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的比特率高低与音质的关系,有如下几种观点:
1、APE的比特率越高,音质越好。
2、APE的比特率和音质没有关系。
3、APE的比特率由压缩比决定。
首先,APE的比特率到底由什么决定?经过几次试验,发现APE的比特率是由原CD本身的特征和压制APE时采取的参数两者共同决定的。原CD的特征是主要因素。同样的CD抓的WAV文件,用猴子压缩时采取不同的参数,会导致得出的APE的比特率有细小的差别(50KBPS左右),压缩比越高,比特率越低。例子在这里就不举了,大家可以自己实验。而原CD的特征的差异就会导致压出的APE比特率有非常大的区别(能达到500K左右),这个特征包括母带录制时采样量值(BIT)、音乐本身的动态范围(不能简单认为交响乐就比人声清唱的动态范围大)。20BIT和16BIT灌制的CD压出来的APE比特率差异是很大的。24BIT灌制的CD(比如很多XRCD)压出的APE能达到1000以上的比特率,普通16BIT压出APE比特率只能在700左右徘徊。这就是为什么网上很多都是正版CD压的APE比特率却有那么大的差距的原因。
然后,再来说说比特率和音质的关系。APE是无损音损,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那么压缩比的不同会导致比特率的不同,也就说明不能完全用比特率的高低来判断音质的高低。还有一个有力的论据就是:将MP3转化成APE格式,比特率也能达到700以上。但是,也不能认为APE比特率和音质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保证是正版CD压缩的前提之下,同样的压缩参数,APE的比特率越高,音乐动态范围越大,细节更为丰富,清晰。
大家知道,比特率就是每秒钟有多少个bit来描述这个信号。
换句话说,比特率是个描述单位时间的数据所占空间大小的量词。
单位时间的数据所占空间的大小×时间=数据所占空间大小
音频文件(任何格式)的比特率=该音频文件所占空间大小/音乐的时间长度
下面举三个例子:(WAV、APE、MP3各一)
WAV:被遗忘的时光
共计时长————166秒
所占空间————29,388,284Byte
比特率-————1411000bit/秒,
换算公式:8bit=1Byte,1024Byte=1KB,1024KB=1MB,
1411000bit/秒×166秒=234226000bit
234226000bit/8=29,278,250Byte
APE:月亮代表我的心
共计时长————263秒
所占空间————20,537,862Bytes
比特率-————624000bit/秒
624000bit/秒×263秒=164112000bit
164112000bit/8=20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