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步入音响硬件销售圈至今,从不懂上论坛学习到参加THX认证工程师学习再到清华声学培训等等专业的学习,再到无数个客户的信任的大胆尝试,应该说我在2018年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音响观。
我认为合格的音响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01 不吵,开大音量都不吵。
不管是影院的av系统还是听音乐的HIFI系统都不应该开大音量之后觉得吵,
(剧情里面的爆炸,破碎等本身属于噪音再现的可排除)
一般影院系统我们会用音乐来测试是否大音量的时候吵,
一般吵的表现有如下几种
1.1 声音尖锐 ,刺耳(高频失真严重)。
1.2 人声表现平面,没有起伏,没有声调的区分,甚至听不清(中频的解析力严重不够)。
1.3 低音乱,没有节奏感,甚至部分低频会打胸口。
1.4 回音严重,房间有异响。
02 无过多音染,
音染的特点hifi系统多存在与中高频,av系统多存在中低频偏低频部分
先看两组数据,按照人耳等响度曲线的数据统计
这上面的大部分数据表明,人对于中频是相对敏感,中国人对于高频也敏感,欧洲人对高频不敏感(通俗讲耳背),所有人对于低频都不太敏感,有5-15db的差距。
HIFI系统的音染会集中在中频去讨好人耳,而忽略了高频及低频的存在,尤其中频集中了人声的大部分以及乐器的大部分频段。很美的中频可以掩盖高频以及低频的缺失,这是大部分hifi系统的音染。
av系统的大部分音染来自低频 ,约150hz至300hz,会通过长冲程喇叭单元,增加振幅来达到这种音染的量感,实际会感受量感非常足,但却没有控制力,收不住。
超低频部分缺失的,超低频和喇叭单元口径承正相关。
音染会带来比较严重的频段缺失和失真,实际的听感hifi系统可能会是没有高频和低频,仅仅只能听听甜甜的口水歌,单一中频乐器的独奏等。突出了中频的同时伴随这也是中频分析力的丢失,实际会感觉听什么歌都是一个味,甜或者腻。
AV系统的音染自然带来还是一个问题就是吵。中高频的薄和尖锐。
HIFI 系统 适当音染是耐听的主要原音,这种音染要很淡,就如同水,可以是山泉水,但绝对不能加了糖,如果是自来水因为有氯的原因会带点涩,我认为也是不太正确的,很多发烧友口中监听风格大概可以用自来水来形容,这点山泉水的甜我的观点是可以通过最后期的各种调音手段来进行调整,比如垫材,机架,脚钉,各种调音的“小雷达”,空气的湿度控制,等等来改善,系统主件和线材我的观点还是应该中性,类似与净化过白开水。
影院AV系统我的观点其实和HIFI系统一致,也是不宜有音染,如果在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应当先照顾中置的平衡,因为整个影院的过程,中置担当了大部分的工作(尤其人声对白)那是影院的灵魂,其次是左右主音箱,它们担任大部分背景音乐。再次之,低音炮,他是整个影院系统的骨架,撑起声音的形态和下盘,最后是环绕
03 各频段声音表现的相对平衡
在这里我提出了相对平衡的概念,根据人的等响度曲线的差异,
专业频谱分析仪器可以做出来几乎完全一条直线平直的声音,
但是因为实际应用的使用对象是人,人会对声音产生一个主观的评判
所以仪器校准的平衡不是人感受到的“平衡”
相对平衡的系统是比较敏感的,也就是可能盖一块布在机器上都有声音的变化
相对平衡的系统比较耐听,不会出怪声
相对平衡的系统声音初听平淡无奇,细听细节微动态,泛音都会比较丰富
这里指的平衡不分HIFI和AV系统,这个一个合格产品的必备特点,
当然受限于成本控制,该产品在受限范围任然要做到相对平衡。
04 音响营造出来的画面感(特指HIFI系统)
HIFI系统是靠左右声道模拟出来的声场还原及定位,
合格的HIFI音响系统应该有比较明确的结像,这种结像会大致还原音乐录制时的现场,
一部分乐器内录和后期电子音效的除外,真实乐器人声录音的在系统合格的情况下,是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结像和画面感在面前呈现的,这个画面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因为乐器和人声基本都是固定位置录得,当然一部分音乐剧和演唱会现场,如果不是内录也是会有位置上的变动。
要看具体的录音题材。
05 良好的情感表达
这里我指的是那些有情感的音乐,而非仅仅为了发烧音效而灌制,丢失了音乐本来应该有的情感和技巧的的唱片,(通俗一点就是发烧圈的“口水歌”)小林观点【口水歌】【好录音】。
合格的系统应该能演绎歌手或者乐手的喜怒哀乐,能听到音乐本身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