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kuang 在 2006-6-2 1:12:06 发表的内容
测试CD模拟录音的CD时的底噪是多少? |
在那个帖子里面已经声明过了,使用EAC精确抓轨之后计算该CD所含有的数码信号,电平最大那点减去最小那点得出接近70分贝的值。之所以不用CD机播放测试CD的输出的原因是,结果会受到播放机自身性能的影响。当然假如测试模拟媒体,比如说磁带、LP之类的,我们不得已要借助器材的输出,这也是数码和模拟两者之间测试的不同。
Dr kuang 在 2006-6-2 1:12:06 发表的内容 60年代末磁带录音机和开盘带的动态范围是多少?你的试验数据已经出现非常明显的不合情理的漏洞了,所以不足为据。 |
60年代末磁带录音机和开盘带的动态范围是多少?——我的回答是:我不清楚。但是要知道唱片公司使用的机器是在普通商业销售的专业器材之上改造的。并且我知道:从开盘磁带专成CD之后,CD的动态肯定不会大于信号源(开盘磁带),除非工程师在中途可以增大动态。
我一直想请您提供一下充分的证据,清楚地告诉我:哪个公司在多少年代使用的哪个牌子、铭牌编号为多少的那台开盘机,在使用哪一款磁带、在怎样的设置之下能达到的最好的信噪比有多少、动态有多少——假如您说不出来的,凭什么说我的客观测试结果“不足为据”呢?对吧。
Dr kuang 在 2006-6-2 1:12:06 发表的内容 另外,我还没接触过动态达90dB的开盘带录音,请帮忙举个测试得出的例子。如果按照“在磁带嘶声以下16至25分贝仍能听到测试音,假如按照“噪音掩盖不了的信号算入有效信号”来说的话”,LP的动态范围又该如何测试? |
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开盘磁带的极限不是您所说的那个数值(事实上您来来回回说过很多个数值,以前是确切的66分贝,现在这里又变成60分贝左右,接着又有一个“机器70多分贝”——事实上人家哪里测的时候是机器+磁带一起算的)——这是已经得到不少人公认的(我不必举证说是谁公认,不信的话您去互联网上各大开盘带论坛问一问),现在是您反对,当然需要您用事实证明:为何开盘带极限不能达到90分贝?——并且我觉得您说得很模糊:这个90分贝是按照哪一个标准来算呢?(请您能回答这个问题么?)这里我不是说我手头有证据说某天某机器和某磁带做到了90分贝的动态。但是要知道,磁带这种模拟介质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性质:Headroom。也就是说超过了电平表0VU刻度以上仍然可以不失真或失真极小地承受信号,所以您看我之前给您的那个链接,计算磁带动态范围是信噪比加上Headroom的。不同磁带有范围不同、有大有小的Headroom,您怎么就那么肯定地断言“极限小于多少多少”呢?
再退一步,就算我们视野狭隘一点,我们只承认自己亲眼看到过的。那么您也最多只能说“我没见过”或者说“我所询问的某人没见过”,再加上从您对于磁带的描述我心里大概有个数,我觉得您尚不能用叙述定理般的语气来下如此结论,很明显我也不能下任何绝对化的结论。
还有您也知道,也说过录音师有时是不愿意把动态录得那么大,所以您也要区分“不愿意去做”和“做不到”这两者的区别。
接着大家不是整天说LP的极限可以做到信噪比有多少多少么?说归说,有谁能够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我现在手中这张LP在播放的时候,在最大动态处,整个过程的失真都是百分之几或者千分之几那样?——很多声称大动态的LP,在电平最大时刻纹所代表的信号和源信号已经有明显差别。请问TELARC公司是否能拿出1812大炮响的那一段的数码文件,然后和刻在LP上的那一段曲纹精确比较一下?——假如允许像LP那样的失真程度,磁带的“动态”远比您想象的大。
Dr kuang 在 2006-6-2 1:12:06 发表的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开盘带模拟录音的动态范围只有60dB左右,而不是机器有70多dB的指标范围就有70dB的母带,因为多轨母带还要经过复制,后期混音,再复制的过程才制作出立体声母带,当然如果就听第一代单声道母带是可以拥有更高的动态范围。 |
鉴于您说“在实际使用中”,这里请问一下:您是否使用过开盘磁带呢?家里是否有相应设备可以操作呢?假如不是的话,那您是通过具体什么渠道、机构来获知“在实际应用中,开盘带模拟录音的动态范围只有60dB左右”?我需要证据。并且能否把“实际应用”这个范围稍微具体化一些呢,比如说多少带速,每声道带宽多少,录什么样的音乐等等。另外Revox分明写着使用某型号的磁带,仅仅4 track 7.5ips格式他们已经测得Revox A77有66分贝的信噪比,难道他们撒谎?
还有不明白“机器有70多dB的指标范围就有70dB的母带”——我似乎没听说过不用磁带就可以单独测磁带机的信噪比的。在我之前给的那个链接里,动态范围的一部分“Headroom”,他们清清楚楚地写着“Headroom: 14.6 dB above 0 VU was measured on true peak meter from master tape for album pr7”。另外磁带的信噪比和带速、带宽相关的,您所说的“70dB的母带”是什么意思呢?
Dr kuang 在 2006-6-2 1:12:06 发表的内容 至于是否“纸上谈兵”,我想有入门音响知识的网友们都清楚,我真不明白TELARC为什么敢把《1812》最大动态的炮声录在内圈?你所用的LP系统我很熟悉,如果可能的话请在假期带回来,我应该可以使它在播放大部分唱片内圈时不出现拆声。 |
1812的炮声出现在乐曲的最末端,请问邝版:您能想到一种办法,使得33转LP里录完整的10多分钟不间断的一个作品,把最后一两分钟内的信号刻到另外一面么?
另外为何说“播放大部分唱片内圈时不出现拆声”中——为何说“大部分”呢?那不属于“大部分”的那些“小部分”是什么呢?还有,我觉得我们需要就怎样才算是“拆声”达成共识,因为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
Dr kuang 在 2006-6-2 1:12:06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每个人的知识都会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增进,观念也会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而改变,所以一段时间内出现错误,以后才发现错误是人之常情,这个不奇怪;但为了证明自己正确,刻意使用错误数据甚至撒谎,杜撰事实来掩盖错误就非正确态度了,也不利于自己进步。如果你或者其它网友在我过往的帖子中发现有错误观点,请尽管向我善意指出,因为这对我自己知识积累有正面作用,所以我会欢迎,而且乐于接受。 |
请合理指出我哪里提供错误数据。我提供数据的时候,要么就是提供数据出处的互联网链接、相关机构人员的名字、联系方式;要么就是用大家都可以获得的软件、可以买得到的CD来做测试的,并且很多时候我是直接屏幕截图的,把截图结果贴出来的——你觉得我有杜撰事实的机会和可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