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63131811763195.jpg[/upload]
专辑曲目:
1. Doe Eyes (Love Theme From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01:05)
Composed by Clint Eastwood/Conducted by Lennie Niehaus
2. I'll Close My Eyes (02:50)
Dinah Washington
3. Easy Living (06:26)
Johnny Hartman
4. Blue Gardenia (05:17)
Dinah Washington
5. I See Your Face Before Me (05:03)
Johnny Hartman
6. Soft Winds (03:01)
Dinah Washington, With Hal Mooney and His Orchestra
7. Baby, I'm Yours (02:32)
Barbara Lewis
8. It's a Wonderful World (02:32)
Irene Kral, With the Junior Mance Trio
9. It Was Almost Like a Song (02:49)
Johnny Hartman
10. This is Always (03:22)
Irene Kral, With the Junior Mance Trio
11. For All We Know (05:30)
Johnny Hartman
12. Doe Eyes (Love Theme From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Reprise] (05:00)
Composed by Clint Eastwood/Conducted by Lennie Niehaus
最喜欢第二轨黛安娜·华盛顿的 I'll Close My Eyes 和第五轨强尼·哈特曼的 I See Your Face Before Me ,强尼·哈特曼低沉性感的嗓子可以让人沉醉其中。
当电影「麦迪逊之桥」剧情接近尾声,克林·伊斯威特开着登山车刻意停在梅莉·史翠普与她先生车前,梅莉忍住热泪,握住车门把手犹豫要不要冲出车门与刻骨铭心的男人扬长而去时,不知搅动了多少银幕前细腻的女性心湖,引来多少滚烫的热泪。因此「麦迪逊之桥」红极一时,有许多痴情影迷到唱片行翻箱倒柜,找寻电影里低沉、浪漫、磁性而富男性魅力的情歌,但只要原声带一售完,就转头失望离去时,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静静躺在唱片行爵士乐专柜角落里,一个貌不惊人的中年黑人正面带微笑望着你,他,就是电影「麦迪逊之桥」里所有抒情歌曲的主唱人:强尼·哈特曼(Johnny Hartman)。
强尼·哈特曼这位出类拔萃的爵士男歌手,不仅仅在萌芽中的爵士唱片市场上因为这部电影才被注意,连在爵士乐发源地的美国,都一直是被“低估”的艺人,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乐评人猛在主流爵士乐杂志如《Down Beat》、《Jazz Time》等杂志上大呼哈特曼“被低估”!“没得到他应得的评价”!结果甚至有人称强尼·哈特曼为「最被忽视的实力派爵士男声」。
一九二三年出生于芝加哥的强尼·哈特曼,是一个天生拥有兼具低沉、温暖、磁性三种美声特质嗓音的男歌手,在少年英雄辈出的四十年代出道算晚,直到二十四岁从军中退伍才加入厄尔·海恩斯(Earl Hines)的乐团(前任Vocal曾经是路易斯·阿姆斯壯),一九四八到一九四九年加入小号大师迪吉·格列斯比(Dizzy Gillespie)的乐团,而后又与钢琴手艾洛·嘉纳(Errol Garner)合作。一般而言,这个时期的强尼·哈特曼虽然在Bethlehem录制过两张专辑,但基本上仍然是不受人重视的助阵歌手。但他熬到一九六二年终于稍微时来运转,一九六三到六四年间,哈特曼投入Impulse!旗下,与当时不但是这个厂牌的灵魂人物,更是整个爵士界的导师约翰·柯川合录了后来被所有文献奉为「男声与薩克斯风合作」经典的专辑《John Coltrane & Johnny Hartman》;而哈特曼的颠峰作品也纷纷在此时问世,如《我不过顺道来看你》(I Just Dropped by to Say Hello)、《就是这个声音》(The Voice That Is),以及九○年代被歌声情感深度其实不如他的纳·京·高及其女儿娜妲莉·高再度唱红的《永志难忘》(The Unforgetable)。但好景不常,在离开Impulse!、柯川过世等变故后,强尼·哈特曼又回到爵士歌坛半红不红的尴尬位置,虽然他的声音直到一九八三年过世前仍然保持着低磁、深富魅力的原样,但以他为主录制的作品不但数量稀少,也未曾得到销售市场与乐评公允的对待。
哈特曼的嗓音特质在爵士男歌手中独树一帜,他的低音在唱至回转、大幅变化音阶时留有一种个人独有的「磁滞」音,这种磁滞音有点像弹奏空心吉他时Pick刮木板的味道,让他不论演唱任何情绪歌曲时,都自然留有一点余味,不像同样有着类似迷雾特质的浪子查特·贝克(Chet Baker),在迷朦的喉音间隐伏着些许叛逆的幽雅,只是强尼·哈特曼那种迷朦带着成熟男人面对情感冲突时不得不然的无奈,完美的低音背后隐藏着沧桑的叹息,更能勾动中年以上男女的情绪共鸣。
一九九五年「麦迪逊之桥」原声带的出版,的确再度唤醒美国大众对哈特曼温柔迷朦歌声的美好回忆,事实上这绝非无心插柳柳成荫,「麦迪逊之桥」原声带不是别人,正是该片的灵魂人物克林·伊斯威特,或许有许多乐迷不知道,美国爵士乐界素来不敢轻视两位电影界的老牌导演兼演员,其一是有着当今东岸第一单簧管手美名的大导演伍迪·艾伦,另一位就是入行前就开始收集爵士唱片迄今,以爵士乐为主要嗜好闻名的克林·伊斯威特。伊斯威特事后受访时曾表示:在拍摄「麦迪逊之桥」之前对这部凄美爱情故事的氛围设定,就已经设想好要用强尼·哈特曼演唱的抒情歌曲作为背景。他爱哈特曼歌声的程度,不但可从原声带制作人选曲配景之巧妙合拍窥见,接着他还不满足地又制作了一张原声带续篇「麦迪逊之桥之未了情缘」,其实根本跟电影无关,只是伊斯威特想过当强尼·哈特曼制作人的干瘾罢了。但事后爵士评论专书《All Jazz Guide》中还是推崇这张原声带将哈特曼美好嗓音介绍给更多人的功劳,虽然哈特曼毕生最美好的录音几乎全部都在Impulse!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