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老4张协奏曲俺2张再版高价+2张Living Stereo,偏偏那4大小协是Living Stereo版的,至今仍然感觉不爽
没有和高价版的同曲目比过,就Living Stereo版的勃拉姆斯小协和高价大红印版的布鲁赫小协比,勃小协的录音要差很多,发闷发混,明显不在一个级别上。
所以请教莱纳粉丝兄,这次你收的4张里面勃小协和布鲁赫小协录音比较有高下之分吗?
[upload=jpg]Upload/200642012182685146.jpg[/upload]
下午大致听了共5个圖中版本.(基本上SCFAN兄大致上都点出来了,我补充一点)
先说布拉姆斯小协,我听了living stereo"美版"及"德版",都是无ifpi码的.还有80s版的.
我想三版一起说好了,老实说三版录音转录都很一般般,三版只要乐团在齐奏时的音色呈现相当糊而老旧的声音,也就是说在弦乐高频的细致度及泛音都相当不足,解析也不够,只有在少数乐器伴奏时的乐段稍微好一些.
三版的主要问题在于伴奏比起来就是差在高频的细致度方面,我个人认为排序为80s->德版->美版.
在海的琴声方面三版差别不大,主要是海的拉琴的实体感比较呈现在喇叭后一些,不是很有立体状的站在喇叭后一点点的位置拉琴.前后的位置当然对运弓或拉琴的细节听起来会有差别,只要显现出来站前面一些那细节就好多了,但高频泛音相对会少一点.
其实海的琴声至少要被突显出来,RCA以他为主打的唱片都卖得很好,据说RCA为了礼遇他,在录音时总是喜欢把麦克风摆在很靠近他琴的位置..这样造成了琴音太直接,琴箱泛音…等等都减少了,琴声也较干一点.技巧性也许听看的更清楚,但琴的美声也少了点,这是很可惜之处.
此外,我想这也是录音的问题,非战之罪也.这让我想起了在莱纳在芝加哥录的有些片,不管是交响或管弦乐方面都有些这个情况在,但又些片又不会如此.
音乐厅的声学条件如反射音,音乐厅的形状….等等,应该占了一部分的关系,又录音时的麦克风摆设位置及型号的不同,也有相当的关系.一时只能想出这么多了,大伙不妨自己比一比.
--------------------------待會補布魯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