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作业:从<<发烧@港>>说起 [复制链接]

查看: 1639|回复: 1
1#
      4月份刚在168注册的,在短短的十个月时间内有三次中奖经历,收到ABC公司的赠碟《原音探究1》、《恭贺新喜》及雨果的《发烧@港》,感谢168及E版的厚爱,借此机会向各位版主及168上同好拜个早年,祝各位一年365天天天开心,8760小时时时快乐,5256000分分分精彩,31536000秒秒秒幸福。也祝168来年红红火火。
    从《发烧@港》的价格定位可以看出雨果公司对LPCD的自信和寄予的厚望,我的发烧碟屈指可数,杂锦盘更是少的可怜,我有时会问自己:每天都会打开音响听音乐,算不算有点烧。仔细想来离烧还差的远了,烧片没有,音响也不高档(适当升级还是有),对调声,摆位,换咸菜只是听说却从不实施,LP、真空管对我来说还只是传说。说不烧,又有点,对CD的音质还是有要求,坚决不买D版,看看上千套的正版原装碟是音响投资的十几倍,只能算另类了。以我的发烧资质对LPCD说三道四是不合适的,只想对ABC公司的《原音探究1》、《恭贺新喜》及雨果的《发烧@港》做个对比。
   《五灯会元》卷十七:青原惟信禅师的一则语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
   我等凡人无大师悟性,只是想借大师真言来形容我的一些听音感受。
   聆听唱片,感悟音乐也作如是观。入门之前,但觉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组合音响的音色已经山是山,水是水。及至入得门来,CD音响与现场实况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仿佛山非山,水非水。
   此次聆听ABC公司的《原音探究1》、《恭贺新喜》及雨果的《发烧@港》真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发烧@港》的第二轨“轻骑兵序曲”开首的号角声仿佛从天边传来从容、鲜明充满空气感,第五轨的“二泉印月”二胡如泣如诉,情绪低落时还是不听为妙。第七轨“渔舟唱晚”薛伟的小提将渔翁的怡然自得表现的淋漓尽致,真有“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慷慨。雨果的LPCD音色大气从容,从精致的小品到大型的交响作品都有很好的表现。
    对比ABC公司的《原音探究1》、《恭贺新喜》感觉是走小资路线,对人声,JAZZ及单件乐器的表现出色,大型作品较少涉及,撇开最近在网站上传的沸沸扬扬的版权问题,我以为ABC公司的思路是正确的,而且对CD的制作态度是认真的,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国产发烧公司我们是否能多些包容扶持,我们期待国产发烧公司也能为烧友们带来真正属于我们的高质音响产品。
   最后,我想说用山似山,水似水来形容ABC公司的《原音探究1》、《恭贺新喜》及雨果的《发烧@港》并不为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谢谢tmw5522,作业100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