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赫:平均律曲集版本 [复制链接]

查看: 27409|回复: 121
11#

席夫版经常被和古尔德版进行比较。而在比较的过程中,席夫经常被恶语中伤。被中伤的情况如,疏浅,像是把乐谱读了一遍,没有内涵等等。这样的论调是极其荒谬的核不负责任的。
席夫的平均律是线性最好的,最富歌唱性的版本之一。触键单纯,不事雕琢,虽有华丽、清雅的听感,但是,席夫流畅的旋律中,还有一种不难察觉的深邃。这是我所理解的席夫的主要魅力之一。希夫在流线的节奏感上,作了颇多细微的处理,虽然他的琴声总是那么单纯,尤其是前奏曲部分,更常见轻松活泼、烂漫率真的景象。
有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回忆他对希夫版本和古尔德版本的选择时说,他当学生时候,老师让他听希夫的,他却一再坚持说古尔德的最好;后来,他当了老师,他对学生要求,你们去听希夫的,但是学生们都说,古尔德的好。这个不大不小的“轮回”,不知道能说明什么?古尔德满足了少年的轻狂?还是席夫的扎实更利于老师的教学?还是说明对音乐的理解,可能是越到后来就越在乎平实?
希夫的巴赫一直得到企鹅评荐的认可,这个平均律还是多年的戴花版本。包括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六首帕蒂塔等等,企鹅评荐都很是推崇,曾给过这样的评语:“席夫的巴赫总是难于匹敌的”。当然,席夫现在的地位被另一个人取代了。她就是哈维特。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等,都举荐为入门版本,而她的平均律还是带花的。没听过。多次去HK都没买成。下次搞定。

[upload=jpg]Upload/2006510181188160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5101812717871.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2#

海上花园 在 2006-5-10 22:58:13 发表的内容
目前只有GG的这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坐下学习了


古尔德版是此曲的最有影响力的版本之一。是优是劣颇多争议。
但是至少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版本。
平均律是一部重要的大作品,想进入它的世界,只有不断地听,直到很熟悉才好谈得上有所得了。
TOP
13#

yeeefeee 在 2006-5-11 10:25:49 发表的内容

请问是不是编号475683 三张低价?DECCA网站上没有这张图片。


编号是对的,不过唱片上的编号把后面那个2也连起来了:475 6832
DX3
TOP
14#

因为出身不好,花费不高,这个版本经常惨遭我的歧视。比方如果柜子出现空间紧张的情况,那么厨房就是它的归宿。
德意志唱片档案,应该是东德艺术家的演绎。此人我不熟悉。
尽管如此,还是听了完整的两遍。大键琴版。在都不完全听得很多的情况下,我觉得它比ARCHIV的大禾花里美国老弹的那个版本还好。雄健有力,常有力透纸背的感觉,但也常有沉闷无比的感觉。
大键琴版本,好的可能不多。但是我在巴赫2000系列里面听过的莱昂和特等人演奏的巴和其他键盘作品,觉得非常精彩。
好的大键琴版本,可以让人忘记缝纫机。



[upload=jpg]Upload/20065112025402647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51120255199573.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5#

一直想写一个平均律的贴子。
一直没有动力,也比较忙。现在算是有契机了,就将他写完算了。
前面随时有更新,也就是在唱片封面上面加上个人评语。
里赫特的已经写好了。
TOP
16#

和因斯布鲁克的广播录音的录音时间很接近,所以第二卷和那个版本感觉也很接近。奇怪的是,里赫特却提供了一个风格和前者完迥异的第一卷。
很明显,这个第一卷显得“声情并茂”,相比之下,要更细腻一些。
第一卷的录音时间是1970年,第二卷的录音时间是1972/73年,录音地点都是萨尔斯堡。因斯布鲁克的录音时间是1973年一次性完成。
rca 的第一卷,从第二首赋格开始,就非常”浪漫主义“,经常处于一种冥想似的状态,非常注重表现作品的“内涵”。不仅是歌唱的,而且还是抒情性的。
两年之后的里赫特对巴赫的理解却是另一番风景。第一卷中的那种细雨缠绵不见了,虽然没有一年之后因斯布鲁克那样的斩钉截铁,但是也开始表现出一种“大道巴赫”,在理性之中见韵致,在结构中见真知。与后者不同的是,还保留一定程度的第一卷的那种细腻。
因此,这也是个不可代替的版本。虽然前后两卷风格有一定差异,但是也有很多延续的东西,有一定的完整性,不像某些评论说的,是拼凑起来的。事实上从录音时间和录音地点来看,不能说是“拼凑”,基本上算得上是一个有很好的整体性的完整的作品。



[upload=jpg]Upload/20065111722294948.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7#

我对兰多夫斯卡达巴赫的真正的感觉首先来自她的戈德堡变奏曲,在听过图雷克DG新版、古尔德3个SONY版、佩莱西亚版等等后,她在百代公司的录音还是给给了我全新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噪音极大的老大键琴版是我听过的所有版本中最精致的,每个拿捏之间都充满睿智而且还不见刀斧。鉴于对她的哥德堡的这份认识,我很想听到她的更重要的巴赫作品平均律,虽然在此之前我闻知她的巨大声望。
第一卷还没听到,就这第二卷来讲,没有哥德堡变奏曲当中的那种匠心独具,有的是另一种感觉,大气。但是,说实话,没有哥德堡给我的那种惊喜。到目前为止,我还只是把它当成经典文献来阅读,还未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不知道第一卷会如何?我再多听几遍之后会如何?
据说第一卷的录音要比第二卷的早很多,那么可能更接近她的最佳状态,当然录音效果也可能更差。这第二卷虽然也是单声道录音,但是效果比我想象的好很多。

第一卷还在等待中。
光是此第二卷,就相当于很多个版本的一套价格甚至还贵,相当于阿什肯纳齐的两套。没办法,绝版了嘛。


[upload=jpg]Upload/20065111712389021.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18#

d9 在 2006-5-11 0:37:10 发表的内容
听bach需要彻底的投入
没有火气。没有浮躁感的时候选择八哈是最好的。


在不知道想听什么的时候,我总是选择巴赫。
在选择巴赫时候,比较多是平均律。
TOP
19#

毕业答辩?祝你好运!
对我来说,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还跟论文指导老师有个小冲突,因为他觉得我的文章是抄袭的。所以我很不客气地跟他理论。
TOP
20#

开始,我一看是瓦尔哈的版本,觉得可能是管风琴的,便想买下。因为管风琴版本的平均律,我从来没听说过。在嗡声嗡气管风琴之下,平均律会是如何一种风光?我很想知道。
在仔细察看唱片封面后,我失望了。但是,还不死心,在询问过多人后,我终于明白,奇迹没有发生。这个没有发生的奇迹,在40多年前就已经成定局了。
后来我还是它买下了。
这是第一个让我喜欢的大键琴版本。可以说从头到尾都让我欣喜不已。琴声清冽可鉴,结构端庄明快,思路清晰,整体速度变化不太大,规整大气,有一种赏心悦耳的条理性。
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我已经有了雅可布的全集和科普曼、普莱斯顿等的单片,但是听过瓦尔哈的平均律,我对他的管风琴作品也产生兴趣。他的那种不温不火的气质,有一种难于抗拒的魅力。或许,它的这种气质,对于巴赫作品的演绎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起码我非常欣赏。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之一。
个人觉得,整体优于兰多夫斯卡的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6511202477561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51120242213496.jpg[/upload]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