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看看:
对消费者而言,商品的成本当中最大一部分是销售成本,现在的音响店都在繁华地段,装修豪华,而音响店的销量肯定不如电视,这些成本自然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不过想象下如果降低了销售成本,在不繁华路段,装修一般,顾客的信任程度和销量也很低。是专卖店引导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反过来又加强了专卖店的影响,现在音响都是专卖店了。专卖店销售成本很高,上海的音响广场但租金一个月就3、4万,一次交半年。如果商品的利润不够,怎么养活店?音响是高度分散的,因为消费很个性化,没有特别集中的品牌,即便是CAV和爱浪,也不能达到电视品牌中等销量的1%。薄利多销是不可能的,音响的消费群并非以价格为决定因素。任何一个因素也不是决定因素,只在某一类型人里面有决定因素存在。这不再是当年的HIFI,只要音质好,就肯定有市场。
全球音箱和喇叭的品质都在下降,这是明摆着的事.有几位做了10年音响编辑的朋友再一起聊,无一例外地肯定了这观点.丹拿是音质滑坡最严重的,听过早期的丹拿,惊为天人级别,现在新出的真的垃圾,早年一对MICRON要2万五,现在出5万,绝对买不到.近年唯一声音好的只有REVEL.不过现在也是品质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