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叫做“远音场”?什么叫做“近音场”?它们影响和限制我们些... [复制链接]

21#

松香兄的都是好帖!收藏了!!!
TOP
22#

MBL1521 在 2006-4-21 19:36:56 发表的内容
楼上的768是福州还是福清的?福建的烧友认识这个网越来越多,形势喜人啊!
哦,我福州的,你楼下的兄弟好象也是福州的.形势确实不错
TOP
23#

松香味 在 2006-4-21 13:59:11 发表的内容
大于或者等于频率波长2.5倍的位置上,就叫做“远音场”;
小于频率波长2.5倍的位置上,就叫做“近音场”;

对于100Hz的频率,8.6m以外距离叫“远音场”的位置;
对于1000Hz的频率,0.86m以外距离就叫“远音场”位置了;

“远音场”或“远音场”的位置与频率的波长(2.5倍)直接相关。但是表面上又与距离相关。这就是最容易让人糊涂的“表面概念和表面现象”。


所以,位置距离音源越远,“远音场”包含的频率范围越宽越低;位置距离音源越小,“远音场”包含的频率范围越窄越高;
例如上面的举例里,位置距离音源8.6m,“远音场”包含的频率范围就是100Hz以上的频率;而位置距离音源只有0.86m时,“远音场”包含的频率范围就只有1000Hz以上的频率了,这时1000Hz以下的频率(当然包括了100Hz的频率)就不在“远音场”的范围内,这个情况下,我们就把不在“远音场”范围内的频率称呼为“近音场”(频率)。
(待续)
TOP
24#

MBL1521 在 2006-4-21 15:25:43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21 14:09:49 发表的内容
注意这一段落说到的现象: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远近音场呢?很多时候在一队乐队中的电贝司手,他往往都不了解近音场的效果,而在他的电贝司音箱上,有一个均衡旋钮就是写着贝司(Bass) ,正是这乐手的称号。电贝司手通常会站在离开电贝司音箱不远的地方做演奏,如果他站在近音场时,有时会觉得低音不足,就会把这Bass的均衡旋钮尽量调大,但听众在他们的位置就会听得到很强烈的低音,很多时候造成不好的效果。


在我的这套系统上的听感,声场的表现可分得出几层,低频往往是在最后的一层并居中央位置,这是否符合理论呢?


MBL101D箱子吗?厉害啊。不过,环境如果不小,低频固定居中央位置是不对的,低频也是有左右定位的(通过低频谐波感觉到)。
TOP
25#

MBL1521 在 2006-4-21 15:56:18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21 15:42:37 发表的内容

MBL101D箱子吗?厉害啊。不过,环境如果不小,低频固定居中央位置是不对的,低频也是有左右定位的(通过低频谐波感觉到)。


是美国GENESIS(珍尼西斯)5#的箱.对,在我这套系统上低频也有左右的表现,视碟的录音.


那就对了,应该属于一流的表现拉。
TOP
26#

KENTRYFO 在 2006-4-21 15:49:03 发表的内容
所有松香味老哥的文章都关注,就是:止步太早,总结太早,不够解恨!——这叫点到即止?


非常感谢KENTRYFO兄的关注支持,写东西需要灵感,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写不下去了,记得有些东西本来是要谈到的,结果全忘记谈了。所以需要大家的参与、提问(提醒)、讨论、交流。
TOP
27#

大于或者等于频率波长2.5倍的位置上,就叫做“远音场”;
小于频率波长2.5倍的位置上,就叫做“近音场”;

对于100Hz的频率,8.6m以外距离叫“远音场”的位置;
对于1000Hz的频率,0.86m以外距离就叫“远音场”位置了;

“远音场”或“远音场”的位置与频率的波长(2.5倍)直接相关。但是表面上又与距离相关。这就是最容易让人糊涂的“表面概念和表面现象”。
所以,位置距离音源越远,“远音场”包含的频率范围越宽越低;位置距离音源越小,“远音场”包含的频率范围越窄越高;
例如上面的举例里,位置距离音源8.6m,“远音场”包含的频率范围就是100Hz以上的频率;而位置距离音源只有0.86m时,“远音场”包含的频率范围就只有1000Hz以上的频率了,这时1000Hz以下的频率(当然包括了100Hz的频率)就不在“远音场”的范围内,这个情况下,我们就把不在“远音场”范围内的频率称呼为“近音场”(频率)。

处于“远音场”范围内的频率,我们就可以平衡完整的听觉到;“近音场”范围内的频率,我们就不能平衡完整的听觉到;这样,假设在没有反射的环境里,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自己的听音位置上“远音场”包括了那些频率?也就是说可以计算出自己的听音位置上能够平衡完整听到的低频下限是多少。低于这个频率,声压就会明显减小了。换句话说,低于这个频率我们就相对地听不到了。
(待续)
TOP
28#

怎么计算“远音场”范围内的频率下限呢?
例如:(l代表听音位到音箱的距离)
l=5m时;我们听到的“远音场”的频率为大于或等于172Hz;
344m/s/5m/1/2.5=172(Hz)
l=3m时;我们听到的“远音场”的频率为大于或等于286.67Hz;
344m/s/3m/1/2.5=286.67(Hz)

就是说,距离音箱5m时,172Hz是我们可听到的频率下限;
距离音箱3m时,286.67Hz是我们可听到的频率下限;
(注意了;这是在没有反射的假定条件下的情况,比如很大的平原上)


如果存在反射,情况会什么样呢?
声音经过反射后,路径增加了,反射来的声音包含了一些更低的频率可以达到“远音场”的条件;
如反射来的声音路径增加到了10m(声源到反射体,再反射到你的位置,下同),那么86Hz的频率我们就可以听到了;
344m/s/10m/1/2.5=86(Hz)
如果经过反射,声音的路径增加到了20m,那么43Hz的频率我们就可以听到了;
344m/s/20m/1/2.5=43(Hz)
要听到20Hz的频率,声音的路径就必须增加到43m;
344m/s/43m/1/2.5=20(Hz)
嘿嘿!!是不是难以相信啊?没有关系,实际生活中去体会吧。


(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29#

MBL1521 在 2006-4-22 1:07:20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21 23:55:06 发表的内容
有人说小环境也能听到《黑教堂》20(Hz)管风琴的频率,哎哟,20(Hz)是什么样的声音,建议用〈雨果〉一的第17轨(25Hz)先弄明白。我以为就不可能了,如果可能,唯一的情况就是没有对环境进行吸音处理,有无数次的反射。这样的低频,不要也罢。


就是我这个GENESIS标称可达16Hz,用〈雨果〉一的第18轨(31Hz)才勉强感觉到。


是啊,这就是环境的限制了,〈雨果〉一的第18轨(31Hz)才“勉强”感觉到,那么至少就比正常声音压力小了十多分贝了。小12分贝以上的声音很容易就被其他的声音“掩盖”了,所以,通常就把小了15分贝以上的声音也“划分”到听不见的范畴里。而音箱的有效频率范围通常以正负6dB界定,其实负10dB的声音或频率还会明显产生影响。比如一个负10dB的低音频率(30Hz吧)有还是没有?低频的听觉就肯定不一样。

又扯远了。哈哈!!
TOP
30#

小力 在 2006-4-21 19:27:58 发表的内容
远近音场的讨论对家居环境听音响有什么指导意义吗?


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在比较小的环境里获得“远音场”的效果;评估我们的环境低频还原下限是多少;给出环境处理的指导性方向;获得相对平衡的听音环境。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96023&page=8
TOP
31#

松香味 在 2006-4-21 23:55:06 发表的内容
有人说小环境也能听到《黑教堂》20(Hz)管风琴的频率,哎哟,20(Hz)是什么样的声音,建议用〈雨果〉一的第17轨(25Hz)先弄明白。我以为就不可能了,如果可能,唯一的情况就是没有对环境进行吸音处理,有无数次的反射。这样的低频,不要也罢。


就是我这个GENESIS标称可达16Hz,用〈雨果〉一的第18轨(31Hz)才勉强感觉到。
TOP
32#

amo768 在 2006-4-21 18:55:3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21 14:27:36 发表的内容
liop 在 2006-4-21 14:17:58 发表的内容
学习中,感谢!


希望讨论的气氛,欢迎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松大侠的帖我等初哥只有潜水与学习,最多偶尔顶一顶


amo768兄客气了,福州的发烧友才是高手如林,我正期待MBL1521兄的福州行报道呢。
TOP
33#

好了,我们上面大多数说的是:
实际生活里声音传播的主要方式——弹性传播;
弹性传播的条件——2.5倍波长以上距离;
2.5倍波长以上距离的位置——我们称呼为“远音场”;
小于2.5倍波长以下距离的位置——对这个频率来说,就称呼为“近音场”;
嘿嘿!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是容易记忆的。
(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34#


现在,我们就谈谈声音传播的另外一种方式——压缩传播;

谈到压缩,很自然就会想到需要密闭环境,密闭环境是压缩的条件啊。如果开放方式的怎么压缩?
“近音场”下声音的传播就是一种压缩传播形态,但是环境是开放方式的,所以不能有效地压缩,自然就不能有效地传播了。所以处于“近音场”下的声音(频率)传播效率非常低,我们基本上无法听到。

那么耳机是怎么回事呢?
耳机大体上可以分为耳塞形、耳罩形两大类型。
不管是耳塞形还是耳罩形,设计者都应该明白他是利用“近音场”下的压缩传播方式来传播声音的,所以需要创造一个密闭环境,让声音能够有效传播。
因此,耳塞形的就有了柔软的“导管”与耳朵相接以利于密闭;
耳罩形的也就有了柔软的“耳罩”与耳朵相接以利于密闭;
密闭——就是为了有效地进行声音的压缩传播。
玩耳机的朋友都试试,把耳塞、或者耳罩故意拉离开耳朵,人为地造成开放环境,或者取下离开耳朵几公分,看看是不是中低频立即“减少”了很多?
哈哈!!!理论联系实际,学得就比较扎实了。

(待续)
TOP
35#

Timme 在 2006-4-22 1:41:21 发表的内容
耳机和耳膜距离0.086m,所以只能监听10000Hz以上声波,等于完全不能监听音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問得好!有請香味大俠解說一下!謝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36#

应朋友的要求,再上来看看。(待续)就暂停。
TOP
37#

不好意思,有事,接待朋友了,下午再谈。
TOP
38#

有人说小环境也能听到《黑教堂》20(Hz)管风琴的频率,哎哟,20(Hz)是什么样的声音,建议用〈雨果〉一的第17轨(25Hz)先弄明白。我以为就不可能了,如果可能,唯一的情况就是没有对环境进行吸音处理,有无数次的反射。这样的低频,不要也罢。
TOP
39#

松香味 在 2006-4-22 11:53:03 发表的内容
好了,我们上面大多数说的是:
实际生活里声音传播的主要方式——弹性传播;
弹性传播的条件——2.5倍波长以上距离;
2.5倍波长以上距离的位置——我们称呼为“远音场”;
小于2.5倍波长以下距离的位置——对这个频率来说,就称呼为“近音场”;
嘿嘿!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是容易记忆的。
(待续)


哦,对了,我们谈这些大道理有什么用呢?

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请到《关于环境尺寸限制声音那些频率的还原(怎样初步计算你的环境里完整还原的低频下限)》了解。这里的讨论,只是一个补充而已。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96023&ftdate=20060402&nTypeId=10
TOP
40#

谢松兄,小的听音环境中,由于存在大量的反射波和驻波,波前相位比较混乱,很难确定近场和远场,一般以直达声考虑,那么中高频来区分远近场比较合理,低频的音场定位比较难把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