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勒邮包: 边缘马勒还是本质马勒;或者贝提尼的科隆之声 [复制链接]

查看: 7449|回复: 41
1#
贝提尼的11张"WDR"的马勒邮包刚刚到手;

      马勒对我意味着什么呢?伯恩斯坦的主流版本马勒我是一直没有兴趣去碰的,卡拉扬的"晚期马勒"就是被尊为"金卡第九"的我也只是像听短波收音机那样听了一次马上就成为过眼云烟;


    我的马勒观是在波兰指挥家维特的"拿索斯"版本下形成的,当年不懂事的时候,因为莫名其妙地喜欢上"Wit"这个名字和波兰,喜欢唱片封面上的分离主义画家克里姆特的插图.我买全了我的"克里姆特__马勒",而且,可以说一直游离在主流马勒世界之外;


   也是由于拿索斯这个版本,我后来又在千军万马中(马勒的版本有1000种或者更多吧?光是全集版就超过10种了)拿了一张瓦尔特的马九.因为我知道瓦老是得到马勒的真传的,这是家里人的马勒,怎能不听啊.我是一个迷信版本的人,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老历史录音爱好者;我还有一个迷信就是迷信38元一张的拿索斯.我是拿索斯主义者.当然和那个号称收集了全部500张拿索斯的妞妞是没办法比的了.

   收了瓦九后我的兴趣就转到切利指挥的布鲁克纳那里去了,好奇怪切利为什么没有指挥过马勒(我没有见到切利的录音,现在还一直在找),一时间丢失了我的马勒.而我从刘雪枫等人的文字里看到,马勒无以记数的众多版本,版本比较,也许,听马勒是我要再晚一点的事情吧;




  电台的朋友是个马勒迷,而且他只有张马二的不知名版本,在我这里听马勒的时候,我给他放的依旧是拿记的历史录音系列,Oskar Fried指挥的马勒,其中我们比较了马勒2之中的两个女声,1924年和1930年的录音,感觉着历史的沧桑和精神的传递的灵魂的火焰;这个年代太久的"马勒邮包"从不可能的边界那一头如此地被传递过来,无疑震撼了我的那位习惯了"当代马勒"或者"伯恩斯坦马勒"的耳朵和心灵,他听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被沧桑用旧了的"和更古老灵魂的马勒.Oskar Fried也是那个年代指挥马勒的名家.他的老派马勒离马勒的精神世界更近.而这个版本也是少有人谈到的.

    记得那一天我们着迷于这个古老的"马勒",以至连门格尔伯格的那个著名的马勒第四都没有听到入神.那么,老大师中,比如瓦尔特的,比如舍尔欣的,比如康德拉辛的,在我看来都是有着安魂能力的"马勒邮包",带着太多的乡愁和漂泊感.期待着我们去用灵魂来聆听的.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马勒是适合给中年甚至老年的时候才更适合来听的,因为那样的年华可以听到沧桑,而非伤情.

  深深打动我的,还有这张EMI 的Seefried独唱马勒歌曲的女高音.短短的几首歌曲,唱出了多么深深的沧桑感,高贵的无以复加的灵魂的全面打开.这也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歌声,这是1967年的历史录音,那个时候我们还是个太小的从来不知道马勒的孩子.而拿索斯那个著名的<大地之歌>的版本,我真是后悔几年前没有把它买下来-----而当时没有买的原因,是我只喜欢听交响乐而不喜欢听人声什么的.多么愚蠢的傲慢啊/

   作曲家马勒的肖像在我看来像个喜欢写日记的哲学家,关于他我们都知道得很多了,他的唱片也出得最多.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最熟悉的"路上"迷了路.我们不知道该怎样找到一个本真的本来的马勒和他的音乐世界.写他的书也有很多,但越写越是不得要领;

  所以对我来说,还是放下所有的这一切,用我自己的方式来上路,就是把每一件有关马勒的事情都当成是天赐的一刻,去领受天恩;说不定这样马勒会从他的那个世界为我们邮寄来"马勒邮包",为我们打开更多的灵魂之门;



最后编辑白色狮子
分享 转发
TOP
2#

“,好奇怪切利为什么没有指挥过马勒(我没有见到切利的录音,现在还一直在找),一时间丢失了我的马勒.而我从刘雪枫等人的文字里看到,马勒无以记数的众多版本,版本比较,也许,听马勒是我要再晚一点的事情吧”

不要找了,此君应该没有录过马勒。
他对马勒看发很差,好象说,马勒的作品是开了个好头然后就不知所云了。如此这般,想必不会去录了。
我也找过。
TOP
3#

我刚买了一套切利的布鲁克纳(EMI)非常喜欢,真想听他的马勒,可惜他没留下一首马勒.
TOP
4#

也许,从现在来看,切利的那一套终极布鲁克纳,非主流的布鲁克纳,缓慢地抵达着的布鲁克纳;和这个叫蓋瑞‧貝提尼的老人,在日本指挥的马勒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2个方面,是双刃剑.

还想听Oskar Fried指挥的马勒,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TOP
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7#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4-27 17:35:11 发表的内容
M.T.T的马勒有人收了吗?留声机中文版上给的评价不错....

我也想要一套M.T.T的马勒,就是不知在哪有卖.
TOP
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9#

想起来了好象是什么文章里这样写过的,他从来不录马勒;

在听贝提尼的全集马勒,50分钟前刚从邮局取回来的邮包.的确是不一样的马勒,清爽而又本真的,第2里的女声听起来很优美,现在在听他指挥的大地之歌,感觉到和马勒的精神的沟通;
的确,我们就该这样来听马勒;
老贝是我们不知道的传奇人物,而科隆廣播公司交響樂團的演绎也给了我们重听马勒的信心.在听大地之歌的时候,我明显地感觉到老贝把它是交代得很清楚的.全部马勒的思想情感条码都被扫描了出来,这是很少见的好录音.
而其中大部分在日本的录音,也给这部马勒全集在潜意识里加了些亚洲的味道吧?尤其是对刚听完日本前卫爵士的我来说,听这样的马勒尤其过瘾;

顺带说一句,看有的介绍说贝提尼的演绎是"清教徒式的马勒",刚听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但其实完全不是,在听着听着被老贝"催眠"后,觉得出他的内在张力和沧桑感如天上海流而下,大块大块的重彩,打击到你骨子里的旋律同时也在天外流动着,这样听着就不觉入境,入梦,成为那个常说的"我们是马勒的同代人",或者说我们之中有马勒,马勒中有我们每个人的沧桑漂流;

在这样的时代,还有这样的大师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可是老人去年已经仙去,我们也只有听他的录音来找到这奇迹的"马勒邮包"了.而这样写来,觉得伯恩斯坦那美国的主流的"马勒"离我又远了些.

"法國籍的以色列指揮家蓋瑞‧貝提尼可以說是在傑利畢達克之後,另一位二十世紀的傳奇指揮家,這位先後曾師事奧乃格、布蘭潔、梅湘等名家的指揮大師,曾在耶路撒冷交響樂團、科隆廣播交響樂團擔任指揮和音樂總監等要職。同時身兼作曲家的他,一生鑽研最深的就是馬勒交響曲,這位出生於蘇聯境內摩達維亞地方的指揮家,一生顛沛流離,輾轉在蘇聯、以色列、米蘭、巴黎等地住過,感受到馬勒生前所說過那種世界雖大卻無一處是收容我的地方的感受最深。貝提尼的馬勒交響曲指揮在他生前即名聞遐邇,"

这是我从资料上读到的,在互连网上好象是唯一能找到的资料,让我们记取这位老人多一些.
TOP
10#

枯荷听雨 在 2006-4-27 17:26:46 发表的内容
我刚买了一套切利的布鲁克纳(EMI)非常喜欢,真想听他的马勒,可惜他没留下一首马勒.


像切利这样的指挥家,虽然和在卡拉扬生活在一个时代,但是他的骨子里和脑子里还是属于福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那个时代的人——而那个时代的指挥家大多是不屑于指挥马勒的(除了马勒的几个嫡系弟子和拥护者)。而我想正是他的这种“落伍”(无贬义)的思想,导致他在和卡拉扬的争斗中败下阵来。

所以切利是不可能指挥马勒的,他要是指挥了马勒他就不是切利了。他要是能早点指挥马勒,说不定也不会败给卡拉扬了。
最后编辑ludwig200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