停止生产。不过在那个年代浇灌出的音乐发烧友对绝版的TDK和Sony等稀缺和高质量磁带的追捧,使得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空白磁带在拍卖网站可以叫到每盘23英镑的价格。直到现在,一些人的厨房或汽车里还有能够播放磁带的录音机,因为这些录音机放出的声音质量要比从iPod 里放出的单调数码音丰富许多。
静谧的夜,看好钟爱的那首歌在磁带的A面还是B面,然后轻轻按下“Play”键,听磁带的齿轮转动发出“沙沙”声,人们对这种场景的怀念定格在上世纪的80年代,但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对老磁带的感情随着数码音乐的流行越发浓厚,怀旧成为人们收藏磁带的最好理由,无论是歌曲磁带、5454样板戏磁带,甚至就是一盘空白带。从事音乐收藏的行家说,老磁带的大部分品种发行量小,外加绞带、受潮等自然损耗和人为损耗,磁带的收藏价值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