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郎<80年代Tannoy的传奇历史> [复制链接]

查看: 10422|回复: 60
21#

哈......楼上说的是有点......我等了一晚不见朽兄.......哈哈.....
TOP
22#

看看
最后编辑死鬼在听
TOP
23#

今年是天朗成立80周年,不知有无类似75周年的纪念版(高性价比)音箱
TOP
24#

直探Tannoy喇叭的设计核心
Dual Concentric同轴单体

一个品牌能够长时间屹立不坠,不断生长茁壮、开花结

果,必定有其一贯的信念,以及真正能说服消费者的理

由。由这一个原则来观察Tannoy,我们可以发现,在他70

多年的历史中的确有一项可长久的理论基础,造就了我们

今天所认知的Tannoy,这个技术核心就是同轴单体(Dua

l Concentric)设计。到底同轴单体有何独特之处?较其他

方式有何优势?为何Tannoy用了50余年依然乐此不彼,我

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

点音源发声原理

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声音都是从一个点发现来的,例

如女高音,或小提琴,其音源都是一个单点,因此,如果

直探Tannoy喇叭的设计核心

Dual Concentric同轴单体

声音重播的设备也由同一点发出声音,应该就会是最接近

自然的方式了,不过直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做出一个

单独的单体,就能发出涵盖聆听范围频域的声音,意即目

前最厉害的全音域单体,也没办法发出20Hz至20kHz的声

音。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即使只是一把大提琴,它发出的

音除了基音
TOP
25#

多谢朽朽.凡是有关天朗的贴都要顶.
TOP
26#

了声音原貌。这点陈老师在本刊第14期[世界音响遗产]专

栏中也曾提及。

为了发挥Monitor Silver与Monitor Red单体的实力,陈老师

决定自行打造合适的音箱。实际试听时用的音箱采用折叠

式号角设计,号角长度及开口大小都根据原厂设计进行修

正计算。陈老师认为适当的音箱共振,是塑造Tannoy早期

声音特质的关键,因此木板也比照早期音箱采用了[较薄]

的6分厚美松板,只在音箱背板部设计有一道补强横梁。

至于本次试听的Yorkminster,则是在传统的音箱基础中,

补强了箱体结构。因为新版Dual Concentric同轴单体改采H

E双重悬边,冲程幅度已有提升,因此不再需要依靠折叠

式号角音箱补强低频。Yorkminster的音箱使用低音反射式

设计,两管反射孔位于音箱背板,设计理念更趋近于现代

喇叭的方向。

需要更大功率驱动的Yorkminster

本次试听使用了陈老师制作的单端300B扩大机,陈老师

为了让这台机器可以换插300B、275及45等不同功率管,

因此将偏压设定的较低,使用单端300B时输出功率仅有5

瓦。实际驱动时,我们发现Yorkminster的效率虽有94dB,

比Red Monitor还高出2Db,但是Red Monitor在号角音箱的

辅助下,却比Yorkminster还易于驱动。以Yorkminster重播

柯普兰[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交响曲,在大音量下

可以明显察觉扩大机功率不足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York

minster是一对难以驱动的喇叭,因为在聆听过程中,不论

播放摇滚、爵士,或暂熊强烈的钢弦吉他演奏,5W的扩

大机功率对Yorkminster来说都毫无不足之处。
TOP
27#

新旧WESTMINSTER试听经较

这次试听比较的,只是顶级系统的[WESTMINSTER]而

已。若以手指轻弹新旧制品的振盆,可以发觉新制品的声

音,较为轻脆一些,瞬态特性似乎颇高。而如果用手去按

的话,也可以发觉旧制品动了一下之后,又回复了常态,

而新制品却是一动也不动。

从这一点来看,新制品的振幅较小,低音的厚度也应该会

低一些。为此,据说在分音网络,和音箱内部都以吸音材

料,来进行调谐,和旧制品的做法有些不同。但是不是确

实如此,到目前为止还得不到代理商的证实。

试听时的感觉,也和用手指轻弹振盆时的感觉,也和用手

指轻弹振时的感觉一样,新旧有很明显的不同。比如说,

大鼓声音,新帽品的[咚、咚]声,倍音较强、较为明显,

音色较为明亮。而且平时难于听到的代音,形态也非常鲜

明确,毫不含糊。但是相应地,重最感和声音的厚度却稍

低一些。

在听交响乐时,低音大提琴的声音,旧制品表现得又沉、

又厚,所势凌历,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却仿佛可以看见

多个大型乐器一齐合奏的景像。
TOP
28#

[CANTERBURY]表现得更有深度,兼备了适度的重量和轮

廓。至于人声,中频的张度和音像的立体感也略低于[WE

STMINSTER],但是却带有人体肌肉般的柔软感,听起来

感觉并非常悦耳。而在重播交响乐的齐奏部份时,音域均

衡也呈标准的金字塔形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是

比更高级系统具有更浓厚的,TANNOY的传统色彩。

当然,重播弦乐曲时,除了美艳感和粘性之外,还带新制

品常有的新鲜气息。钢琴声清脆、明亮,也是很有深度

感,只不过在空间在宽阔感、声音的分离感等方面,是有

点比不上更高一级的型号。但是在这一表现上,可以说也

是继承了TANNOY的一贯传统。


[GRF MEMORY/HE]的重播气氛,如前述的一样,因为单

元本身不同,所以也有所不同。如上述的大鼓声,并不像

[CANTERBURY]那么厚实,但是倍音的表现突出,故而充

满了张力感。至于低音大提琴的声音,着重表现的也不是

所势,而是轻脆、敏捷的感觉。这种低音显然地是现代新

式扬声器,而不是TANNOY传统的音色。
TOP
29#

想看女博士的相片....喝喝
TOP
30#

麦景图+金嗓子+NAGURA推天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