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拜访水寒居 [复制链接]

1#


这次赴美,有机会在水寒居盘旋了几天。每天和Q兄谈音乐,谈唱片,那份惬意,现在就已经开始怀念。


说起来还是Q兄带我进入黑胶的大门的。大约05年,我在另一个网站看到他贴的几张密纹唱片的图,真是看得心里面像长出了两只手,只想一把都抓过来。那些唱片,即使不听,只看看封面,都显得那么美好。想想那几年我到处去搜片子,最初的动力,都最终源于遥远的新泽西。


到了水寒居,放下行李,先参观一下。两层小楼,前后花园,一间车库,还有一个地下室。Q兄一家在美国奋斗多年,已经扎根,过起了中上阶层(upper middle)的富足生活。别的还好,这幢小楼实在是让国内来客艳羡。更何况周边静谧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草地、森林、蓝天、白云,就连眼红的份也没有了。


Q兄的地下室,地板上有一半被唱片箱子铺满了。他说有快两万张唱片,都是这些年一点点从普林斯顿唱片店,还有别的店里,搬回来的。我这几年也算见过点唱片的世面,但是目睹到这满满一地的唱片箱子,还是禁不住一声长叹,这个购物狂!

这些唱片当然不能完全听完。Q兄是每次搬一些到他的听音室去。那是他自己的小天地,四面都是唱片架。唯一和音乐没关系的是一台自行车跑步机,Q兄说他一边蹬车一边听歌剧。真是爱乐人都应该开发的好习惯。


发烧友可分为软件和硬件两派。或者说是听音乐的和玩器材的。Q兄肯定是属于音乐一派,但是并不是说他对器材不懂,他只是不觉得有那种必要。这位资深乐友,还在用入门级的黑胶播放器材,SONY的家用LP唱机,当年全价有没有200美元也不知道。唱头是天龙,几百美金的东西。倒是新买了一个,准备给我听听,但是又找不到小螺丝刀,于是我们还是听这个用了好几年的老唱头。他实在是不太在意。


但是器材和音乐带来的乐趣有关系吗?所有到了水寒居的访客都会同意主人的看法,关系不大。当然首先得说,水寒居的器材还是够班,一对丹拿土炮书架,Pass的前后级,Sony的旗舰SACD机。那对丹拿土炮实在是出人意料,一对六寸(或者八寸?)的中低音喇叭,也照样把全体乐队活生生地搬到你面前来。这点在听SACD的时候特别明显,一曲马勒过后,真是地动山摇,很难想象这是一对发自书架的声音。再看看他的音箱架,好像是找了几条木板手工钉起来的,连我这个业余器材爱好者都不禁大摇其头了。不过等音乐一响起来,我就没工夫再看那个音箱架了,真的,呆了好几天,我只是在刚进来的时候看了那个架子一眼,之后没工夫去注意它。还有什么头版二版,什么RIAA曲线,什么唱放阻抗,什么擦痕、飞纹、炒豆,什么CDLP,还是SACD,都不去管了,在水寒居,人很快就沉到音乐里去了。


满屋子都是唱片,而且都是稀有的曲目,精彩的版本,看好了拿来就听。怎么一个爽字来得。我记得94年,我大学还没毕业,第一次实习,带一个大型的国际会议团。有一个钓鱼台国宾馆的午宴招待会,自助餐。主办方让我们这些小翻译也进去吃了。山珍海味堆得满满地,还第一次看到了堆成塔的奶油蛋糕,随便吃。就是那种感觉。


Q兄对音乐实在是懂行。他识谱,懂乐理,这两点我都不行,所以不太敢说话。我们一起去听费城交响,勃拉姆斯第三,拉特尔指挥。幕间休息,他跟我说,第一乐章乐队没放开,有一个小节小号进入早了。我只好用无比崇拜的眼光看着他,因为我是什么也没听出来,看到拉特尔只是想到他没什么唱片值钱的。不过现在想想有点后悔,要是我也接一句,比如,是啊,我也觉得铜管不太整齐,或者,对,弦乐的织体可以更清晰一点,是不是也可以唬他一下呢?



哈哈。笑谈。现在我坐在家里,一面听着这次从美国带回来的唱片,一面回想我在水寒居都听了什么。Q兄放了一曲布鲁克纳,动摇了我对这老头十几年来根深蒂固的坏印象。再过一会我要把家里那套Wand的布鲁克纳拿出来,还有朱里尼的那几张,让这两位我最喜欢的指挥带我走近布鲁克纳。还有歌剧,卡拉扬录的Tosca,还有舒曼的艺术歌曲,还有瓦格纳,这些都不是我平时常听的,但是在那都听得很舒服。



Q兄买唱片是出了名的不在乎版本,再加上美国片子种类杂,他架子上的唱片都不是常见的那些尖货。不过他守着一家普林斯顿唱片店,这些年没少捡到好东西。我一翻,就看到一张Capitol出的著名的单声道片子,米尔斯坦的小品,价签上就是几个美元。我前两天刚在洛杉机搞到一张同样的片子,弄不好还是晚一点的版本,价格高出几十倍。听到这个,他哈哈一笑,那个得意。



我们是老乡,都是沈阳人。他年长我几岁,是中国的斯大林体制松动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人,我则赶上了这个时代的尾巴。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在中国有一场小的文艺复兴,那时候的人没有iPhone, iPad, 也不看美剧或者甄缳传,因此可能对贝多芬或者费尔巴哈有着更多的兴趣。我不想得出结论,即物质上的匮乏是精神升华的前提条件,但是那个时代,有更多的人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我不觉得美剧或者甄缳传有什么不好。天天摆弄音响架,讨论单晶铜的导电性,或者换一条唱臂线,为了能听出蔡琴的口形变化,想必也有很大的乐趣。不过我坐在水寒居里,和Q兄谈古论今,一边听布鲁克纳,真是觉得心满意足,觉得如果能一直这么听下去多好。是的,那该多好。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12-05-05 14:59:04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6/13 19:47:3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老范,写得不错一篇听后感。
TOP
3#

TOP
4#

水寒居里现在大约是密纹和CD一半一半。水寒居主对载体看得不重。听得是音乐。
TOP
5#















随便拿了几张片子拍拍,都算得上是少见吧。特别是Janigro,真让我流口水,这是我最喜欢的大提琴家。他的琴声中正平和,举手投足有大宗师的气度。他的贝大奏我认为是最好的。我有Westminster的一个再版,这个Vangard的立体声版的以前从来没见过。
Gingold是哪个乐团的首席,Q兄告诉我,没记住。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12-05-05 15:20:37
TOP
6#

不过我坐在水寒居里,和Q兄谈古论今,一边听布鲁克纳,真是觉得心满意足,觉得如果能一直这么听下去多好。是的,那该多好。
——呵呵,肚子会饿的,要找吃的。
壮士豪情怀天下
英雄仗义本无名

江门市青年音响爱好者协会
TOP
7#

期待,继续,分享好音乐!最重要是享受音乐的心情。
TOP
8#

在米国烧碟成本比较低 羡慕
发烧新兵,CD尚未玩好,又开始折腾LP
TOP
9#

绝了................
TOP
10#

来点环境照片噻,免得以后走到那里都不晓得是Q兄的窝子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11#

是的,有时候听音乐可以很简单。
犀牛黑胶微信:rhino_vinyl
TOP
12#

感谢老范诸多美言和流畅的回忆文字!老范是水寒居多年来第一位到访乐友,给我留下很多美好回忆。

老范提到“一边蹬车一边听歌剧。真是爱乐人都应该开发的好习惯”,就此我想多说两句。身体是听片儿的本钱。十七八岁开始烟酒俱全,那时时间多,每天踢三四个小时足球,仗着身体好,上班后每个星期下去几斤白酒(我二斤的量),一条香烟。听音乐时,香烟白酒不离手。后来留学和在纽约上班,没那么多时间踢球了,烟酒恶习的后果逐渐显露出来,验血时里面多出很多不该有的东西,烟和白酒先后戒了,啤酒红酒偶尔少量。截流之外还需开源,最近一两年开始增加锻炼,除了每周踢一两场球外,年初听音室添了台器械,每天在自行车上蹬一张CD,消耗六百到八百卡路里。

老范来这几天,白天四处游荡,晚上听音乐聊音乐到后半夜,没蹬车,周二晚去打比赛,身体的状况就有所体现,踢到最后时体力出现问题,这几天天天恶补。

健康长寿,意味着更多时间享受音乐!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2-5-5 15:19:00 发表
这些唱片当然不能完全听完。Q兄是每次搬一些到他的听音室去。那是他自己的小天地,四面都是唱片架。唯一和音乐没关系的是一台自行车跑步机,Q兄说他一边蹬车一边听歌剧。真是爱乐人都应该开发的好习惯。
TOP
13#

老范此次从上海奔袭纽约,饮食上照顾不周是我最窝心的一件事。其实准备了不少,冰箱里鱼虾俱全,还有小牛排骨,澳洲羊腿什么的,但除了老范到达当晚的盐水鸭,没得时间给老范准备可口饮食。周五晚在外吃了点比萨饼便赶到卡内基,周六在普林斯顿一直逛到晚九点,到家老范只好以面条充饥。周日从纽约博物馆回到家也已七点多,老范还要忙着打包,只好再度以面条应对。

原帖由 audio 于 2012-5-5 16:53:00 发表
不过我坐在水寒居里,和Q兄谈古论今,一边听布鲁克纳,真是觉得心满意足,觉得如果能一直这么听下去多好。是的,那该多好。
——呵呵,肚子会饿的,要找吃的。
TOP
14#

看见一堆西敏寺 还好 没毒到俺
TOP
15#

范兄好文,Q兄好生活。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6#

我葛朗台,密纹一两美元一张时狂收密纹,现在CD一两美元一张了而密纹的品种少了,多收CD。老范这次在普林斯顿看到成堆的银圈、日版德版英版的老版CD,一两美元一张,也不禁为之心动,一个劲说,看来我也得收些CD。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2-5-5 15:11:00 发表
水寒居里现在大约是密纹和CD一半一半。水寒居主对载体看得不重。听得是音乐。
TOP
17#

真是羡慕载体的价格。
TOP
18#

原帖由 qsyd 于 2012-5-5 20:36:00 发表
老范此次从上海奔袭纽约,饮食上照顾不周是我最窝心的一件事。其实准备了不少,冰箱里鱼虾俱全,还有小牛排骨,澳洲羊腿什么的,但除了老范到达当晚的盐水鸭,没得时间给老范准备可口饮食。周五晚在外吃了点比萨饼便赶到卡内基,周六在普林斯顿一直逛到晚九点,到家老范只好以面条充饥。周日从纽约博物馆回到家也已七点多,老范还要忙着打包,只好再度以面条应对。

[quote] 原帖由 audio 于  

在美国能吃到鸡蛋西红柿面,那是一流伙食啊。觉得已经很好,一点也不见外。这次已经是太打扰了。
TOP
19#

欣赏美文!
TOP
20#

Gingold,伊萨伊的高徒。曾在NBC乐团托老手下,后任柴尔的克里夫兰乐团首席。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2-5-5 15:19:00 发表

Gingold是哪个乐团的首席,Q兄告诉我,没记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