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境和器材我们应该注意些怎么?音箱的频响与什么有关?新内容:... [复制链接]

查看: 28383|回复: 189
71#

tt1672 在 2006-3-11 21:02:26 发表的内容
呵呵!名琴、松香两位兄台有趣!!


哈哈!!人千万不能希望去控制别人的思想;另外说话要有分寸,如果自己不行就不要去指责别人。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72#

xiaopeng_zqb 在 2006-3-11 1:00:16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3-11 0:35:03 发表的内容
请教xiaopeng_zqb兄;
你能说说阻尼系数的内涵吗?

测量阻尼系数好象有一套国家标准的,我没去查。
简单看起来就是负载阻抗和放大器的视在内阻的比值。
个人觉得这样的标准远远不能表征放大器的输出电流能力,视在内阻在一定情况下是变化的(随信号大小变化)。
例如两台放大器,一台使用2000W 的变压器,16对管,一台只使用200W的变压器,2对管,假如他们在小信号测试的时候阻尼系数都是一样的(这个基本可以通过调整负反馈的量来达到)。
你能说他们的输出电流能力一样吗,特别是接上非常低的阻抗的时候(例如1欧姆电阻)。


高阻尼系数可以通过深负反馈来得到————指的是,要获得“高阻尼系数”,不单单是负载阻抗与放大器内阻的比值,因为影响放大器内阻的因素除了与电源内阻、功率管输出内阻、输出电阻取值有关外,还和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有关。————稳定的工作状态,“匹配”的级间关系,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功率管输出内阻。这才是“深负反馈”可以“间接”影响阻尼系数的原果关系。说到底,“深负反馈”影响“阻尼系数”的作用范围非常有限,你上面的举例“太夸张”,那是做不到的。
TOP
73#

在CD系统上听到好声,说————这就是LP的模拟声;
反过来,如果在LP系统上听到不好的声音,说————这就是CD的数码声;
莫名其妙!
这样的思想能控制别人吗?
我认为这绝对不能表示自己是LP的死硬派,无知而已。
TOP
74#

松香味 在 2006-3-10 15:55:14 发表的内容
leslie 在 2006-3-10 13:04:18 发表的内容
阻尼系数方面,STEREO SOUND作过一些说明,阻抗变化大的喇叭,要选高阻尼系数的功放来推,而不适合阻尼系数较低的功放,比如胆机。


说的非常对。但是很多人就不理解这个道理;认为灵敏度高的箱子胆机就可以推好;其实不然。
灵敏度高的箱子是容易推出足够大的声音,但是这些“声压”能不能与“输入功率”保持线性关系?声音的瞬态、动态又如何?那就很难说了。因为一些过去老的、灵敏度高的箱子,大多数分频器上都没有进行“阻抗匹配”设计,输入阻抗变化非常大,以胆机的低阻尼系数,是不能把它推好的,只能把它推响。


使用胆机的朋友,建议尽量选择输入阻抗变化小的箱子;其次,尽量选择输入阻抗高一些的如6、8、10欧姆的,这样,输出变压器的“变压比”会小一些,变压效率也会高一些。有利于获得相对更好的推力和相对更小的失真。
TOP
75#

qy123 在 2006-3-16 15:17:04 发表的内容

人类的听觉线性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有请这方面了解比较深入的朋友参加讨论。
有请了解这方面学问的老师不怜赐教。
TOP
76#

以我了解到的知识,人类的听觉不是完全“线性”的。
最敏感或者说最灵敏的频率段是100Hz~8KHz,这个频率范围内,它基本上是“线性”的,1KHz左右还会有少许增加。两端延伸开始按照类似指数曲线规律下降。但是每个人的“听觉曲线”不完全一样,这也是个人之间的正常差异。
TOP
77#

个人认为:——不管我们“人类的听觉曲线”如何,但是保证“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我们的音响系统真正能够保证了“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就能够从“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线性关系”这个方面更加接近真实的声音。在加上其他方面如:频率响应还原范围、频响范围内声压平坦度、动态、瞬态、信息量、频响范围内足够小的失真等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就可以尽可能的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8#

六、浅谈影响系统里革命性的进步——RT1.3 带式高音单元

http://www.hiviresearch.com/product/htm/view.php?id=1099
TOP
79#

六、浅谈音响系统里革命性的进步——RT1.3 带式高音单元

http://www.hiviresearch.com/product/htm/view.php?id=1099

我曾经提到过,在音响系统里,非常困难、但非常关键的一环——音箱:

为什么说它是“非常困难,但非常关键的一环呢?
因为它是音响系统里“声音还原”的终端,它可以决定声音的好坏。
又因为几十年了,音箱和喇叭单元在产生技术上的发展最慢、最没有“突破性”进步。在音响系统的器材里,实际测量时,各方面的技术指标最差、最难生产制造的,就是喇叭单元和音箱产品了。

由于物理学的原因,音圈式喇叭单元——单个喇叭频率响应范围受到限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突破。这个好说,可以用不同特征的喇叭单元“分频”工作,各管一段以解决。可是音圈式喇叭单元还有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相对功率放大频响特性、线材传导频响特性、信号源频响特性来说,音圈式喇叭单元的频响特性就非常不平坦,而且失真非常大;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不稳定,不同的频率会出现不同的“阻抗”,而且变化范围(最小到最大的比值)通常高达五倍甚至十倍以上,造成了由“负载”阻抗不稳定引起的“电器动态失真”、声压线性失真等等问题。

惠威单元——RT1.3 带式高音单元——从根本上、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
1、频响特性曲线——非常平坦;
2、失真非常小,瞬态非常好;
3、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稳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因此,它的研制成功可以肯定地说是音响系统里,喇叭单元和音箱产品一项成功的革命性的进步。她完全抛弃了传统音圈喇叭的工作原理,巧妙地回避了喇叭音圈由于电感作用产生的声压线性“波形”失真,以及阻抗非常不稳定的问题、和由“负载”阻抗不稳定引起的“电器动态失真”问题。过去惠威生产的其他带式高音单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频响特性曲线不够平坦、频率延伸不够理想。而RT1.3 带式高音单元有了重大突破。通过实际运用,效果非常优秀,表现一流。

更多的资料,请参考上面提供的网页。
TOP
80#

由于惠威单元——RT1.3 带式高音单元——从根本上、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所以:
1、频响特性曲线——非常平坦;
2、失真非常小,瞬态非常好;
3、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稳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关于;
1、频响特性曲线——非常平坦;
2、失真非常小,瞬态非常好;
的好处,就不用说了,大家都会明白。
3、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稳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它的好处有那些?可能需要作些说明。
我们知道,音圈式喇叭单元工作时,会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反馈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经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进一步地反馈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并放大输出,且“恶性循环”,引起“电器动态失真”问题;
如果一个负载,他的阻抗非常的不稳定,同样会引起输出电压的波动,这个波动的电压同样可以反馈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经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进一步地反馈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并放大输出,且“恶性循环”,引起“电器动态失真”问题;
RT1.3 带式高音单元——从根本上、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获得了恒定的“负载”阻抗,所以它可以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了“电器动态失真”的问题。
这也是RT1.3 带式高音单元技术上革命性进步与突破的意义所在。

(未完待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