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0倍显微镜下拍摄的唱针和音轨 [复制链接]

查看: 16284|回复: 84
61#

mylp 在 2006-1-11 22:51:52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兄辛苦了!第(1)(2)个问题,经兄的分析和我用低倍数(太高倍数因取样面积太小看到的已是接近直线)来仔细观察全新的唱片后,可以确定音槽确实是呈不规则的“S”曲线形!既然“两壁上的每条直线的长度是不相等的”,而唱片表面是平整的平面,那么每条“直线”的上端是平高的,那也就是说音槽的底部是高低不同的了?(如下图右之所示)用道路来打比方就是音槽底部并非平坦大道而是坑坑哇哇的了。不知理解得对不对?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那么唱针在曲线形的音槽中工作时就会产生左右的摆动,同时又因底部高低不同而作上下运动,那……那唱针岂不是好忙?有点乱套的样子喔[upload=jpg]Upload/200611122513485136.jpg[/upload]



“音槽的底部是高低不同”,说得非常正确。但音槽的底部是比较特殊的,从理论上讲它只是一条由两声道的音壁(曲面)相交的理想曲线,这条理想曲线携带了(左右声道)全部的信息。不过实际的音槽底部是一条弧面半径小于5微米的曲面。如果针尖是触底,那么唱针在曲线形的音槽中工作时的确会产生随意的左右摆动。但前面的帖子已经讲过了,唱针在音槽中工作时,针尖是不触底的。所以唱针在音槽中工作时,不会随意的左右摆动,只能按音壁的变化规律运动。由于要同时参与两音壁的运动,因此它的确很忙。
TOP
62#

[upload=jpg]Upload/200611222331958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12223248134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12224080422.jpg[/upload]
TOP
63#

[upload=jpg]Upload/20061122252990653.jpg[/upload]
TOP
64#

开心果 在 2006-1-12 21:51:28 发表的内容
溪秀兰 在 2006-1-11 21:41:44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兄,偶曾经在音乐唱片分坛发一个帖子,请教大虾们关于7寸黑胶、45转速黑胶的问题,仁兄大才,可否解我辈菜鸟之疑惑?呵呵!!这是链接: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88773&ftdate=20051204&ntypeid=11

另外,最近听了一些7寸、45转速的黑胶,确实好听一些,声道分离度更干净利落,层次、细节更丰富,音质更甜美,总之,更棒!从技术层面这是何故?多谢!

关于7寸黑胶,我了解的不太多。据说最初是由RCA公司首先发行(EP或DP 唱片),意图是取代粗纹唱片,但它的中心孔直径是38.1毫米,主要用于自动换片。12寸的密纹唱片出来后,它就淘汰了。
现在说的7寸黑胶是指中心孔直径小的那种吧(SP唱片),这种唱片是出于某些特定场合的需要而出的,如专用于典礼、仪式或广告等方面的单首乐曲。有些是为试探市场而出的。这些唱片的发行量一般较少,相当于限量发行,所以音质比较好。




开心果兄,我的意思是说都是12寸的黑胶45转速和33转速的差异。最近听的一张45转12寸黑胶唱片,乃是单面只有两首曲子,另一面是光面,表现更出色。换言之,当初黑胶唱片为什么做成45转速?听说更早的是78转速,后来为什么是33转速?据说乃是因为33转速能够记录的信息多。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33转速为什么能够记录更多信息?相应的又怎样地劣化了其音质表现?
TOP
65#

http://www.travelbbs.com/dispbbs.asp?boardid=2&id=109269&star=l&page=1
笑死我了.大家快看,不容错过。
TOP
66#

强贴,不顶不行
TOP
67#

溪秀兰 在 2006-1-11 21:41:44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兄,偶曾经在音乐唱片分坛发一个帖子,请教大虾们关于7寸黑胶、45转速黑胶的问题,仁兄大才,可否解我辈菜鸟之疑惑?呵呵!!这是链接: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88773&ftdate=20051204&ntypeid=11

另外,最近听了一些7寸、45转速的黑胶,确实好听一些,声道分离度更干净利落,层次、细节更丰富,音质更甜美,总之,更棒!从技术层面这是何故?多谢!



这里对于7寸的45转EP有个问题:其实角速度高一些,音质提升是由于较高的角速度对于相同半径的圆来讲,线速度提高了。

但是对于7寸的EP来讲,最外圈的半径是7英寸,所以在最外圈的时候每秒钟的音乐信息储存在(2 X pi X 7 X 45) / 60 英寸长的音轨里;

对于12寸的LP来讲,最外圈的时候每秒钟的音乐信息储存在(2 X pi X 12 X 33.3) / 60 英寸长的音轨里。很明显这个长度要比上述7寸的那个要大的。

假如刻盘机对于上述两种规格的刻盘的设置,除了转速之外没其它区别的话,那样照理来讲:12英寸的LP vs 7英寸的EP,在播放外圈的时候LP的音质应该要比EP的好?

因为我没有使用同样设置下制作的同一版本录音的LP和EP,所以我不知道上述的问题究竟是怎样的。能否请有了解详情的朋友解释一下,45转EP和33转LP在刻制的时候,除了刻盘机的转速不同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方面不同的设置呢?
TOP
68#

mylp 在 2006-1-11 23:14:27 发表的内容
......
第(4)个问题是想问:唱针与音壁接触的面积对于声音的表现有什么影响?是否接触面积越大声音就越好呢?因此而引申出“针尖究竟设计成何种形状才是最理想的?”


第(4)个问题。接触面积越大,唱片所受的压强就越小,唱片和唱针的磨损就越慢。从这点看,针尖半径应该大些好,但和第(3)个问题的结论有矛盾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从60年代开始就使用椭圆唱针,前面帖子已有图片。
“针尖究竟设计成何种形状才是最理想的?”唱针的形状当然做成与刻纹针的形状最理想了,但这样会使唱片所受的压强增大,唱片和唱针很快就磨损了,这也不现实吧。不过到了70年代,日本研究出一种外形上接近刻纹针的唱针,最高重放频率可达40千赫兹以上。
TOP
69#


开心果 在 2006-1-8 23:10:40 发表的内容

下图中,红线上的每一点所代表的信息是相同的,所以不论唱针与A点接触还是B、C 点接触,它拾到的信号都是一样的。

[quote]mylp 在 2006-1-8 23:25:49 发表的内容

嗯, 这样一来就清晰多了! 原来信息是由上而下并排而且每个点是一样的,这样的话确实与唱针的形状关系不大了, 只要与壁有接触就能拾到音! 可是为何唱针要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呢?形状对信息的拾取又有何不同影响呢?


鸟谈天 在 2006-1-8 23:35:22 发表的内容
还是要您讲解!!!


开心果兄就是我在《黑胶世界》、《黑胶新世界》上发的无线电电子专家与古典LP收藏家。
最后编辑名琴LP
TOP
70#

开心果 在 2006-1-11 14:13:39 发表的内容


4  针尖与唱片的接触问题。理论上应该是以点的形式接触的,但是由于胶片是有一定弹性的(即是可压缩的),因此针尖与唱片的接触是以面的形式接触的,而不是点。面的大小与胶片的弹性系数、针压大小等有关。如图6所示。这样唱针在某时刻拾取的信号就同时包括了多条刀口线的信号,而不是单独某条刀口线的信号,这些信号的平均值就代表了该时刻拾取的信号。但要注意,平均值的大小是随时而变的,因此相当于产生了一个与某条刀口线瞬时信息相当的,新的瞬时信息。这个新的瞬时信息才是唱针拾取的信号。因为每个新的瞬时信息都有一条刀口线与它对应,所以最后拾取的信息还是按每条刀口线信息。这个可能不太好理解。
所以也可以这样叙述,针尖与唱片的接触是以面的形式接触的,它每刻都同时拾取多个瞬时信息,所以无法确定它拾取的信息是哪条刀口线的信息,但总有一条刀口线的瞬时信息与那些瞬时信息的平均值相同(因为是连续的信号)。所以最后的结果,针尖还是能按每条刀口线信息拾取(大家可以想象刻纹时也是类似的情况)。





嗯!这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唱针、唱片品相好坏新旧程度、针压大小等等因素决定声音的表现差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