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2-2-12 23:24:00 发表 楼主没听过好的紫铜。 |
紫铜温润,宽厚,浓郁……但是,好的也不便宜,这里还要顾及些许价格。
它,刻画了声音的模样!
1.同等的音量比以往感觉要响一些;
个人用在功放上,同等的音量比以往要稍响一些,感觉力量充沛,健康的声音,即使扭大音量也是三段均衡过渡自然,没有凸显某个频段,并且微动态表现优秀,细节明显增多,扭小音量,低频没有模糊淡化,依旧清晰可辨。感觉在我的系统上CC并不属于厚声强横的类型,而是属于内力暗藏,表达更为注重声音线条与质感的理性风格。这一点在聆听小提琴辑《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尤为明显,小提琴音色的甜润,音像没有丝毫的毛边出现。迪莫尼的那把1721年的斯特拉底瓦里名琴,在演奏滑音、跳弓、双音等技巧时音符更干净,把位的高低以及与钢琴伴奏的相关距离及前后位置清晰,第6首 Thais: Meditation (Massenet) 4'40 苔丝: 沉思曲(马斯奈),演绎之优美动听,只一首已可抵回碟价,更不用说第15首.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 (Dvorak) 2'57 母亲教我的歌(德沃夏克),前半程以钢琴开声铺垫,随后小提琴行板速度柔缓,旋律轻轻流动,带着摇篮曲似的摆动转折,低缓中娓娓道来,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更增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曲调柔和亲切,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当这一抒情的旋律再现时,前两句增加了一些修饰变化,在层层递进中速度加快,终于激情荡漾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流露出一种复杂难言的伤感,催人泪下。最后乐曲用极为细腻的手法拉响哀婉动人的终曲旋律,回环往复中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不禁让人想起那取自波希米亚抒情诗人阿多尔夫·海杜克(1835-1923)的诗篇,本曲便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当我幼年的时候,母亲教我一首歌,在她慈爱的眼睛里,晶莹的泪光在闪烁。如今我教我的孩子们,唱这首难忘的歌曲,禁不住辛酸的泪水,在我憔悴的脸上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