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以前,所谓的监听音箱通常要照权威机构制订的规格来制造,有时还得获得认证才算数,最有名的当然是英国BBC。BBC为什么要制定监听音箱标准?原来在1960年代,BBC发现市售喇叭无法达到BBC在广播与电视制作的监听需求,决定自行研发监听音箱。另一方面,二次战后西欧各国正处在高速恢复期,但英国却经济进展缓慢,**希望BBC能带领音响行业为英国创造就业机会,所以投入巨资成立BBC Engineering声学研发部门。有了充足的资源与先进的研发设备,并且召集一众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等于是以国家之力对扬声器进行科学化的研究,此后音响界再无这种天赐良机。这项研究计划由H.D. Harwood与Spencer Hughes领军,H.D. Harwood后来创立了雨后初晴Harbeth,Spencer Hughes创立了思奔达Spendor。 但在1968年底,英国**推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手段,鼓励高消费,低投入,以牺牲发展的代价来保持低通货膨胀率,**资助的BBC研究部门终于被迫关门。
BBC对监听音箱有两大要求:一是中性无染,二是声音稳定一致。而在扬声器设计上有两项突破:一是用材质更稳定耐用、规格更容易精确控制,音染也更低的塑料振膜取代老式纸盆振膜;二是用Thin Wall薄板箱体取代厚重的喇叭箱体。时过境迁,几家英国老牌音响公司已经不拿“监听”作为号召,后起之秀ATC与PMC占据了BBC的半壁江山,他们的设计理念与BBC也大相迳庭。ATC是1974年由Billy Woodman创立的,但直到1986年才完成了SCM系列的设计,他提出大磁铁、大音圈、短冲程的单元设计理论,尤其在低音部份,它的单元一颗可抵别人两颗重,涂有阻尼材料的纸浆振膜也独树一格。ATC另一个成就是设计了7.5厘米的凸球状中音单元,它让中频有极线性的演出。不论大小型号,ATC产品拥有同样宽厚结实的中低频与重量感,密度感极佳,中频尤其丰腴饱满,可以承受大功率(也必须使用大功率推动),并且能发出大动态。可以看到ATC的设计与传统BBC已经大相迳庭,在高清数码**,ATC会更适合现代音响美学的需求。我认为ATC音箱的设计是越大声越平衡、细节越丰富、动态越厉害。小音量听ATC音箱未必能体会出它的优点,作为录音室监听,往往需要较大的音压才能听到巨细靡遗的细节,所以高音不能太亮以免耳朵受不了,ATC的规格参数因此看起来很保守,以SCM150有源版落地箱来说,高频延伸17kHz-2dB,22kHz-6dB,旧型号声音甚至更暗一些。
作为家庭影院使用,最理想的方式是采用有源版本,一般的AV环绕功放或者多声道后级,几乎是没有能力完全驾驭ATC的。不过有源音箱又加上时序电源,必须注意供电余裕,费用也不会太便宜。焦先生的系统以ATC作为主音箱,播放电影时只能用爽翻天来形容!《头号玩家》可以说是电竞游戏大集合,未来城市路边民众的鼓噪声、汽车引擎怒吼的音效异常扎实,各种不同路径的音效移动精准得无话可说,飙车时的速度感鲜明,车辆爆炸飞天入海的声响能量十足,一**涌来的声浪让身上的肌肉都颤动起来。这部电影有许多前后、左右、高低甚至回旋的路径移动,引擎声浪与碰撞声响也充斥耳际,倘若音箱系统的分析力不够充分、速度不够快捷、音效移动定位不够清晰,就很难给人非常紧张刺激、身历其境的参与感,ATC完完全全通过考验,整体表现得可圈可点。
音乐部分我准备了包括古典、日本演歌、爵士乐等多种软件来测试。ATC音色略为偏暗,音色不够通透清爽,铙钹猛击、三角铁轻敲欠缺一点金光灿烂的清脆与华彩,不过我们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它的饱满。ATC的下盘像肌肉发达的大力士般庞大稳固,任何乐器与人声都被赋予ATC特有的浓厚结实,焦先生的听音室中就摆了一套爵士鼓,他说ATC播放的鼓声几乎与真实无异。牛排中有一个部位叫纽约客NewYorkStrip,是用一定厚度的前腰里脊肉做出的,特朗普曾用这道美国本帮菜来招待习大大。上等的纽约客牛排经过复杂的干式熟成后,肉里均匀地分布着大理石油花,烧烤时仅需两面抹上黄油再撒一点海盐,入口时外面焦香里边多汁而不柴,比最嫩的菲力牛排有嚼劲。是的,ATC音箱作为家庭影院系统就给人上等纽约客牛排的满足感,入口满是肉香,播任何音乐都是厚重有力,不过份油腻也不至干涩,铺满眼前整片的能量瞬间迸发,有多少人能抵挡?
我问焦先生,他喜欢这种厚重的声音吗?热爱音乐的焦先生回答称是,那么看来,除了ATC之外再无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