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音乐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 (转贴) [复制链接]

查看: 1496|回复: 1
1#
在音乐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





  

  一、音乐的思想品格教育功能

  

  音乐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其内涵与人的思想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为仁人君子的修身须通过音乐而最后完成。体现了音乐对完善人的思想品格的重要作用。对音乐造诣颇深的国家前副总理李岚清在不久前出版的音乐专著《音乐笔谈》中讲到:“好的音乐尤其是高雅音乐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品格。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的音乐,听起来可以使人感受人生的美,使人体验到美好事物对人生的意义……”。表达出音乐与人精神品格的密切关系。

  音乐独具其律动性、秩序性、内在性等自身特点及情感性、审美性艺术特征,能够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人身心受到感染,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等内涵能很好地浸入到人的思想品格意识中。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具有着以情动人的一面。又作为一门审美艺术,音乐具有着向善及求真的目的性与规律性。强调艺术作品文与质的和谐,情与理的统一,推崇思想道德高尚的作品。以美引善,以美启真。在情与美的熏染与感召中,音乐培养着人高尚的思想品格。

  《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浆》、《思乡曲》等等一曲益优美动人的旋律,激发着无数人们的爱国热忱、昂扬斗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音乐能带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动力。优美的音乐对人的思想品格影响是巨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雷锋,常常将对党对人民的深情厚情,诉之于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歌曲,从中更映照出他高尚的思想品格。日本杰出的教育学家和小提琴演奏家铃木镇一先生,他在《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艺术的实质是什么>》中写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接受莫扎特的培养,由于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人所知道的爱与真、善、美才是超越一切的。而且,我深感自己是在莫扎特的引导下,继承他的遗言,直到如今从事着为地球上所有孩子都幸福的社会活动。”……音乐引导人们树立高尚思想和优良品格。

  音乐具有着良好的思想品格教育功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既教书育人,积极的对学生施以良好的思想品格教导,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学院的大学生思想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

  

  “只有音乐才能够引起人的音乐的感觉,对于不是音乐的耳朵。最优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理解来自音乐的内在力量。优秀而有品味的音乐很多,没有有效的引导,依然不能体现出它的审美效应。学生中爱好音乐的也很多,但大多对音乐只是情绪化的感动。如何做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好教学的内容、形式,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中,循循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

  

  1 选择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品格修养的教学内容及把握良好的思想导向

  在对学生思想品格的教导中,生硬的说教,难以令他们折服。音乐恰能以艺术的形式,达到较好教育效果。那么首先,在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品格修养的内容题材。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为成人,具有较丰厚的知识储备,人生观、价值观已逐渐形成。因此应选择艺术性高、思想内涵深刻、人文色彩丰富的,能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培养良好情操,并有助于培养良好思想品格的音乐作品。在音乐的学习中有意识的树立其良好的爱国主义、理想观念、集体主义思想、优良的意志、性格品格等。

  对音乐素有这样一种说法“有多少人运用音乐,音乐就有多少种用途”。因此,在学习中,还须注意把握良好的思想导向。在介绍作品时,在总结陈词时,教师适时而声情并茂的表达,促使学生更好的领会音乐的思想情感。如在欣赏民歌《十送红军》时,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还记得1998年,那场洪涝灾害吗?我们广大解放军官兵在抗洪前线奋力抢险,洪水被击退,解放军战十撤退时,也是在江西,我们的广大老百姓,自发前来送行,情深意切溢于言表。我们再把时间向前推移,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红军战士出生入死,抗击敌寇,更是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那么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在这个背景下,老百姓送红军是怎样的深切情谊……再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后,这样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也会受到过一些挫折与打击,那么,面对困境,我们会怎么样呢?有人说挫折是一块绊脚石,懦弱者被绊住,会一撅不振,坚强者会重新起来,立于之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要奏响生命之强音,勇于战胜命运的挑战……这样并能将学生的思想情感凝聚在一起,引导学生更积极的体会激越在音乐中思想情怀。在良好的思想导向中,将优美而思想丰富的乐曲带给学生,如:《我的祖国》、《那就是我》、《思乡曲》等等表达对祖国眷恋,赞美的乐曲,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优美的乐曲歌声中,得到升华。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姑苏行》,民歌《三十里铺》、《船工号子》、《跑马山歌》等一曲曲幽然雅致、真挚质朴的乐曲民歌声中,学生了解认识了一些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受着民族的音乐文化气息和孕育其中的深厚民族情怀。在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舒柏特的《军队进行曲》富于动感的旋律中促使学生振奋精神、开阔情绪,养成开朗向上的性格品格。在《二泉映月》、《命运》、《国际歌》声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坚定理想、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等。这些音乐以其优美动人的旋律打动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将其蕴涵的高尚思想品格传递给了学生等等。
分享 转发
TOP
2#

2 积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

  一个思想品格修养低的人。他的情感一定也是匮乏的。我们说过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本源,精神的感染,要通过情感体验而转化。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品格,须先培养其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引导学习音乐的原则,也是以音乐提升思想品格修养的基础。音乐究竟表达什么,正如歌德所说“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按照它的最深刻的主体性和观念性的灵魂进行自我运动的性质和方式……”。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建情感的音乐生活,体会音乐所具有的强烈的情感力量,在音乐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学会让音乐融入自己的生活,并以此作为支持,调整自己的情感情绪。让学生述说自己的音乐故事,在音乐中表露自己的情感世界等等。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艺术大师们生动的人物故事、创作背景等,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了解音乐作品。如:开辟以人物、故事、作品为线索的“艺术人生”和大师的对话,诸多的音乐大师,都有一种对事业执著追求,勤奋学习和坚韧不拨的精神。他们有的不顾家庭的反对,有的宁可忍受艰苦的物质生活,有的长期受病痛的折磨等等,但他们从不放弃对音乐执著的追求和勤奋的学习等等。和学生一起走进音乐大师的情感、思想生活中。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社会背景的生动介绍,使学生体验内含旋律其间的特殊情感。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和作曲家,演奏家感情共鸣的纽带,体验他们在创作中所倾注的情感,感受作为人的最纯洁,最高尚和最质朴的情怀。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聆听音乐、感悟思考人生。在学生逐渐丰富的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其思想品格修养得以升华。

  

  3 注重情与理的统一,提升思想品格修养与艺术鉴赏能力并行

  我们说音乐是一门审美艺术,也就是说在良好的艺术审美中,才能更好提升思想品格修养。因此,我们主张在学习音乐中,应注重情与理的统一,倡导提升思想品格修养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并行。任何一个完整而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其艺术形式与深刻思想性的完美结合。理想的音乐鉴赏须结合着感性和理性进行。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过于注重思想情感分析,忽略作品的音乐特征。曾经听过几次音乐欣赏课,其中有两次介绍我国民族器乐曲《二泉映月》和《化碟》,老师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内容,对每段乐曲加以文图说明,介绍其中的思想发展变化。对音乐自身所具的特点却介绍甚少,令人感觉无异于一堂语文课。还有一种则相反,侧重于对音乐作品结构、旋律发展、技能的分析,缺少人文思想的介绍。音乐的艺术特征与其思想内容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只求其思想意识是不得其艺术的思想,只求其知识技能是不得其思想的艺术。

  我们听一首乐曲,不仅是感受其带来的感官的愉悦与思想的提炼,还有对音乐的作品自律美的体味。音乐具有着非具象性的特点,但其乐思发展,音乐的结构特点等是有定性的。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尤其对于交响曲这种结构复杂,规模宏大的器乐曲,(它不同于歌曲,有着歌词的导向)如果不从了解其曲式结构,不从融入其音乐思维中出发。欣赏将陷入盲目混沌之中,更难以体会其深层的哲理性思想。因此应对音乐语言的了解中认识音乐作品,如《命运》呈示部中,其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分别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如何发展,如何交织,又是如何解决?配器有什么样的特点等。在不断塑造音乐思维中,我们更好地体验出其中的思想内涵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命运不屈的抗争,及从中彰显出普遍的人生意义和无限的生命价值……因此只有在注重情与理的相互统一中,才能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掌握其思想精神内涵,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思想品格修养。

  

  4 在对音乐的表现、创造中提升思想品格修养

  对于音乐中一些本质特征,古人有过精彩的描绘“……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音乐作为人类表达情感方式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在早期社会中,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是不可分的。孔子所以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与他切实的学习、掌握音乐的体验分不开的。他的音乐人格升华主要靠他自己在学习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去体会。只用集欣赏、创作与表演于一身,置身于对音乐作品的体验过程,这样对于作曲家创作的音乐珍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的真正理解也才成为可能。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表现、创造音乐,更真切的感悟音乐之精神力量。组织一些演唱的活动,对唱,合唱、重唱等:一些简单器乐的合奏活动;一些集体歌舞表演等。如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lt;欢乐颂&gt;的演唱或演奏中,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光明、团结、和平这些光辉的思想,在《月芽五更调》、《十送红军》、《乌苏里船歌》等的合唱中,充分感受了我国民歌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怀。在《大中国》的集体歌舞编创表演中,感受着一种跳跃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在合唱、合奏、集体舞这种形式中并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在欣赏一些复杂的器乐曲时,要求学生能够哼唱其主题旋律和部分重要旋律,增强其对音乐的表现能力,这样,在对音乐的表现和二度创作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更大的感染,思想品格也得以提升。

  优秀、高雅的音乐蕴涵丰富的人文、哲理思想,而目前我们的广大学生对其了解甚少。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能够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循善诱,将高雅的音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并吸纳其思想内涵。在音乐中提升思想品格的培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