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境和器材我们应该注意些怎么?音箱的频响与什么有关?新内容:... [复制链接]

查看: 28303|回复: 189
141#

对了!还想问松香兄一个问题,对于一件需要采取避震处理的器材,你下意识的做法会是如何呢?
TOP
142#

dcm 在 2006-3-19 20:28:27 发表的内容
呵呵!居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好贴!罪过啊!
好啦!就在这里接着问我感到疑惑的问题!
正如松香兄所言在整套系统中音源的避震尤为重要,造成音源震动的原因很多,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简化为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我自己的看法就是对于内部因素固然很复杂,但是很大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就是由于器材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它是一种相对固定或者说起码在外部看来比较单一的震动因素,现在困扰我的反而是外部因素,试举一例:我们常常津津有味谈到“拳拳到肉的低音”是不是同样也会在打心口的同时打倒器材身上呢?相对而言这种看似简单的震动因素,确因为它的无规则性而更加难以消除呢?


对于外部因素,看起来复杂,其实并不十分复杂;因为它是有一定规则性的。最主要的就是惕防“驻波”和地面振动。只有注意下面几个方面,基本上可以解决。
1、安置器材的位置,注意回避房间容易产生“驻波”的区域;
2、结实的瓷砖地面加适当的地毯,可有效减少地面振动。又方便调节环境吸收特性;
3、给器材加上“脚钉”可以隔离外界振动,多数“脚钉”还可以吸收部分器材本身的振动。至少可以改变器材本身的谐振频率,是否喜欢这个“改变”自己决定;
4、给比较轻的器材加压适当重量的“沙袋”;
这样,外界振动的影响基本上就可以消除到比较理想的程度。
TOP
14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RT1.3在工作频带它的阻抗非常的稳定、恒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那么,她除了1、频响特性曲线——非常平坦;
2、失真非常小,瞬态非常好;
3、作为“负载”,它的阻抗又非常的稳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这些良好的表现特征外,还有些什么好处呢?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输出“功率”的输出内阻不为“0”时,负载的阻抗变化,就可以引起负载及输出“端电压”的变化。这个负载及输出“端电压”的变化
1、反馈回功率放大器,可以引起“动态失真”;
2、对箱子这个负载来说,引起了一个“额外”的输入功率/输出声压的非线性关系因素;
3、影响功率放大器的正常稳定工作状态;
4、影响功率放大器对负载(箱子)的阻尼、控制特性;

由于RT1.3在工作频带它的阻抗非常的稳定、恒定,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的阻抗。“恒定阻抗”负载(箱子)的好处,不言而喻。

(未完待续)
TOP
144#

RT1.3在工作频带内是一个恒定的阻抗。

[upload=jpg]Upload/20063230195450566.jpg[/upload]

RT1.3的频响曲线非常不错。

[upload=jpg]Upload/20063230215072077.jpg[/upload]

RT1.3是“无变压器设计”,没有电感的负面影响。

[upload=jpg]Upload/20063230253495723.jpg[/upload]
TOP
145#

[
七、大电流设计的功放有何特点?功放驱动力与什么有关?

大电流设计的功放有何特点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强大的供电系统。——足够大的电源变压器,足够大的电源滤波、储能电容容量;足够小的电源内阻抗;因此,机器非常沉重;
2、良好的“级间”匹配。——良好的“级间”匹配、稳定保证设计方案;良好的“级间”电流驱动能力;
3、功率输出级功率管电流输出能力足够大。——功率管电流输出能力通常AB类应该达到设计输出电流的五倍以上,A 类应该达到设计输出电流的十倍以上;
4、具备足够小的功率输出内阻,足够大的阻尼系数;
5、地线连接安排非常讲究,地线内阻非常小。

功放驱动力与什么有关呢?

实际上,功放驱动力与功放的阻尼系数最为直接相关。
反推下来;
阻尼系数——与功放的输出内阻及电流输出能力相关;
输出内阻及电流输出能力——与功放是否具备强大的供电系统、良好的“级间”匹配相关;
是否具备强大的供电系统、良好的“级间”匹配——又回到了上面说的电流设计问题上了。

因此我们说:好的音响功率放大器,除了其他技术指标必须优秀以外,强大的供电系统、良好的“级间”匹配关系——是保证实际意义上获得高“阻尼系数”的基础。不是用了多少对大功率管,就一定可以得到高“阻尼系数”的。
TOP
14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47#

七、大电流设计的功放有何特点?功放驱动力与什么有关?

大电流设计的功放有何特点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强大的供电系统。——足够大的电源变压器,足够大的电源滤波、储能电容容量;足够小的电源内阻抗;因此,机器非常沉重;
2、良好的“级间”匹配。——良好的“级间”匹配、稳定保证设计方案;良好的“级间”电流驱动能力;
3、功率输出级功率管电流输出能力足够大。——功率管电流输出能力通常AB类应该达到设计输出电流的五倍以上,A 类应该达到设计输出电流的十倍以上;
4、具备足够小的功率输出内阻,足够大的阻尼系数;
5、地线连接安排非常讲究,地线内阻非常小。

功放驱动力与什么有关呢?
(未完待续)
TOP
148#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3-26 13:52:29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兄,以电声学的道理来说,平面带式单元的确才是正道。可惜低音也做成这种形式的实在是。。。。。


难!!!
带式高音为什么可以?
带式低音为什么难?
我正想对这个问题从电声学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现在还没有心情。
TOP
149#

带式低音为什么难?
简单地说:低音单元需要推动空气的“量”大,因此震动的幅度就要大。这样,带式低音单元的磁场“阵列”间隙就必须加大,磁场“阵列”间隙中——磁场强度势必减弱,效率势必下降。灵敏度只有60~70dB,我想是不会有人喜欢的。
另外,由于低音单元需要推动空气的“量”大,带式低音单元的磁场“阵列”和带式低音单元的面积就会大,成本就非常高。

高价格、低灵敏度,————这就是带式低音单元的尴尬现状。

从理论上说,它也受到某些物理极限的限制。
从技术上解决“高价格、低灵敏度”的尴尬现状,需要更高层次的技术革命。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150#

强文,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