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00B機觀作記趣 劉漢盛整理 [复制链接]

查看: 3998|回复: 5
1#
追求有生命的聲音品質

- 300B機觀作記趣 劉漢盛整理

  上期談到300B機的一些觀念以及我對它們的Audio Philosophy。這期,我要與讀者共同探討300B SE機的實作。
在Audio的世界裡,總有些不成文的傳統要遵守,只有兼顧傳統加上別出心裁的創意,才能有最好的再生效果(註)。我深信,確實有許多人根本就沒聽過真正夠水準的三極管擴大機,包括我自己在接觸優秀三極管機之前的二十幾年中,也經歷了無數回錯誤或展現錯誤的示範。同時,我至今仍很難相信,竟然有那麼多人能夠把300B這種麗質天生的尤物,搞成令人慘不忍睹的怪模樣。因此,裝一部夠水準的單端300B機就成了我追求Audio藝術過程之一環。

註:如一流高效率喇叭Vs.一流小功率真空管機,高功率擴大機對付低效率揚聲器之類的Common Sense。<圖1>

頑固的原味欣賞者中西康雄氏

其實,若非親身經歷Audio Note Kit One 的實作,我無法對300B之類直熱式三極管予以十足的肯定與信心。而在日本,則早已有許多「擇善固執」的三極管Mania與設計師。以下,我將略舉其中一、二。

在古典機的Mania中,有以W.E.收藏家姿態出現,以保留Original為圭皋,絕不輕易動機器一根毫毛者。我在日本R.F. Enterprise老闆中西康雄先生家裡,看到了極為完整的W.E.系統,數量多到幾乎你說得出口,他就拿得出來的地步。他仍然隨時可以讓W.E.系統發聲,那些Field Magnet喇叭必須以W.E. Model 91A或86A來送電才能正常工作。不僅如此,包括McIntosh、Marantz等廠牌,他也都有完整系列的收藏品。

將W.E. 300B現代化的伊藤喜多男

除此之外,也有精於設計及裝機者。有日本真空管之神、300B之王之稱的伊藤喜多男(Shindo Laboratory老闆)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在最新一期的Stereo Sound中也對他推崇有加(129期484頁)。他保留W.E. 91A推動、放大級之設計主幹,不過採用W.E. 348推動300B之出力結構,並於初級放大採用一支W.E. 310A的管子。整流管則以RCA 5R4GY代替W.E. 274A/B。令人驚訝之處是他採用瑞典某公司所繞製的輸出變壓器,他深信歐洲除了在繞製技術以及材料有獨到之處外,經驗豐富也是其優點。

Shindo Limited Lab 300B的音質表現出與眾不同之莊嚴與高貴,略帶伊藤氏個人的色彩。低頻紮實而威力強大,中頻豐滿有如成熟之貴婦,高頻則有相當穩重而恰到好處之美。而其外表製作之精美同樣令人感動。雖然其售價也似天上之物,但並不是最貴。他的產品足以代表W.E.傳統之美德,因此說他是提昇W.E.現代化的大師亦不為過。可惜,伊藤氏仍然在驅動級之間加了3dB的負回授,因此已非純單端300B擴大機矣。<圖2>

銀世界中的近藤公康 - 直熱式單端機之神

接下來我想談談另一位日本人物近藤公康Hiroyasu Kondo先生。LP時代的Audiophile想必還記得日本Audio Note銀線繞製的MC唱頭昇壓器,當時是貴死人的好東西;真空管迷一定知道售價一百多萬台幣的Ongaku,那也是他的手筆。他窮其一生青春年華,投入「銀」與直熱式三極管機的世界。大約在十八年前,我曾用過他的純銀訊號線與喇叭線。Joe Roberts這樣形容他:「近藤能在一般尋常的線路設計中蘊藏個人風格,具有獨到的音響觀,大師功力展現無遺。」

在日本,大量使用銀線與鍍銀零件似乎已經成為玩古典真空管人的最愛,不過Kondo個人風采不僅於此。在他的器材上,低電平放大總離不開6072A,驅動級則又非5687莫屬。至於最重要的輸出級,Kondo則傾向使用211、2A3與300B,他花了大半生的時間去研究大小管子之間的音質搭配。至今為止,已能確定他不敢隨意更換品牌、批號,並且嚴格規定使用真空管之測試與實驗的定位標準。目前,近藤氏已經成為歐洲、美國與加拿大各地發燒友的頂級偶像。

銀線的魅力何在?

或許讀者不知道銀線的魅力,在此我藉專門製造銀質喇叭線的Bear Lab Randy Bradley來表述。他說:「沒有人真正瞭解銀線為什麼聽起來比較好聽,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用得其所,它真的好聽。與其他線材一樣,銀線材質雖好,但並不能保證聲音的品質,妥當的匹配有時更加重要。迷信銀線,隨便任意使用說不定還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Audio Note是銀線的行家,他們在銀線運用上經驗豐富,且自成一格。他們的看法是:「如果用銀線,最好整部擴大機從頭到尾都要用。混用不同金屬材質的線材,會在接點處產生難以預期的傷害,使得好處沒能表現,缺點反倒先跑出來。如果真的只享用一小段銀線,則儘可能將它放在訊號前端,因為微弱訊號最容易感染銅線造成的失真。如果器材上存在著許多劣質線材或接觸欠佳的接頭,請不要亂用銀線。」使用銀線確實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弄巧成拙的例子比比皆是,誠非凡夫俗子一蹴可及,也因而造成許多耗時、費力、花錢的例子。<圖3>

Kit One雀屏中選

我選Kit One的原因,亦即是它融合了Kondo最深入的設計理念,藉由歐洲工業基礎所完成的傑作,千萬不可等閒視之。近藤氏花了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在「銀的世界」裡,也花了畢生之力在選擇搭配真空管上。他是現代發燒的典範,也為後繼的單端真空管機愛好者開創了康莊大道;Kit One正是康莊大道之一。有關近藤氏與英國人Peter Qvortrup如何一拍即合的故事我並未深入瞭解,但由Kit One的發行中,我們可以看到近藤氏設計哲學英國化之痕跡。其實,Kit One幾乎就是一部Ongaku的縮影,它即使不用銀線,也能在今日300B機市場上獨樹一幟。此外,它就像一部標準工作平台,任何DIY者都可以去做它;不過,低手做出來則慘不忍聞,經高手製造調校者,其性能則可列入No.1中。這也是我為何會選用Kit One來深入瞭解300B SE機的原因。

Kit One有神通廣大的生態與空間

Kit One最重要的主要零件包括中碳鋼製成的機殼、變壓器、線圈,以及用在濾波、穩壓及交連的電容都是其他Kit所看不到的。事實上,Kit One的設計根本無法在工廠生產線來完成,怎麼看都覺得它是為DIY高手而設計的。而且,由它的基本線路架構與零件整合之完成度中,可以Audio Note有最優秀的基礎哲學概念。我的朋友李國和是真空管機高手,他大概看了一下Kit One,並測試零件之後,說:「Audio Note做生意還算公道,於不能減料的重要處,給得出好東西,但也保留了他們的生意空間。」

在整個Audio Note產品中,它們分為五級。Group A是入門機種,Group B產品的C/P值最高,Group C已經屬於Hi-End級,Group D是天價的產品,Group E則是最高等級,而Kit One則屬Group B產品。不僅產品分級,Kit One也分為Standard與Ultimate二級:Standard的變壓器沒外殼,輸出變壓器只有4/8歐姆抽頭;Ultimate的變壓器有外罩,輸出變壓器也有4/8/16歐姆三組抽頭,您可以依照自己喇叭的負載阻抗去選擇。<圖4>

假若您對Kit One所附的輸出變壓器不滿意,還可以購買更高級的輸出變壓器。Audio Note的輸出變壓器總共分為ABCD四級,Kit One標準內附者為Group B級變壓器。你可以買更好更大的Group C級變壓器,甚至買純銀線繞製的Group D級變壓器。不過,C級變壓器由於採雙C鐵芯繞製,體機很大,因此無法裝在Kit One機殼上,你必須另製機殼。至於D級的純銀輸出變壓器雖然體機沒有C及那麼大,但是裝在Kit One上也還要另行開孔。

至於電容的玩法,也有分鋁箔油質電容(標準配備)、銅箔油質電容與銀箔油質電容三種。你甚至可以去買Black Gate的高級電解電容來用,不過要注意的是電容的體機大小問題。假若體機太大,也是無法裝在Kit One機殼上。所以,如果你想升級玩Kit One,另外製造一個機殼似乎是勢在必行的事。

Audio Note的作法是在目錄中告訴顧客,可以加買些什麼高貴藥材來「補機」。因此玩家可以分許多階段來享受每段Upgrade之後的樂趣。此外,有創意的高手也可以利用其基本單元,而不用其線路板。甚至可以採用另一種線路架構,或用全銀線來搭棚。總之,Kit One所給予人品質與花費的價值會令人感到欣慰與自信。

Kit One設計上的妙處

Kit One是百分之百的單端A類無負回授設計,電源採用5U4G高壓真空管整流配合電容輸入,並使用扼流圈完成優秀合理的穩壓整流工作特性。

它使用一支6SN7雙三級管作音樂訊號輸入級,然後才接上音量控制器,這一級輸出再送到以5687雙三級管構成的SRPP(Series Regulated Push-Pull)驅動級,然後接上偉大的300B。

於6SN7與5687之間設置音量控制器,是本機最令人叫絕的設計妙招之一。以6SN7作輸入級的好處是輸入餘裕極寬,擔當初級緩衝或放大有相當高性能之耐受性,它的功能等於一部前級擴大機的高電平(High Level)輸出段。在此Kit One只需要加一支電位器,即可省去一部可能劣化音質的前級擴大機。另一妙招是它可以擔保5687強大的推動力,因而不致釋放出過高電平,致使300B超出線性工作範圍而犧牲音質。

再則,它在5687的陰極回流也有令人叫絕的安排,即是把5687的陰極接地與300B的負極絞接在一起,完成了「快速接地」之事,同時也確保最「無負回授」的理論與實現。在聽覺上我們自可陶然於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無負回授A類單端機之妙趣。Kit One身上也可謂是玄機處處,因而接上了它,即感到300B單端機確實有無限發展(與發揮)之空間。由此而「墜入情網」的歐美發燒高手,不勝枚舉,亦無可倖免,包括本人也不例外。

Super Kit One神氣活現

如果你把最好的純銀訊號線用上,再把交連電容換上二支銅箔或銀箔油質電容,並成功的將它們銲好,加上高手的Tuning,就成了一部Super 300B SE。將這部升級的Super機與Shindo Lab 300B機相比,Super Kit One在中高音域所特有的透明,以及富於表情變化的能力上確有更上一層樓的境界。然而在低頻的力道與速度上,Shindo Lab 300B機可以營造出排山倒海的氣勢和凝聚重擊的功力,這點的確比Super Kit One略勝一籌。至於最重要的中頻段,Shindo趨向厚重的溫暖,而Super Kit One則以接近現場之音色來示範,二者無法分出高下。<圖5>

高手李國和

在接下去講Kit One之前,我要先插入吾友李國和先生的介紹,因為他是下文的主角。李國和是我多年的Audio知音,我能與他作朋友是我的榮幸,也是他的「業障」。他時常以「受害者」的姿態來照亮我的Audio世界,他深厚的Philosophy也的確不是我在短短相處之間得以瞭解其萬一的。李兄在青少年時代就醉心於劇院與各種專業的領域,並考入台北最好的電機學系,可說是科班出身的Audiophile。

在技術的專業上他無可置疑,更可貴的是他追求Audio藝術之興趣與恆心。多年來,他對號角喇叭與真空管機有專精的研究,常為極端的Mania們設計製作機器。此外,他對音響黃金時代的擴大機也有相當精闢的分析與研究。

李兄不隨便為不合理的要求去動手或求取利益,不為五斗米折腰,夫妻倆既是Audiophile、也是高品味的生活者,其興趣包括美食、攝影、交通工具、Wine等等。他對材料科學與製作工藝之造詣尤深,家中測試儀器齊全,也時常利用同學們工廠中之高級設備來達成研究之目的。

漸進的Tuning

在李兄的操刀下,我的Kit One慢慢成形。李兄建議我這次先以漸進方式處理Kit One,因此就先照本宣科組裝。約經四天之後,李太太告以裝好的機器並不符合Mania的苛求,必須加以長時間Tuning,於是追求聲音藝術的工作於焉開始。我們在插上Cetron 300B、RCA 5U4G、RCA 6SN7GTB的情況下,先換去輸入至線路板這段的訊號線,又把一些接地點處理處理,就發現Cardas 6N銅線發揮了極為有效的成果。

在此期間,我曾約Jadis的Jean Paul與此間代理商徐文進先生各帶多種管子來試,並比較了Kit One與Jadis 300B PSE擴大機的不同。Jean Paul認為李兄Tuning的Kit One的確是他所聽過最好的。而我則覺得Jadis的中音豐滿,低音力度與氣勢令人吃驚,真不相信10瓦的擴大機能有那麼驚人的「神力」。Jadis機器使用的輸出變壓器是雙C型鐵芯繞製的,而非傳統EI型。雙C型(Dual C Core)與日本人所謂的Cut-Core相當,它比傳統EI-Core變壓器有更大的磁飽容量,不易過荷失真的特性更好,低頻反應更強更深,而高音域則得依賴高手的處理了。這讓我對單端300B機器有了更高層次的期望,未來,也打算採用雙C型輸出變壓器。

Beam Power Tube誤我26年青春

不久之後,李兄將家中Tannoy GRF Memory喇叭換成Westminster Royal,以便享受單端300B之美妙。同時,他也受到周遭朋友的「壓力」不得不為他們裝了一打的Kit One。他說這是我硬灑的毒,才使得他非親自下海操刀不可。在那些請他組裝Kit One的朋友中,有使用Altec A5、A7者,有JBL Hartsfield者,也有全音域Lowther TP-1A者,還有Tannoy Westmister Royal、甚至LS 3/5a者,他們都是追求有生命的聲音品質之士。李兄就是去聽了Kit One推Westminster Royal之後才決定換喇叭的。他說這都是我的罪過,並且不只一次的說:「研究Beam Power Tube誤我二十六年青春。」其實300B SE在Audio史上的空白期長達六十年(1939-1999),他的二十六年青春實在不算長。不過,他又說我不該拖一大票人下海而不救,於是我們又弄來更高級的Ultimate Kit One以及Group C(雙C型鐵芯繞製)變壓器,以及300B PSE與211SE之零件,甚至銀線繞製的輸出變壓器以及銀的機殼等等。

單聲道、雙C型鐵芯變壓器300B機下回報導

灑毒容易收毒難,我自己則中毒更深。事實上,我的確已從這部單端300B機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我真的很想用令人感動的言語來讚揚吾友李國和的功德,可惜筆禿詞窮,無法表達心中感想於萬一。在這部Kit One中,我印證了近藤氏為何執著於「銀」的世界,以及Up-Date的直熱式單端三極管機。它的確為明日的Audio世界注入新的生命力。

事情是否就此落幕了呢?絕不!至少我不會樂於乖乖接受有「線路板」的300B「立體」單端機,我也期待更高層次的製作材料以及製作方式。既然我已從Kit One身上學得一些有效的經驗,搭棚配線、單聲道機、更高級零件的Kit One就是我下一部的動作。而且,我也要拉李兄下海,由他親自為老友下廚。這部單聲道、雙C型鐵芯輸出變壓器的Kit One裝機報導將在來日與讀者們見面,敬請期待。

責任編輯 楊德宜
編按:柯醫師在文末特別推薦二位能提供裝機服務的高手,讓對於DIY 300B SE有興趣的讀者們能夠有機會親身體驗。
拓樸音響黃智鈺 (02)2377-7350
郭松茂影音工作室 (02)8660-2155


<圖6>Kit One Standard型,除了機殼未電鍍,變壓器未加蓋以外,其餘部份與Ultimate型完全相同。
<圖7>Kit One Ultimate型,此機為李國和先生之珍藏。
<圖8>這就是柯醫師的300B SE,全機採用Audio Note的重要零件,將就現成的不鏽鋼機殼進行Kit One DIY。由於左側300B旁加裝了一只訊源選擇切換,所以可以省去一部前級。
<圖9>Tannoy Westmister Royal,單端300B管機的最佳搭配喇叭選擇之一。

回126期目錄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71630262219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71630582275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716311113986.jpg[/upload]
TOP
3#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716323512431.jpg[/upload]
TOP
4#

300B的迴響 Holmes

  錯誤的理論,往往會導致錯誤的結果,看了123期論壇的300B專集後,筆者有些不同的論點,與各位讀者來交流。先來談談什麼是電呢?電是一種能量,它泛指一切因電子運動所產生的種種現象,而依現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電壓、電流、電磁等等。
除了自然界的現象外(如閃電),人類對電的最早記錄是西元前六百年,希臘人泰利斯描寫了琥珀與皮草摩擦而產生神祕引力的情況。直到西元1600年左右英國醫生吉爾勃因好奇而重復了泰利斯的實驗,並得到了相同的結果,而且還發覺有許多物質如同琥珀一樣,經摩擦後,也能產生神祕的吸引力。於是吉爾勃便把這個現象叫作「電」原意,即是「琥珀」。

電子的移動是一切電能的基礎,摩擦昇熱後產生的引力便是電子的移動運動所致,電子的運動,指的便是電子的移動。電子移動的現象我們稱之為電子流,電子流是電子連續不斷的在導體中移動的現象,而這個電子移流的現象即是電流。它的單位是「安培」,電流即電子流,其方向都是一律由負向正,此為所有理論的基石。

而當電流方向判斷錯誤時,不只是許多現象與理論形成矛盾,影響更大的是導致與磁學「如變壓器、喇叭、線圈」相關的錯誤設計,與相位轉換判別的錯誤,而這些問題,則常見於音響的任何環節上,最明顯的結果便是音場、失焦、與低頻這些多數系統的通病。<圖1>

回來談談真空管的燈絲,真空管使用的燈絲,材質主要分為三大系統,鎢合金系列,釷膜合金、氧化鹼土膜合金。它們各自有不同的電子放射率。工程師們便依照產品所需要的功率來選擇適用的燈絲,筆者認為工程師們並不知道那種燈絲最好聽云云,但他們一定知道那種燈絲在何種工作條件下會是最有效率的。

交、直流燈絲,供電的選擇問題存在許久。在理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交流電與直流電兩者間的差異吧。直流電,它由電池或有整流設備的發電機所產生。西元1880年後直流供電在商務電源被交流電所取代。而直流被交流供電取代的主因是,如要將直流電壓拉昇到達遠距離輸送所需要的高電壓,就技術與效率而言,相當的不經濟,這也是目前我們家中所使用的市電是交流電的主因。

交流電dlternating current AC.即有週期性換向特性的電流。在連續兩次達到一定值的時間間隔叫作週期,以每秒鐘為單位的週期數稱為週率即頻率;任一方向轉變的最大值稱為交流振幅。如我們使用的市電是110伏特60赫茲,即表示此交流電源的電壓是110伏特,而週率是60週/秒單位。

交流燈絲供電的主張在於,當使用直流電絲供電時會有電子回擊陰極的問題,而此一問題將導致真空管壽命的縮減。事實上,任何真空管都存在著電子回擊陰極的問題,而直熱式真空管在這方面確實較為嚴重,尤其當真空管的工作點不在規範之內時。面對這個問題,交流供電確實是很好的處理手段,同時也有單純線路的優點。但交流燈絲供電,最為人所詬病的部份,就是交流哼聲似乎是無法避免的問題,但事實上不然。哼聲的由來,主要的是因於電源品質的不良,接地系統錯誤,線路與抗感安排不當所致。所以,經由良好的設計規劃,哼聲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另外,要提出來的是,哼聲就音頻現象而言,並不會增加聲音的「厚度」,相對的,它反而會降低聲音的密度,哼聲過大的系統是聽不到樂音的醇味的。

既然哼聲的問題可以解決,為什麼大家都偏好使用交流燈絲供電呢?因為直流供電在線路的安排上,可以減少許多困難,特別是高密度的配線環境。另一方面,以目前污染嚴重的市電條件,直流燈絲在這方面似乎提供了一個比交流燈絲更為寧靜的舞臺背景,也因此在面對真空管壽命的課題時,大多數的設計者均認為這方面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為真空管本來就是耗材。不過說實在,不論是那種供電方式,在不安定的電壓供應時,並沒有那一方較為突出。而當電源條件惡劣的狀況下,直流供電加上穩壓線路時,確實是可以得到比較純淨而優美的音質。但如果家中的供電條件與環境非常優秀的情形下,筆者實在找不出什麼理由去使用直流供電燈絲。

我們常在管壁上看到一片俗稱水銀的附著物,這片水銀膜的產生,主要是由於除氣劑與氣體作用後解離而鍍著於管壁上所形成。管內氣體的來源,主要是製程時的殘留,但更多數的氣體是因由真空管動作時由電離作用而從金屬中所來釋出。管接腳漏氣,對真空管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一來管內除氣的數量根本不足吸收中和連續不斷的外來的氣體,二來漏氣造成的相對壓力改變更是管子致命的故障原因,所以為確保系統運作的安全,漏氣的真空管即該馬上報廢。通常國人,以水銀作為真空管品質的指標,但筆者以為,陰極電子放射能力,才是重要的,而互導、屏流更是配對時最主要的參數,關於真空管選別的問題,如果讀者有興趣,日後筆者再專文與各位好好談談。

西元1920年左右,真空管設計工程師們證實,如所先前大家所預測一樣,直熱式的陰極設計在面對微電壓輸入,與供電不穩的情況時,動作相當的不安定,而這方面的問題使得工程師們必須從新思考該如何來提昇陰極的效率。是改變使用材料,或是改變現有結構?這是當時所選擇的兩大方向。

後來材料方面的發展,遇到瓶頸,所以只好從結構方面來著手,結果便是用燈絲熱源與陰極訊源分離的方法來解決,於是旁熱管因而誕生。但直熱管因為仍有某些獨特的功作特性,所以後來並沒有被旁熱管所來取代。

真空管內有藍色螢光產生,並不是300B獨有的WE300B自然也不例外,許多朋友也問過筆者此一問題,而為了求證筆者論點去函請教西電廠,也獲得與筆者相同的答案。於此供讀者參者;各位看到真空管內的藍色螢光是一種電磁輻射,就是俗稱的電子雲,電磁輻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仍是由於電荷運動所造成的空間特性即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的能量以波的形式隨時間因素,在空間中傳播所造成,它可以是「不可見的」、「可見的」。取決於輻射的波長和物質的特性。而造成可見電子雲的原因在於高密度的電子流造成的噴流(Electrojet)所致。而形成強力而高密度的電噴流主因來於放射力旺盛的陰極。因此,電子雲的產生,可說是優秀的陰極的指標。

管內藍色螢光都是出現在管壁內面與陰極週圍,它們依磁序的方向排列,因此看起來非常柔密,而為什麼有些管子的螢光看起來會有扭曲的現象呢?

這乃是因為屏極板加工不良導玫,電磁場變化所致,至於螢光跳動的原因,有兩個可能,一是有強烈的訊號能量變化,二是屏壓受電源波動所影響。如果是屏壓過高而形成電子雲,我們即可由電路上的量測來作為判斷的依據。但屏壓過高指的是屏壓超過工作規範或是屏壓與屏電流的「積」超過了屏耗值,而依實際的量測與計算螢光產生時,所有工作點與計算值均在規範之內,所以,屏極電壓過高,真空管設計不良並不是螢光產生的主因。內部有低壓氣,這個部份筆者很難斷定,但如果朝此方向思考,則螢光的產生很有可能是除氣劑工作的電離分子被電噴流激勵而成。那麼,此一藍色電磁輻射,會不會傷害人體呢?經由呈色的判斷與量測,此一波長的輻射並不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而這些磁能也無法穿透含鉛的玻璃管壁,因此各位可以安心使用,不必擔心。<圖2>

希望這篇文章不會寫的太嚴肅,所謂Hi-End的奧義不就是追求「美的高傳真」唱,而美必定是充滿人文素養與個人色彩的,而也因為這份個人的彩度,所以世界是如此豐富,於此路上與各位勉之。

Holmes

23.DEC.98

Holmes先生:

300B專輯推出之後,即收到多方面的迴響,對於初入門的音響迷而言,這個小專輯總算概闊性的提供了最快速入門300B的方法,但也如同筆者一開頭所言:筆者才疏學淺,如有繆誤敬請指正。筆者搜集的資料來自於各教科書,但天下文章一大抄,即使教科書也如此,在缺乏考證資源的情況下,自然容易發生漏失。

學理是有科學根據的,不若聲音全為主觀意識,所性Holmes兄惠贈兩本深入淺出的電子學課本,內容圖文並茂且引證確實,見到這麼好的電子學課本真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密爾曼的電子學可說是現代半導體電子學,而這套由「無線電界雜誌社」印行的電子學則完全以真空管為主,有心研究真空管理論卻無從入門者,這兩本電子學提供了無師自通的門路。

最後,仍然要感謝Holmes先生。
江俊德謹覆

註:電子學分上下二冊,由無線電界雜誌社印行,02-27112765。


回126期目錄
TOP
5#

/老胆机新世界/
梦幻管球300B(300B SE超强版)
300B的迷思、省思
沈皓中
自20世纪初以来,论及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就非「真空管」莫属。无线电收发射机研制成功,带动人类往科技的领域飞快地勇往直前。大约1930年前后,美国开启了有声电影的新纪元,真正「高传真音响」就此拉开序幕。由于「音响」的前景十分看好,几家资金雄厚的电子大厂,均投下巨资使出浑身解数,以期能掌握好莱坞及电影市场里的设备、器材。当时由于大环境里绝高的商业利益,影音技术之发展一日千里,连带地提升了各种通讯科技,加快大众传媒进步,大大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层次。其中最负盛名的两家公司即是RCA和Bell旗下的WE。他们不但制造影音录放设备,也跨足音乐软件录制,在录音工程上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音乐宝藏。RCA发展出2A3、211、845等的直热三极名管,而WE则有300B管大量使用在影院扩大机及其它PA器材上。在影院里的播音系统上常见两种WE的机器:Model 86与Model 91。Model 86在当时是一部极为高级的机器,使用3支WE262作电压放大,借着变压器交连去推动一对300B以推挽方式工作获得15W输出功率,制造品质精良。而Model 91相形之下却是个缩水省料的经济版,仅以2支WE310A五极管作电压放大,藉电容器交连推一支300B单端输出8W;稍后的Model 92也相类似。这些机器处理的讯号大部份均来自放映机的光电管,所以增益都被设计成大于90dB;失真相当高,频宽50Hz-8kHz左右;用来推动效率极高的压电式喇叭,在万头钻动的戏院里,还蛮管用(那个时代电影配乐的动态很小)。另有一款Model 124则是以6L6推挽输出12W,大部份作为PA用途;WE同时也生产了许多的军用通信机。

二次大战后,随着剩余「战略电子垃圾」,大量的WE通信机、戏院淘汰机(Model 91被WE以1美元抛售)流进了亚洲的杀肉市场。战败的日本人获得大量各式WE机器;可爱的宝岛台湾稍后当然也跟进处理了不少(可惜!40-50年代,真空管在台湾是管制品,没有来源的湾里管是有人拿来用,却少有人敢卖,这真的影响了电子科技的发展)。日本人可好,百废待举,又没什么娱乐,各地成堆如山的电子杀肉货正好打发时间。日本民族固执求好的性格,非常大量的300B让他们坚持到现在。善于做生意的日本商人,经过多年布局、耕耘,终于将300B这只管炒热了起来,连带着没拆完的各式WE机子也炒成天价,尤其谁装都会响的「300B SE机」更是热到不得了,因为每个制作者都会骄傲的告诉别人,他的300B SE很好听。其实输出6-8W的300B SE频宽很窄,浑浑厚厚的声响,不那么严格要求,也足敷一般使用啦!若换成2A3就仅得2-3W,300B SE会红是有点道理。结构简单,功率不大,其实并不是怎么好用的300B,由于使用的人多,它的价格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理解的地步。即使全新生产的300B,价格也是……,这可乐了管子生产厂商。倘若很理智去分析效能价位比,我们是否还愿意坚持300B SE,这是需要花点时间去深思的。但是为了满足新进朋友及好多其实心理并不满意而又已拥有300B SE的烧友们,我们试着尽量严谨地去提出一个简单确实比较可被接受的电路,作为制作时之参考。
WE 300B的起源及特性规格

1918年WE完成了两款小型高真空度的多用途管,编号分别为VT-1和VT-2,作为电压放大、检波、振荡器等使用。VT-1经不断改良至1928年完成了OOA,1930年演进至200A,而在1937年开始大量生产300B。1949年更生产CW300B军规用途管,1952年进一步改良生产新型的300B,直至1980年前后停止生产。WE在五十几年的岁月里产制了数量极其庞大的300B,可是真正拿它用在Model 86、91、92及少数音频扩大机之数量却是少得可怜,大部份都拿去用在电源稳压上头,因此通信机里常常可见300B的踪影。我们可以从WE在1950左右退出音响市场后,仍然持续改良、制造300B达30年之久,不难看出300B其它更广泛之用途。

300B当初既然是设计给电影广播使用,所以人声特别通透,中音表现无懈可击,泛着自然的光泽。但是,正格说来300B对音频上下两端的响应并不理想,尤其100Hz以下的部份,当输出功率到了4W以上,就会莫明其妙的不见了!在今天讲究频宽、动态、速度的需求下,有许多时候就无法满足目前的软件及喇叭。其情况即是:大音压下音场平平,不耐久听,大编制场面乱成一团,只能小音量来听听人声及简单的器乐,那是典型的300B基本特质。因此,我们更期望300B能再领风骚。

WE300B屏压最高450V,负载阻抗1K5-6K,运用范围很广。图一,我们列了一张300B的特性数据提供大家参考。在实际设计电路时,我们使用了市场上数量较多,售价相对合理的中国制300B,同时也兼顾WE300B的特性作精准合理的安排。
旧瓶新酒,更上层楼

在众多WE300B的机子里,以Model 91经济版扩大机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典范,最被人们珍爱夸赞。音效、分析力很好,性格纯真活泼、人声、提琴声细致非凡 - 不及2A3的娇媚和6L6三极接法的温馨,缺少些整体平衡及现场震撼。这次让300B重新粉墨登场,原则上,前述的优点尽量保持。为了更上层楼,我们试着在10W的输出功率上,尽量能延伸上下两端的频应,并且降低其失真。由于300B是一只很贵的管子,所以电路必需格外具备高稳定度,制作容易,使用上要有极高的可靠性、耐用性。
放大电路架构

图二是全机的电路图,放大器部份的强放级,为了增大输出功率,也为了能较容易地去驱动300B,我们放弃了如Model 91及许多机器常使用的自给偏压(Self-Bias)供电,改采固定负偏压方式。两种偏压模式,音色上是会有些儿不同;一般情形下,自给偏压表现得比较温暖、柔和,固定栅负压的感觉就较直接、有朝气,但是动态及音域的平衡方面,固定负偏压的方式就相对容易达到我们的需求。选定B+430V,输出变压器初次圈阻抗Zp为3K、功率容量50W,因为是固定负偏压,300B输入端的Rg最多也仅能用到51K。电压放大及推动部份,有些机器仅使用一只五极管,将讯号放大后直接去推300B(著名的Model 91是个典型的作法)。另外有些设计,以两二级的三极管放大后去推300B:两级共阴极放大,或二组SRPP或一组SRPP、一级共阴极放大,更有甚者,再加上一级阴极随耦去推300B等等,都可以有相当好的成绩。

前些日子,帮友人组装了一套Audio Note的Kit One 300B SE Amp.效果不俗,只可惜第一级电压放大的6SN7在静态时就流过了近7mA的电流,用没多久,那只俄制6SN7就挂了,稍事修正,一切OK。这次我们选择了一只极低杂音五极管6J7,将G2、G3和屏极相连接成一支三极管作为第一级电压放大,三极接法的6J7屏阻约5K、μ值20,在RL为28K的情形下,线性极佳。这一级也可使用半遥截止的五极管如6SG7、6K7等,效果一样好,价钱就便宜多了。输出藉由0.47μf电容器,音量控制交给第二级由6SN7组成的SRPP电路放大后去推300B,由于SRPP增益大,噪声低,频应佳,输出阻抗极低,用在第二级,对这个放大器而言,非常理想。Rk由910Ω至1K2都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以最容易取得的数值1K来用。由于300B的Rg为51K,所以交连电容器用到1μf,是希望能对50Hz以下的频段不致衰减太多,非常简单的第二级电压放大,却是Kit One设计的精髓所在。
电源供给

一部扩大机的成败,电源供应事实上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每个制作者都希望拥有能量强大、纹波极低的电源,本机的设计、制作,从电路图上不难看出在电源方面作了很周详之思考,基于体积、重量、大能量、低纹波、低花费、低内阻等等重要因素的考量,决定各级直流供应均采桥式整流,期有效降低纹波因素及提高能量的可运用度。为了降低电源内阻,也只好舍弃了二极管整流的方式,改采高速固态桥式整流子,由于是业余组装,采用大容量滤波平滑电容及大电流的扼流圈,相较于一般的串连式稳压电源,效果好得太多,花费也不致相差太多,况且简单、确实,施工容易。

高压以一只1000V 35A高速桥式整流子担任,使用一对470μf/450V的滤波电容和一颗5H/700mA的大家伙扼流圈,作成一组π型滤波器,供两声道的300B使用,非常轻松愉快。可是有些朋友却太喜欢「真空管整流的音色」,没问题,请以4只5AR4(公认比较好听的二极管)组成桥式整流,电源变压器高压绕组的电压改成335V,另外再绕5AR4灯丝所需之绕组,滤波电容也改用220μf/450V的就可以了,大概要多花个几仟元。强大的直流高压在300B尚未暖身就绪前,就加上去,实在太不妥当,因此本机用了一只2-10分钟的Time Relay将高压延迟。

由于要使得装制上较为容易兼且能照顾到品质,两只300B均采交流供电,电压放大的真空管才使用直流供电,这样子,对喜欢以「搭棚」装机的朋友而言,是很容易施工的,整部机器成品的hum声,也能控制到极为轻微。特别一提的是,虽然电压放大管的直流灯丝供电,采用了扼流圈及电阻构成的二级滤波,但是效果却非常有限,原因出在2A的扼流圈电感量太小了,如果要扼流圈充份发挥功能,其体积大约要电源变压器那么大,因此建议欲组装的朋友,将扼流圈改成1Ω/10W的电阻即可,负压供给也是二级的π型滤波,已足敷所需。
装制及调校

只要是会拿烙铁的朋友,组装这部机器,按着电路图施工,可说毫无困难,由于本机的制作,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出错的机会很小,完工后的品质也相当稳定,算是值得一试的单端机,由于全机增益颇高,是可以不使用前级放大器,采取讯源直入方式来享受音乐。因此,是否在最前端加装一组讯源切换开关,就留给组装本机的朋友自行决定。自己装来玩玩,那两只输出变压器不妨使用品质较佳且稳定的产品,这个投资是绝对值得且必要的。个人觉得,在输出变压器上的讲究,其效益是远大于对强放管的选择,不妨使用Tango的X或FX系列,Tamradio的产品也相当好用,这方面是省不得的。至于电源变压器及抗流圈,本地几乎所有的厂家都能做得很好,只要按图中所列规格,要求店家以硅钢片制作(变压器的效率高些、温升低一点),结果保证人人满意。Kit One由于售价低廉,使用在该机上的大大小小变压器,铁心均为普通钢片,所以较烫。

机器装好后,先别忙着上电,首先check所有的电容器,桥式整流子接脚极性是否正确,尤其负压那组的正(+)是接地的,管座接脚及零件是否正确,详细校核一次,焊接是否确实、稳固。清除所有的小锡块、线屑,将两只50Ω/2W可变电阻调至中点位置(它是用来微调哼声的),二只10K VR的中点对-Vcc端阻值应调至0Ω(短路),此时负偏压最大,这些工作完成后,将两声道的讯号输入端插上短路RCA插,在输出变压器次级的0及8Ω两点接上纯电阻负载或喇叭,上电,数分钟后,听到继电器「答」的一声,开始调整两声道的10K VR,使连接50Ω/2W VR中点对地的2Ω电阻上产生0.12V DC电压即可。半小时候,再重复一次调校工作,就大功告成了!在第一次听音乐之前,您可以轻调两只50Ω VR,使左右两只喇叭的哼声降至最低。组装、调校非常的简单,是本机的特点之一。
永远的300B

经过了辛苦漫长的组装过程,应该是好好享受成果,听音乐的时候 我们不想去说,她的高音有多幼细、丝绸般的光滑、柔软,中频多么甜滑,具有实体感,低频下潜有力、雄浑。这个300B的新成员,在各方面的确能符合这个时代软件及硬件的需求,也保持着她原有迷人的声音特质,深信由于大家不断努力去探索和实践,300B期能永恒不朽!■

外观与内部图
读者来鸿(回响)
154期出刊未久,即有读者来电提到V2之阴极电位、灯丝电压、屏压等问题。我们很感谢读者的热心与关怀。作者在文内确实漏提了SRPP另一很重要的优点,即是SRPP一般所使用的工作电压B+可由200V-500V极广之范围内来运用。所加之B+的高低,最主要的考量是视输出电压摆幅的需求而定,我们选择B+ 280V是考虑到各种零件的最常用规格及真空管的较佳工作状态做决定的。其中放大器之工作电流大约在1mA-3mA之内,都能稳定的工作。
V2的阴极电压几乎为屏压280V的一半,约130V-150V。V2的栅压和V1的屏压相同,是略小于V2的阴极电压,所以实际上V2的「工作电压」可视为1/2 B+电压。然而V2阴极电压为150V,与灯丝电压的6V3之压差很大。因此,有两种情况就必须考虑:一为阴极、灯丝间的绝缘,另一为极易引起hum声。解决hum声的方法之一,可以将灯丝以直流供电。至于绝缘,大概有25%的管子会因极微的「漏电」而产生杂音,只要将这些绝缘情况稍差的管子换下(用在别的地方,还是蛮好的)就成了。另外一个根本改善之道,就是在灯丝加上高电压。由于考虑到大部分的制作者较不能习惯这种方式,所以154期文内并未提及。其方法如下:
1. 在电源变压器供放大管使用的绕组上(例如6V3-0V),直接以交流方式供放大管灯丝使用。
2. 在B+ 280V处以一支250K/2W电阻到地,接着在56K/2W电阻上串接一只56K/2W电阻上,并接一只100μf/100V电容,并让电容负端接地。
3. 电容正端,也就是250K和56K的交会点上焊一根线到灯丝绕组的任一点。同时解决了哼声和阴极、灯丝间极微漏电的忧虑。
祝大伙装机愉快。
TOP
6#

用线方面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范例的300B功放是纯粹的300B胆机

而非指造价1W人民币左右的合并式300B功放`

用气枪与全自动手枪是有区别滴`
最后编辑一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