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几个垃圾化的严肃话题 [复制链接]

查看: 11596|回复: 78
11#

Raxel 在 2006-5-31 22:35:03 发表的内容

……再说前面的蓝雨衣,那你看同时发行的加版,德版,日版,这个不叫版本,叫加版次,日版次,德版次?反正我是没听见有人这么称呼过.


不错,一般一个录音的不同版次我们平时就说“日版”、“德版”,既不说“日版本”,也不说“日版次”,但是不能因为说是“日版”就以为这个“版”是版本的版。
以前有个人,收了10多种富特的乌阿尼拉英雄,他没说10个版本的乌阿尼拉,而是说10款,我觉得这样处理很合适。
因为是版次,所以存在“头版”、“再版”、“三版”等先后次序。如果是不同地区,比方德国、日本等,一般就说“德版”或者“日版”,但是,一样不能将此中的版字简单归类为“版本”。如果要讲究概念的话,我觉得有必要区别两者的关系。当然,如果不那么讲究,那么版本概念也可以广义化,那么你的部分反问也许有理。但是我说话的前提是,尽可能减少概念的模糊带来的误会,所以我个人观点是建立在相对狭义的版本的含义上的。
TOP
12#

Raxel 在 2006-5-31 23:03:41 发表的内容
[……而且除了表演者本身,你是如何看待混音这项工作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把不同混音版本的发行差异,归于版次差异,我觉得也是不够严谨.例如前面的蓝雨衣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因为压片的质量产生的差异,而是因为后期制作不同造成的.这个我觉得就不是版次的差异了.


我不清楚你前两段的意思,没有录音那来什么版本可言?
所以不要将问题幼稚化——如果想真的谈论问题。

你这段的意思我理解,你觉得不能只重视演绎而忽视后期制作的技艺。其实我没有忽视这一层。我比较过海飞兹的贝小协的日版XRCD和LIVING STEREO版,前者对小提琴音色与细节的保留是让人惊叹的。
你的意思是,将后期制作称为“版次”,不能体现这种价值,觉得应该也叫做版本才够份量。这可能只是个字斟句酌的问题。
各人保留自己的意见。
或者就不要将“日版”的版向版本延伸,也不向版次延伸,就是“
版”,事实上大多数人在使用时候都这么做,但是理解的时候,可能都含糊不清,因为有现成的版本一此,就地取材,姑且用着。
似乎是在编词典了好象。
TOP
13#

没看懂你反问什么?
TOP
14#

Raxel 在 2006-6-1 0:45:10 发表的内容
我不清楚你的幼稚化说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用过任何蔑视你的用词.

如果你认为只有不同的录音才能称为是不同的版本的话.我认为一个录音和一个具体的后期制作就可以被称为是一个版本.这就是我们的观点差异.



认同你的第二段。
第一段我再解释一下,我也没有用情绪化的语言。“幼稚化”一词也没有针对人身,而是一个问题。或许我有必要再解释一下。
如果我那个帖里先说明自己对版本的基本理解,而不是一下子说到版本和版次(借用图书出版用语),或许就不至于引起你的误会,以至让你反问我,“马勒五,首版是什么?”。你这反问一出现,我如果要解释,就要从最基本的问题说起。所以我用这个不太雅观的词描述了你的反问。抱歉。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5#

再说说“倒打一耙”。
你一再反问我,“马勒五,首版是什么?”,我说你是将问题幼稚化,是指你显然是要谈论什么叫“版本”的事情。
我没有说“版次”是你说的,也没说你字斟句酌。我全都说我自己。怎么你都揽过去了?字斟句酌不是坏事,如果想把问题细化的话,不字斟句酌,大家语焉不详,那么问题只能演化为抬杠。
你这句话没说错,“我前面有了解释,不同时期,不同指挥家,不同表演者的录音之间的差别是演绎版本的差别.因为,他们之间除了音质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演绎的差异.而同一录音,不同后期制作之间的差别是发行,或者叫做混音版本的差异,是纯音质的差别”,但是我说你将问题幼稚化的,不是说这一段吧?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6#

ludwig2000 在 2006-6-1 15:18:36 发表的内容
两个博士后掐上了。但是二位一个专于古典音乐,一个长在爵士摇滚乐。我想是因为这两种音乐的不同、以及这两类唱片的不同造成了二位对某些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纠正前面一句:不是掐上了,是基本掐完了。^_^
剩下的,回答正确,加100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