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对1/4波长与“2.5”倍波长理论的理解说开去 [复制链接]

查看: 4142|回复: 30
21#

发声体的基音是由其震动体的物质特性、不同介质间关系(包括、和结构特性)等决定的,而与输入能量的多少无关.........
太复杂!我们可以理解为发声体通过振动施加能量予空气,这个震动形成波,而主要的频率就是承载能量最大的频率,其余古灵精怪的其他频率在强大的主要频率作用下只能趋同于该强大能量波形下的半波、再半波和再再半波,或与强大能量波形进行相互衰减——总于由于不够强大而被歼灭,而强势的基波与其趋同波在减弱为零之前进入我们的感官系统——从信息的角度来讲,它为有而弱势的那些古灵精怪们为无!
——这就是对基音的认识!!
最后编辑KENTRYFO
TOP
22#

对不起前面发言的兄弟了,兴之所至,准备改题目:
——〉由对1/4波长与“2.5”倍波长理论的理解说开去!
随着思绪的发展,将来可能还会再改下去,如:
——〉一切由震动开始,在感动结束而不结束——〉科学、艺术、人生——发烧生活方式........
        反正是准备在本人发烧的第六个年头进行一次结合猜想的、冒险的、在巨人手心间跳皮运动的思辨之旅。也许就算是一次总结。暂时放下其他的音响议题,争取在论坛注册日前完成.........
TOP
23#

完整的“波”是同一介质连续传递能量形式中可以分割的最小单位。包含了正负半波。——在同一介质中,以波这一形式进行能量传输的“典型”单位。声音——空气介质中人类感官可以将其作为信息进行能够接收的波?这个解释尚不完整,关键是:须人类感官可以将其作为信息接收!这其中有生理特性作用、有心理特性作用和辨别能力与经验的作用。实际上,如果没有(如声学研究)特殊需求,我们没有必要分别所有频率的声音。但同一介质、同源情况下,频率不一两个波相互干涉,他们出现两个趋向:1、互相趋整——频率互为整数倍,形成载波现象,能量实现叠加!2、不能趋整的波就通过分割和在粒子作用形态下形成能量的衰减!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只有同相同源、频率趋整数倍的声波才能实现完整的能量(信息)的传递(高保真!)——这一规律,对任何震动(波、任何介质下(包括电磁波))都是有效的,任何东西(乐器或喇叭、音箱)发出的声音都要遵从这一规律!
TOP
24#

8、感官系统的距离屏蔽效应的理解
与声音的接触,只有一个“面”所以,与音源的距离影响到了不同频率声波的“准确”判断——接受一个声波信号时,该声波是持续而来的,在波长的距离中,不同位置该波载能量(或力量)对感官系统粒子作用方向不一。而自然界中的声波是复杂的,不在轴线上运动的粒子自然引发不了“面”的震动从而形成信息的受信过程。
    以上言论比较敏感,还是歇歇为好。
TOP
25#

6、奇次谐波与偶次谐波作用于感官系统是有所区别的。
在典型基波感知点(感官系统与空气的接壤面),奇次谐波与基波的粒子作用方向相同,给感官系统的粒子作用进一步活化,而偶次谐波的却相反,给与了感官系统粒子静化。
7、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是经验参照与实际参照,其间还必然存在一个惯性作用,减量过程比增量过程明显(——可以通过数理推导,增量占总量比例少于减量占总量比例))。只有通过参照产生量化的差异才形成感官上的印记。因此,偶次谐波在听感上是明确的,而奇次谐波在听感上显得难以区分——无厘头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偶次谐波耐听,奇次谐波刺耳”的原因。论坛上6w兄和松香味兄讨论的贴上也曾经有人提到过奇次谐波有利于加强力度感。
TOP
26#

KENTRYFO 在 2006-4-23 15:52:37 发表的内容
发声体的基音是由其震动体的物质特性、不同介质间关系(包括、和结构特性)等决定的,而与输入能量的多少无关.........
太复杂!我们可以理解为发声体通过振动施加能量予空气,这个震动形成波,而主要的频率就是承载能量最大的频率,其余古灵精怪的其他频率在强大的主要频率作用下只能趋同于该强大能量波形下的半波、再半波和再再半波,或与强大能量波形进行相互衰减——总于由于不够强大而被歼灭,而强势的基波与其趋同波在减弱为零之前进入我们的感官系统——从信息的角度来讲,它为有而弱势的那些古灵精怪们为无!
——这就是对基音的认识!!


有无搞错?!这么明显的错误而没有任何人指出来?
这段话是应该这样说的:
    ——发声体结构是相对恒定的,发出的声音是由其物质特性、机构特性通过不同的作用力(加速度)来完成的,(而与输入能量的多少无关.........),由于自然界的发声体普遍地由不由单一物质、单一结构组成,发声时由多种物质和结构的震动组合为整体的震动,这些“复合因素”间通过紧密的关连形成整体与空气介质衔接驱动空气振动。
        太复杂!正是由于发声体整体内各种物质与结构的复合关连,以及其与空气衔接的介入过程,消耗着所有非整数倍频率的能量。保留着可以和谐并存的震动形态。(这是怎么进行的?——粒子共振原理!每一粒子都有其本有的震动,同相作用才予活化)
TOP
27#

偶次谐波和奇次谐波的作用机理其实也可以深入揭示蛋石之争的实际内涵:为何晶体管比起真空管来奇次谐波在比例上更多?——粒子共振机理决定的。就因为真空管的电磁场介质粒子比晶体管(即使是场效应管)中的成分更纯洁!所以,尽管我发烧的第一台功放是胆机,而至今再没有玩过胆机,但我却坚信胆机无论在哪一个层次上都应该比真空管优胜的原因。
最后编辑KENTRYFO
TOP
28#

KENTRYFO 兄,“2.5”倍波长理论在哪里?
TOP
29#

独自前行了?困?——经验中,有时候主观一点会更有利于事情的进展。
TOP
30#

开心果 在 2006-4-24 14:40:07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兄,“2.5”倍波长理论在哪里?

还在思辨中.......要不您帮帮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