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数码串流音乐盛行的**,唱片存在的理由有了不少变化,当唱片早已不是唯一的音乐载体时,它的感性层面意义渐渐多于功能层面,作为收藏、作为纪念、作为怀旧的象征,今日我们留有一张张唱片甚至持续购入新唱片的原因和动力,究竟是什么呢?
藉由这月的 Issue 010.,我们请 EVERYDAY OBJECT 总编辑 Eric 邱维涛 分享他超过二十年的唱片收藏心得,从 CD 到黑胶,从古典、爵士、到西洋摇滚…各类音乐类都涉猎的 Eric,分享喜爱的唱片之余,也推荐了国外必访的唱片行以及入门必听专辑等实用信息,希望 EO 读者们能带着轻松的心情来探讨「收藏唱片」这回事。其实收藏唱片可以是件很单纯的事,不一定非得坚守抵抗数位趋势、严苛讲究音质这类大道理;为了最爱的歌曲和歌手,为了迷人的装祯或纪念价值,都是带给我们诸多喜悦的「拥有」的理由。
Eric 的唱片收藏心路大公开
Q:Eric (以下简称 E)第一张入手的唱片是什么呢?
E:CD 的话,第一张是《蝙蝠侠》的电影原声带(1989)。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看完《蝙蝠侠》电影后实在太喜欢了,在第二刷之后,恰好在电影院楼上的百货见到原声带在贩售,便兴奋地央求父母买下(虽然当时还没有CD播放机);而我后来也因此发掘自己收藏原声带的兴趣,毕竟喜欢的电影不能时不时拿出来看,但原声带想听就可以放出来听,随着音乐回味整部电影的画面。
至于黑胶,是我大学时才开始入手,还记得是因为看到电影《天才雷普利》中 Dickie 和 Tom 一起在唱片行听黑胶的那一幕,很欢乐、很自在潇洒,便突然也想知道听黑胶是什么感觉,所以就到当年台北极少数的黑胶集散地之一 – 和平东路的「越点音响」买了人生中第一张黑胶与第一台唱盘 — 《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 – 克莱巴指挥维也纳爱乐》,这也成为我开始收藏二手黑胶唱片的契机,而就这样一玩玩了将近20年。
Q:对你而言,收藏唱片最大的动力是?
Eric 拥有数千片的CD搜藏,至今他仍持续着在听CD.
E:喜欢音乐也喜欢收藏东西的我,唱片就是一种「可展示的嗜好」完全命中我喜欢的点。很多优秀的专辑,封面设计也都相当出色,不听的时候摆在柜子上或挂在墙上,也能成为视觉上的享受,换种角度想,其实有点像收藏画作或是古董的概念吧!而朋友来家里时,摆在柜子上的唱片也常能成爲讨论话题,实在很有趣。
Q:主要收藏的唱片类型是?
E:我主要会收藏古典、爵士、和 60-80s 的西洋流行和摇滚乐。因为我觉得 90s 后的作品,现在多数唱片行都还会卖,且CD与串流的音质都相当出色,因那么既然要收藏,当然想以「可能会绝版」为考量前提,所以会特别锁定 90s 前的唱片。
Q:你认爲这些唱片收藏,为人生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E:我认为养成收藏唱片的兴趣,是我开始在乎细节的关键,也是我接触未知领域的许多契机。首先因为唱片通常分很多版,同一张专辑,因为地域不同,可能会由不同公司发行,从封面到收录的曲目、曲目顺序都有可能不一样。同一张唱片,也可能因为留长久远,而会有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除非你是发烧友,否则很难判别。我认为开始留意这些后,看待生活的许多观点也因此改变,渐渐着迷于许多「一般人觉得没差」的细节,其实都是塑造个人独特品味的关键;再来因为我偶尔会不知要听什么,所以随意买张不认识的歌手的专辑,或是没有接触过的曲风,单纯只是因为封面好看,所以便藉此开发了新的兴趣,认识从前不熟悉的曲风、歌手。
从唱片行到专辑,Eric 私房推荐
Q:会特别在哪些地方买唱片呢?
E:有满多以前在台北会去的独立二手唱片行,像骆克、爵士城、老板娘的店…现在都结束营业了,若以方便购得为诉求,三创园区和诚品倒是都不错,量也还算齐全;至于想买到特别点的,上网到 e-Bay 真的可以找到很多好东西。
而假如有机会出国, Academy Records 是我在纽约时常去逛的连锁二手唱片行,里面可以挖到很多便宜的二手黑胶。东京的 Disc Union 也非常推荐,个人近来很喜欢到日本买唱片,可能是因为民族性,他们即便是二手的东西也都保存得很好,一张几十年的唱片,保存的如同新品,价格又低于欧美版。
如果你不是坚持非得拥有欧美首版的偏执人士,日本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Q:有没有至今令你后悔没买到的,或是想买但一直买不到的唱片?
E:英国 Philips 唱片公司发行的《David Bowie 同名专辑》(黑胶)。那个年代每个国家都有不同代理商,当时在英国出的叫《David Bowie 同名专辑》,美国出的则叫《Man of Words》;我觉得这也是收藏黑胶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对一张喜欢的专辑,会想要尽可能收藏到所有的版本。我想或许是近来 David Bowie 逝世的关系,让他的经典作品更难寻得,所以至今我在国内外都找不到这张英版的《David Bowie》。今后依旧会继续努力搜寻它的!
Q:那么有哪些是令你自豪有收藏到的唱片?
1、John Lennon And Yoko Ono《Two Virgins》。
这是一张很怪很酷的实验性专辑,一点都不好听,甚至称不上有任何旋律。而封面是蓝侬和洋子全裸的合照,可说是由外到内都充满话题性,很多朋友来家里都会特别因它开启话题。
2、 Pink Floyd 《Dark Side Of The Moon》。
这张为摇滚乐史带来「概念专辑」新潮的名作,搭配出自英国专辑封面大师 Storm Thorgerson 的设计,实在是经典中的经典。许多经典歌曲,现在仍是继续传唱。其中许多超越**的编曲效果,现在听起来还是耳目一新。
这张我在伦敦逛二手市集不小心买到的首版唱片,保存得相当好(包含所附赠的海报),如果于一般二手唱片行购入,肯定所费不赀。
3、The Dave Brubeck Quartet《Time Out》。
这张我高中时就买了 CD,里面「Take Five」 这首歌大概是我觉得世上最酷的音乐之一,而我在有了 CD 后便一直想买到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出的第一版黑胶,它们只要是第一版的黑胶标签上都会印上六个logo( 俗称六眼 ),第二版后就都是印两眼标志;后来我在国外的市集里偶然找到低价的六眼版本,尽管整体十分破旧,但对我而言依然意义非凡,都舍不得拿出来听。
4、Chicago《Original Cast Album》
这齣有名的音乐剧,因为我自己非常非常喜欢,所以尽可能想搜集到所有版本(原版 百老汇卡斯版 伦敦卡斯版 以及 著名的电影版),虽然最早在 1975 推出的原版,唱的人并非特别有名的明星,编曲也不是特别华丽,但原版的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Q:希望能和家人一起听的唱片是?
1. John Lennon《Imagine》。
记得女儿出生时,产房外的医生在听广播,当时电台放的就是「Imagine」这首歌,对我而言印象很深刻,所以希望等小孩长大后,能和他们好好分享这张专辑。
2. ABBA 同名专辑。
有次发现小孩听到专辑中的「Thank You For The Music」时很有反应,我自己也超爱这首歌,便想着等他们长大后要再找机会带他们认识这张专辑。
Q:想向 EO 读者们推荐的「入门必听唱片」有哪些?
1. 摇滚——Queen《Night at the Opera》、Pink Floyd《Dark Side of the Moon》
2. 爵士——Miles Davis《Kind of Blue》、Bill Evans《Waltz For Debby》、Ella Fitzgerald《Ella in Berlin》
3. 古典——Carlos Kleiber《Beethoven: Symphonies Nos.5 & 7》、Herbert von Karajan《Beethoven: 9 Symphonies》(1960s)
「拥有」的理由
在先前的访谈「90 年代的 OLD BOYS – 陈德政 X Eric 聊音乐的**乡愁以及那些让人想念的90流行乐」里,Eric 谈到即便数码串流盛行,但仍会持续喜欢唱片。而这次的访谈中,我们更发现实体唱片的实际与象征意义远多过单纯的音乐载体,除了满足收藏的兴趣,更是培养生活品味以及拓展知识的重要媒界,兼具着感性与理性,为喜爱音乐的心注入源源不绝的能量。
文章转载自:https://www.everydayobject.us/20 ... llection-issue-010/
作者:ANNIE
攝影|Shih Yu Chen(EVERYDAY OBJECT)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好马配好鞍,好的黑胶唱片当然需要好的黑胶唱机来搭配
今天介绍的这一款入门级盘、臂头套装,它就是Clearaudio Concept Wood MC(Clearaudio Concept Wood 黑胶唱盘+ Concept MC唱头)。
Concept 配备全新可调整唱臂,使得它更全面,更好声。同样新设计唱盘结构,对于振动抑制效果佳,1.2吋精密研磨Delrin转盘,提供黑胶播放稳定与精确的速度。低躁直流马达皮带驱动,有效降低对转盘及唱针的振动影响。
唱盘前方转速控制钮,可简易调整 33 1/3, 45, 78 转。
Clearaudio Concept 黑胶唱盘、唱臂,搭配自家Concept MC 唱头,超值组合,非常有吸引力,性能远超过其售价。它非常安静,平稳,中频非常滑顺,解析高,甚至让我的$65,000美元喇叭感觉消失。– Michael Fremer, Stereophile
特色:
Concept MC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