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EMI
简单的把EMI的唱片分成两个大时期,即天使版和无天使的有EMI字样的版本,分割线则是1991年。
在现在的二手唱片界,显而易见的是早先的天使版比较受追捧。但是可以说EMI的压片情况是最为复杂的,同样一张唱片,会发行很多个版本,直到把人搞晕为止。同样一张唱片,高价的,中价,廉价的,单张的,套装的层出不穷的发行不说,这些发行还往往同时并存。
高价的天使版,唱片编号是CDC74xxxx,唱片的制作比较用心。如下图所示:
我也见过一些编号为CDC54 xxxx和CDC75xxxx
中价的天使版编号以CDM76xxx为主,唱片封面相对简单一些,基本是艺术家的个人照片。
廉价版的唱片以CDZ开头,唱片制作最为简单。如下面这张:
套装的唱片,一般以CMS76开头,价格是中价的。也有CDS74,75开头的
虽然CD印刷为CDM76,但因为是套装,总的编号为CMS76,下面的例子也一样:
套装编号为CDS74
套装编号为CDS75
至于EMI的王牌系列References(参考)也是备受追捧。它同样有天使版和非天使版。此系列主要发行历史录音,异常珍贵。1991年之前的参考系列,同样有天使标志。参考系列的标号是CDH 7XXXXX
而对于套装的参考(2CD以上)编号是CHS7 XXXXX或CDS7 XXXXX
虽然里面每张的编号仍为CDH 7XXXXX,但整合编号为CHS7 XXXXX
虽然里面每张的编号仍为CDH 7XXXXX,但整合编号为CDS7 XXXXX
这里要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91年之前的天使版唱片,很多大师级的唱片(杜普蕾,大卫等等)不少都以中价第一次发行。而一些比较新的模拟录音是高价发行的。这跟国外的唱片市场有关。国外由于LP的大量存在,cd诞生初期,很多人不会画高价去购买本来已经很熟悉的老唱片了。所以唱片公司一般会把比较新的唱片来定为高价发行。
在1991年之后,EMI的商标改成红字的大EMI,没有了天使标志。天使时代正式结束。不过很多天使版的唱片一直在发行,直到现在。
到了无天使时代,高价唱片的编号一般来说就是一串数字
当然,还存在其他可能性,有人认为是EMI的乌龙,或许是处在新老交替的必然结果
像上面这张,明明已改成EMI大红标了,却用了以前天使的编号
下面这个例子就更夸张,封面是大红标,但是碟面上的却是天使标
看碟面上除了有天使标,还是原来天使标时代的编号。
EMI的中价天使版,之后被studio plus系列代替。如下图:需要说明的是,这个studio plus系列一直在荷兰压片。至于唱片编号,跟天使版是一样的。这个系列的唱片,目前都停产了,可是有意思的是有些中价的天使版确还在发行,这从另一面证明了EMI发行的混乱。
studio停产之后的中价版,主要也就是目前还在发行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了。还有一些其它的系列。这个系列好像不大讨巧,很多人对其声音的处理大为不满,也促进了老版的辉煌。世纪伟大录音大家都很熟悉,封面是这样的:压片也都在荷兰。
请注意带有这个art标识的版本,这是EMI具有标榜着ART技术(即Abbey Road Studios Technology)是EMI得到Prisms技术支持后再重新将母带Remaster出版的CD。有人认为此版声音还原像极LP,可大多数却不太能接受这种新转录(见之前转载苏先生的文章)。最新的参考也用了此种技术。
至于后期的廉价版,这里不多作介绍了。主要是小双张,小狗听喇叭的单张系列,红线系列等等。这些廉价版音质制作都很马马虎虎。当然还有环保套装。
说说EMI大红标的老参考系列。(新参考为art版本)
编号方面与老天使版本一样:依然CDH 7XXXXX
好像又出现以CDH 5 XXXXX为编号的版本
大家知道,EMI的版本自来是最为复杂的,究其原因要追溯到唱片业初期,早在LP时期,EMI就到处设厂,除了英国本身,还在美国(Angel,就是那个可爱小天使的来历),德国,法国。。。。所以,到了CD时期,其版本仍众多,编号也极为复杂,如下图:
从上图不难看出,此CD直接的编号就是5659612,没有CDH,而仔细看来底下的方块中标有UK :CDH ;F: PM 516。估计就是不同国家的不同编号了。
当然,参考也会有乌龙,明明外面是EMI标,CD上却是天使标
至于最新版的参考,则在封面封底都标有art的标志。
除了英国EMI,美国的EMI在90年代发行过一批FDS系列唱片,这批唱片用了原始母带重新制作,声音和英国版并不相同。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批米尔斯坦的小无和一些协奏曲。美国版的FDS系列,声音更HIFI一些。这些唱片一部分仍在美国发行。
EMI喜欢大包子,EMI经常偷懒,所以就会把几张唱片塞进一个盒子里,然后搞个特价卖,具体来说,几张高价的塞一个盒子就按中价卖吧。中价的一堆就按廉价卖。
看个例子:这套唱片看外表,EMI的大红标,是7张马蒂农指挥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录制的德彪西和拉威尔管弦乐全集,熟悉这两个作曲家的应该知道马蒂农这些唱片演绎和录音都非常好,基本是同类曲目的首选(尤其是大海)。拆开看,不折不扣地7张德国sonopress产中价天使版,现在要收齐这7张中价还真不太容易。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大家看见EMI套装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一下。
此外,我还见过一系列的EMI与德国的DHM合作出的唱片(可笑的是,我见过有人把他当黑色的英国版来卖)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EMI的各生产地及版本辨识。
EMI唱片之所以让人头疼,还有个重要问题就是产地太多。另外一个很不厚道的地方,EMI唱片封底标注的产地是不算数的。就是说打开cd,你可能看到的产地跟封底写的完全不同。归结起来,大概有下列这些:
德国版,sonopress压片(世界上最好的压片厂之一),有些在盘上并没标注德国版,但是cd背面内圈的sonopress还是表明了它的产地。早期也有铁芯版的。这个二手价值最高。
西德sonopress半银圈
德国银圈pdo铁芯版 ,(难怪EMI也有银圈)少见的版本,二手价格极高。
下面这张是EMI开山第一张是西德无字满银圈:
英国版:跟德国版的价值类似,其实一般唱片要么有德国版,要么有英国版。两版都有的貌似很少见。
最早的EMI UK压片黑色的,是早期UK by Nimbus(印象里,后来的Nimbus也有红色的)
UK红盘和西德老荷兰版是同一水准,倒可放心收下
后来的UK压片,改成UK by Swindon
最后的EMI UK版,则只标示Made in UK
瑞士版:很早期的。数量很少。
此为瑞士半银圈的。
除此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版本。内圈涂漆,外沿盘面上有一圈塑料圈,用久了会破损脱落,塑料圈据说有减震的作用。
美国版:USA小天使版和欧版质量无太大区别,不过多数是美国地区的演绎,封面倒是比欧版要华丽不少,封面控的玩家可以多收。美国版其实跟英国版,德国版不一样。美国的天使版很多还在发行中,所以美版的如果还没绝版是不值钱的,比如杜普雷的德沃夏克大协,目前还在发行高价美版,从音质来说美版我不觉得会差于德英版。这三者基本可以并列。只是大家买二手的时候留个心眼,看看amazon上是不是还在卖。
法国版:有的唱片或许我们只能找到法国版。有人很推崇,尤其是比较后期的(详见之前苏先生文章)法国小天使版有人的建议是不管黑盘红盘见张收张,一是发行量少,二是法版演绎多数出众,且多是其他国家未见得发行的独家演绎(这里可以拿法版和日本重新制作的相同演绎版本作比较,个人认为很多日版往往是画蛇添足之举)。
事实上,法国MPO压片也不错。MPO是法国的压片厂商,经常可见(我也只见过)made in france by MPO等。法国人Pierre de Poix于1957年成立了Moulages Plastique de I‘Ouest(即MPO),原本是生产45转LP和磁带起家的法国本土公司,84年比较机敏地成为法国最早制造CD的公司,迅速膨胀发展为MPO国际集团后,逐渐成为今天全球数一数二的预录光盘技术与生产巨头。他们家开始时主要为EMI和法国本土一些小唱片厂牌生产CD,EMI亦曾注资参股进去,到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的MPO也为欧洲WEA和环球提供生产加工服务。
法版黑盘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大部分都是法盘的专属编号(非747打头),这类一般都没有同样的国际版发行,为法国压片只在法国销售的地区盘;少部分747打头的黑盘为法国压片全球销售的国际版。
日本版:很多日本版现在被卖高价,也是最早的压片地之一(和西德)。但是感觉他比较独立,就是东芝EMI。压片制作都很好。有人认为,EMI压片质量最好的是早期的日本盘,无论从盘面印刷质量,内印凸字,内页装帧还是片基厚度均匀度来说日本盘质量甚至好过了西德版;早期日本盘和现在日盘的最大区别就是早期盘没有对音质作过多处理,保证原汁原味,当然各有所好,也有不少人喜欢现在日盘的处理方式。
有意思的是,早期日本国际版小天使有黑色版。
荷兰版:对于老荷兰版,其实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有人曾做过个案对比,大卫贝小协的西德和老荷兰版,压片质量相差无几,在多套系统上也无甚音质区别,多数人不喜欢荷兰版的原因还是受了后期荷兰版的影响,因为这个版的质量是下降最快的,基本上小天使荷兰版还是可以放心收的。至于现在的EU,其实都是在荷兰。
至于两德统一后的德版年代,这个时期基本上是德版一直独秀,压片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选择余地已不多;再到后来的EU时期,就没得选了,不过发行量也大,买到不好的回去换就是了。另外,可能有人关心,EMI从什么时候开始彻底不在英国本土压片了哪?这个疑问,我用下面这套唱片来回答,这是1997年的时候EMI在100周年发行的一套纪念套装,包装之豪华可称EMI之最。里面分11张精选了EMI历史上100年里的名演(部分是片断,为了能多塞点),这里面甚至有萨拉萨萨蒂,约阿希姆亲自演奏的录音。这套唱片,就是made in UK的。这基本上,EMI的英国压片史也就到这里为止了。
EMI最好的一点就是它标出了这张唱片录音及发行时间:
它的好处就是在于我们能很清楚的来判别他的版本,如下图:
第一个数字,1986年就是它的录音时间,而第一次转制cd发行的时间也是同年,本张cd的发行年代(最后一个数字)1991年。
也就是说,这张EMI标的CD并不是这个录音的首版,首版在86年发行,而那时是天使版。而改成EMI标以后及发行了这版CD的再版,时间是1991年,也就是说这张CD是EMI标的第一批,也具有一定的收藏意义。
另外还有一点,digital remastering是在1986年,这很重要,隐含的意义就是1991年发行的这个版本,并没有再次进行混音和重新制版。这是因为有些版本在再版的时候会重新制作,值得大家在购片是注意一下。
第三篇
RCA
RCA的LOGO就能判断,正中廉分别为红封印,金封印,银封印。此外还有著名的living stereo系列。
RCA最早的盘也是日本压片,以及西德压片,不论是日本、西德还是美国,最早的版本都是用激光刻上去的字。后续的版本就是压上去的了。
收藏来讲,早期当然只有德国和日本版了(以我的了解,日本RCA也有独立发片的,就像东芝EMI一样),德国版还有银圈版,现在已极为罕见且珍贵。美国压片后,还是以美版为上。
西德PDO版的当然也是银圈,一个生产线嘛,估计是当时RCA借用宝丽金的生产线。此为收藏商品,一来有银圈,而来数量较少。
同为西德的Sonopress版口碑同样不错(图为红印,即高价,从颜色就能窥其一二):
日本版:
最为常见的美国版:
著名的living stereo:
总体来讲,个人感觉RCA算是最好判断其版本的厂牌了。
第四篇
CBS和Sony
CBS最早是在日本压片,然后才是美国和奥地利。
对于现在二手CD的价值来看(除早期日版)made in USA,且无IFPI,内圈刻字一定要是凸字,此为收藏上品。Made in USA,有IFPI,且无凸刻字次之,made in Austria再次之。
CBS最早的一批盘是在日本压的。内圈上面有凸字:
82年的版本是:MANUFACTURED BY CBS/SONY RECORDS INC。
另外有一种内圈无字,比如这张帕瓦罗蒂,CD外缘标记Manufactured by CBS/SONY INC. in Japan,录音时间为80年,封底的版权时间c为80年;
85年美国压片的凸字:MADE IN USA DIGITAL AUDIO DISC CORP。再加上这家压片公司的商标(类似杜比立体声的那种符号),
奥地利版则是:MASTERED BY DADC AUSTRIA
再晚一点的美国版, 只剩下了那个公司商标,
再晚一点, 公司商标也没了, 只有CD的金属印刷面上印有Made in USA的字样,于此同时, 那个著名的IFPI流水号也跟着上去了.
至于,比较新的美国版, 连Made in USA都没了
88年SONY收购CBS,变成了SONY CLASSICAL。
后来的SONY是美国版。貌似整片CD找不到产地标示................
CBS的唱片存在的时间应该不长,因为85年美国开始压片,88年被SONY合并,命途多舛啊。编号为M(n)K。n为字母或数字,代表一些含义。
例如,n若为数字,就是几张碟的套装
MK,应该是正价版本
MBK应该是廉价版本,封面一般为一幅画
MYK一般为我们熟悉的报纸版
MPK为PORTRAIT系列
MDK则是数码录音
到了SONY时期,编号基本为:n的作用同上
正价唱片: S(n)K
中价唱片: SM(n)K
廉价唱片: SB(n)K
第五篇
其他
第六篇
特别鸣谢
淘宝网某商家
168的几位坛友(cappucino1,mobiclip。。。)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62969-9.aspx某论坛版主yangmetal
某论坛网友野鹤(关于EMI)
EMI参考达人reverie
以及未能提及的各位朋友
By 贝多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