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面对面》朗朗爆料:钢琴家之路险被中央音乐学院某位钢琴老师扼... [复制链接]

查看: 10252|回复: 34
1#
伯乐识千里马,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奉为美谈。但千里马实属凤毛,伯乐更是麟角。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眼光短浅、狭义刻薄的所谓“专业人士”在一些艺术院校里尸居其位。他们不但不擅于慧眼识英才,发掘提拔后辈,更有甚者对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痛下杀手、乱加批评,大放厥词,扼杀了一批又一批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而下面我们要谈的就是关于朗朗准备考中央音乐学院时学琴的一次经历。
刚才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节目,朗朗.成长(下)
,里面朗朗谈到父亲陪自己到北京学琴准备考中央音乐学院,有某位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说他是笨蛋、反映慢、要吃药,弹钢琴象东北人种土豆、没才能最好是别学钢琴改行,还说朗朗考中央音乐学院不合适,应该进2、3流的音乐学校学习。朗朗当时极度灰心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怀疑,险些放弃了继续弹钢琴。然而,幸运的是他有个好父亲、以及支持他的小学老师和同学们。在朗朗准备放弃时大家都鼓励他,(在一次学校合唱团为欢送朗朗去北京的欢送会上,大家力邀心灰意冷的朗朗上台为大家演奏,演奏后大家真心地为朗朗的演奏鼓掌、欢呼,正是这些掌声、正是这些不是专家的普通人们,使朗朗又点燃了当一流钢琴家的欲望),他们是真正伯乐。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中国乃至世界将少一位独立特行的钢琴奇材。在这里我又不由的想起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现已不流行的话。
     我真心希望那些自己不具备才能的、尸居其位的、误人子弟的“专业”艺术老师请千万别在对别人妄自评价,因为你自己不是天才,同样你也不认识天才,那么请你闭上你的嘴。(最好是滚出教育行业,但估计不现实,在外边饿死了就不好了),假如你不能做出什么有益贡献的话,也请千万别搞破坏。
    朗朗遇见这个钢琴“老师”是痛苦的,险些断送了一个有卓越才华的演奏家的美好前程,然而他又是幸运的,有那些鼓励他的人,以及自己在被别人彻底否定后坚持下来的精神。
    但生活中有很多天才被不幸地扼杀了。

    我很想知道,这个老师是谁,请知情的DX为我们揭开这个谜。
最后编辑ttsoo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些大艺术院校的老师教授们究竟有几个对音乐有真正的感悟!我怀疑他们的音乐素养甚至不如几个168论坛的高级烧友!不要用你们半筒子的墨水玷污了未来真正的音乐大师!你们的天赋连给郎朗舔屁的资格都不够!
最后编辑futewen
TOP
3#

余秋雨在香港凤凰卫视做一个节目,说他收到某高校一位老师的来信,这位老师说高校在某些事情面前表现得极为傲慢,比方在金庸出任浙江大学教授、贾平凹出任陕西某大学副教授的问题上。很多高校老师质疑这两者的教授资格,并且说了很多刻薄的污蔑之词。
余秋雨借这封信谈起,以前的大学教授是怎么产生的等等。比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齐白石、没有文凭的鲁讯等等。现在的高校,“标准化”教育之后,成了文抄公的天堂,虽然没什么智慧,只因为多抄了点书,便“教授”了。
需要举例子吗?中央10台播放一个厦门大学的教授讲三国,不就是一些老生常谈,而且还谈的不好。这水平还可以到这样重要的媒体里开讲了,那么那些连他都不如的呢,又是怎么样的水平?
此外,高校教师的水平我是领教过很多的,包括各个职称段的。我不知道这些人凭什么可以傲慢?就凭着高校这个躯壳?他为什么不想想,高校里就是因为积压这如此之类的这些没脑子混日子的东西,高校已经跟工厂流水线没什么两样。流水线起码不会腐败,高校却已经开始腐败了。
当然高校教育目前都兴说这个,是基本的规范化教育,看上去无可非议,但是,在实行这种教育之时,其实也在扼杀天才。
僵化了,太僵化了。极端的僵化,也是促使高校的那些不称职的成员也可以傲慢的原因。傲慢往往来自优越感,如果不是这种僵化的教育模式,这种优越感可能就不会那么普遍,起码不会将这些优越感错误地赋予一些不称职的人。
为了评职称,发表一篇文章都要找关系,你还有什么好傲慢的?
TOP
4#

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呵呵
TOP
5#

体制的僵化,也可能造成这样的状况,即使有老师发现了人才,也因为这位“伯乐”深知无力相助从而知难而退。
陈丹青辞掉清华大学教授就是一例。
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谁有能判断哪一个是伯乐,哪一位是以权谋私者?高校名教授,又有几个值得相信呢???那些经济学家,哪个是在用良心说话的呢?非经济学界,情况会好吗?
TOP
6#

时世造英雄啊
TOP
7#

冰国 在 2006-2-20 12:50:01 发表的内容
有点扯远了

没扯远,问题确实存在。
TOP
8#

学术腐败啊~现在的大学跟衙门区别不大了
TOP
9#

上山砍柴 在 2006-2-20 10:01:09 发表的内容
余秋雨在香港凤凰卫视做一个节目,说他收到某高校一位老师的来信,这位老师说高校在某些事情面前表现得极为傲慢,比方在金庸出任浙江大学教授、贾平凹出任陕西某大学副教授的问题上。很多高校老师质疑这两者的教授资格,并且说了很多刻薄的污蔑之词。
余秋雨借这封信谈起,以前的大学教授是怎么产生的等等。比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齐白石、没有文凭的鲁讯等等。现在的高校,“标准化”教育之后,成了文抄公的天堂,虽然没什么智慧,只因为多抄了点书,便“教授”了。
需要举例子吗?中央10台播放一个厦门大学的教授讲三国,不就是一些老生常谈,而且还谈的不好。这水平还可以到这样重要的媒体里开讲了,那么那些连他都不如的呢,又是怎么样的水平?
此外,高校教师的水平我是领教过很多的,包括各个职称段的。我不知道这些人凭什么可以傲慢?就凭着高校这个躯壳?他为什么不想想,高校里就是因为积压这如此之类的这些没脑子混日子的东西,高校已经跟工厂流水线没什么两样。流水线起码不会腐败,高校却已经开始腐败了。
当然高校教育目前都兴说这个,是基本的规范化教育,看上去无可非议,但是,在实行这种教育之时,其实也在扼杀天才。
僵化了,太僵化了。极端的僵化,也是促使高校的那些不称职的成员也可以傲慢的原因。傲慢往往来自优越感,如果不是这种僵化的教育模式,这种优越感可能就不会那么普遍,起码不会将这些优越感错误地赋予一些不称职的人。
为了评职称,发表一篇文章都要找关系,你还有什么好傲慢的?



严重同意砍柴前辈的话,我在北京一个号称名牌大学的学校中读书,现在已经快毕业了,也`遇见过不少自栩如何如何的名教授,但是就是这些教授,对于那些认真学习的人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喜欢的都是写回排马屁的,还有就是女生.一个老师亲口跟我说了他的性别歧视,说什么女生天生比男生逻辑能力强.     还有很多老师争权夺力,为了一个职位把一个系先是变成院,后来又变成系,后来又变成院,还有老师舔不知耻得炫耀他给某省官员上过课得了多少钱.  可是真正用心学术的好老师都没有人重视,反而受到打压,我们系有一个副教授,是公认的非常有正义感,非常敢讲真话,讲实话的人,1980年博士毕业留校,到现在还是个副教授,可是有的什么在哪里当过狗屁小官的人才来几年就成了教授,主任,我看地都心寒.   我们系在专业领域是全国最好的,可是老师是什么我最清楚,学生什么样我更清楚.    在想想那些更多的大学,真是不堪设想.
TOP
10#

算了,这种现象岂止艺术界,哪里不是这样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