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系统的源头起自电源线,电源线的作用我认为甚至不在信号线之下,绝对在喇叭线之上。
器材中的电流波动必然会拉动供电中的电流波动,电源线的作用就是控制不同频率电流的速度,合理的结构更能降低高低频的内阻,让供电不再成为频率延伸的瓶颈。
经过电源线各种结构的试验,我发现,屏蔽影响高频延伸,而结构极大影响低频和中频的质量。
声场和空气感的的表现也取决于线材的绞合方式,多股互相绝缘线绞合要比裸线绞合有更好的声场和空气感表现。
电源线最难做好的是中频质感,NBS有其独特的结构采用单支粗铜和细线组合的方式,得到了几乎完美的中频质感。
2平方毫米单芯线和两只1平方毫米单芯线的低频区别:
为追求低频控制力,电源线必须要采用较粗的单芯线组合结构,或紧密绞合的适当尺寸的细线,因为多股松散的细线在互相之间电磁力作用下会产生振动,会让低频供电的速度大打折扣。
电源线的结构设计类似于喇叭线。
超时空的线材设计师的技术文章中曾谈到一个试验:
[upload=jpg]Upload/2005122911521611561.jpg[/upload]
测试2平方毫米单股线,两支1平方毫米单股线,以及2支1平方的方芯铜的全频内阻,并且作为喇叭线以实际听感验证。高频不用说肯定是方芯铜高频内阻最小,听感上高频延伸最好。
低频的曲线几乎一样,但听感结果发现单股2平方的线低频比较沉闷,而两支1平方毫米单芯线的低频是充满活力和弹跳的,方芯铜的低频更加充满活力和弹跳,这和线自身电感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