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 = 封面 + 说明书(之一:色彩斑斓篇) [复制链接]

查看: 16619|回复: 104
21#

我们这里所谓的绝版了,多半是指在中国绝了,其实在国外远远没绝呢.
TOP
22#

国外CDLP的说明书基本上都是资深的专家撰写,有人说过一些CDLP的说明书基本上可以拿出来当论文了。总之国外CDLP说明书详略得当,文笔优美,资料详实,看说明书也是一种享受,从中获得的知识不会比从书中获得的知识少。
TOP
23#

CBS有段时候,LP在出厂时是用类似下面这种透明塑料袋把LP封起来,封口那里有条虚线。消费者买来之后,按照虚线把塑料袋撕开取出LP使用(封口以上的部分撕下来之后一般都被扔掉了)。

[upload=jpg]Upload/200642116304059563.jpg[/upload]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24#

话要分两头说,象楼主这样的价格买LP在北美是很常有的。
早几年就开始托在美加的朋友帮忙找LP,当时还担心所托的朋友对LP的版头不了解,还给他们发了北美各主要唱片公司的唱片标签图片,还叮嘱找到店铺后把照片发回来。结果了解下来的情况就比较麻烦,象楼主以这样的价格卖LP的店铺,基本是品种,品相,版次不分类,有的作简单分类,把古典和JAZZ,流行分开(不过北美的古典要价要低于流行和JAZZ),多数都没有清洗和试听。每批新货回来,大约能在几千张LP中找到两三张中意的,如果找到的唱片还有良好状态就要谢天谢地了。真正“珍品”级的LP,比如说状态为A加的BETA版,电台版,影子狗的1A1S就极其罕见了。把唱片经过筛选,品种较有收藏欣赏价值,能保证状态的唱片就多数在网络上销售,互联网上这些LP的价格就要贵得多了(大家记得电影《THE ROCK》中,男主角花100美金订购一张流行曲唱片的情节吗?)。
不过象楼主这样买LP是为了阅读和观赏的话,只要包装不残破,碟片状态就无需太在意,最重要的是要便宜,反正听CD就够听了,如果刚巧又碰上状态好的,那就赚双份了。
TOP
25#

CBS的古典本来就不怎么值钱, 在国外头版确实也没国内难找,本来就是生产地. 可是品相好, 碟况好的就不容易找了. 这种价格也不是发烧或碟况好的价钱. London的价格也本来比Decca的便宜, 我也在北美买过碟, 别唬国内LP迷了. 买张机票, 拿个签证去美加买LP啊, 呵呵.......
TOP
26#

接下来是张单声道。Schuricht在EMI的录音有人炒,但幸亏他在Decca有不少录音,虽然都是单声道,但价格很便宜(可见炒碟的那帮人其实看重的不是艺术,而是物质)。还是$2.98拿下一张舒曼的第三交:

[upload=jpg]Upload/200642122535844318.jpg[/upload]

封面里画的那条河不知是否是莱茵河呢?
TOP
27#

问个问题:何为“解构主义”?
TOP
28#

ztl8 在 2006-4-22 16:47:14 发表的内容
那么cheap的东西说明不了什么。有本事花两三块美金买到DECCA 的ED1;EMI ASD的 G/W ;COLUMBIA的 B/S等版本那才超值



DECCA和ASD都是英国版,在美国买到的机会不太大,但我有朋友就曾在英国伦敦郊区的一个跳蚤市场上以二镑左右的价格买到过。

唱片是用来欣赏的,通常情况下,除非没有选择,在有品质接近的价格低廉的版次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我就不太愿意花多几百上千甚至更高的价钱去买高价版本。比如说状态相同的DECCAED1和LONDON之间的差别,不是通过即时的AB比较基本无法分别,这种差别还不如换对电子管或换条电源线来得更大。如果所用音响还不是数十万元级以上的HIEND系统,追求这些版本还不如先把钱花在器材上。
TOP
2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书架箱
TOP
30#

无论如何,楼主提供的信息对打击LP炒风是有积极意义的,现在国内的情况是确实有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LP唱片情况不了解,把一些低值垃圾当精品来卖。在这点上,我非常支持楼主。

对于国内的二手LP唱片价格我是这样看的:比如说商家在北美只经粗略挑选买回2美元/张的1千张LP,加上运费和中间商利润,总成本假设是4美元,这个成本拿到的LP1000张大约算可以高价卖出100张,剩下的要以成本本价抛售,那么商人最起码就要在100张时回本,剩下低价抛售的卖多少就算毛利多少,而且还要支付铺租水电人工等支出。这样的生意老实说其实不能说是暴利,这类LP卖数十元甚至100元左右基本是合理的,但消费者一方就很难接受卖价高于进价数倍的事实。实际中,多数商家会选择进1000张中能卖出800张的品种,但这样当然进货的价格也会更高一些。
那么在北美为什么有这么便宜的卖价呢?不妨分析一下,同样按1000张卖出100张来算,商家的经营成本可要比国内贵得多,如何能得到合理利润呢?这里不外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进价更低,应该是如同收废品般按重量计价;另一方面的可能是拿出来卖之前已经有人用较高的价钱先挑选过了,否则很难解释为何楼主在每批两三万张中通常只能选到几张的情况,而且几乎没有找到过比如说BETA版,电台版,1A1S这类“珍品”级品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