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wu 在 2006-1-16 21:41:03 发表的内容 我心中的THE ONE.(HIVI部分)-------------以下文字转载 [upload=jpg]Upload/200611621402287817.jpg[/upload] |
肖申克十周年
究竟哪一部电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公民凯恩]?[教父]?[卡萨布兰卡]?还是那部特效镜头多得数不过来的[指环王],相信很多人会给我另外一个答案——[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于1994年9月23日上映的电影在当年并没有在票房上引起多大的瞩目,2800万的最终票房相比2500万的制作成本来手实在是拿不出手,要知道当年[阿甘正传]和[狮子王]的票房都超过了三亿,还有[真实谎言][低俗小说][生死时速]等九部片子票房都超过了一亿美元,2800万只能排到50名开外。
可是在年底公布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入围名单中,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并列的赫然有这部片子,而且还有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等等等六项提名。这部电影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94、95年的时候,正是互联网刚刚开始盛行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的网页还没有如今这样的花哨,但是人们还是热衷于那种交流的快乐,在网上讨论喜欢的话题,而IMDB正是一个影迷们讨论喜爱电影的地方,不同地域的人们,为自己看过的电影评分,或褒或贬,添加进来的电影越来越多,数据库也越来越庞大,可是有一部电影,自从上映之后,在IMDB的评分排行榜上一路攀升,很快就占据了第一的位子,而且长达两年之久,这部电影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肖申克的救赎],他在2000年之前,一直是IMDB最受影迷喜爱的电影第一名,[教父][低俗小说]都只能排在他的后面。
1995年1月美国CBS有线电视网向全美国的用户播放了这部电影,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个时间段他们的收视率竟然达到了4年以来的最高点,而年底全美最大的录象带租赁机构统计出的全美最受欢迎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也超过了94年的那些卖座大片,高居榜首。
“真的,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人告诉我,‘我最喜欢的电影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记得我当时给了他3.5分(满分5分),我开始准备给4分的,后来想了想就又减去了半分。”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在一次采访中这样对记者说到。确实,这部电影在专业人士的眼中,除了题材的特殊和节奏的控制非常优秀之外,并没什么突出的优点。但你留心去观察网友们的言论,你会发现有很多人这样留言:“我每周都看一次这个电影,因为他是在太精彩了。”“这部电影帮我度过了刚离婚的那段时间,真的,那段时间我觉得已经没有了目标,可是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想法。”“这部电影,让我领悟到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对要坚持希望”,“从中,你会发现人性的伟大。”
可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在上映的时候却只是反响平平呢?“因为这部电影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很难用30个字涵盖他的内容,可是那些做市场推广的人们,却只是要30个字。”本片的导演弗朗克·德邦特后来忿忿不平地对人们说“一开始,票房只有1800万,在奥斯卡提名之后,才又有了1000万的收入。而你知道,我的成本就至少有2500万美元。“也许是那年的暑期有太多的大片,那一年又碰巧片子都比较精彩,所以那些影评家们可能有些审美疲劳。而随着时间慢慢地推移,人们发现了这部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电影。
那一年的好电影那么多,可为什么偏偏是“肖申克”成为了人们的最爱,“也许是我们的好莱坞拍了太多的没有什么精神内容,无法触及到人们的内心深处的电影,而我的电影正是这样一部电影,他像一个心理测验,会折射出每一个观者的内心状态。”
1995年,这部电影在台湾公映,当时的翻译人员认为这个电影整个讲述的就是一个骗局,而同类电影中他们最有印象的便是1937年,罗伯特·雷德福和保罗·纽曼主演的[骗中骗](The Sting ),这部片子在台湾的译名是[刺激],所以,他们就把这部片子的定名为了[刺激1995],后来台湾著名的春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这个电影的VCD,不过在封面上,把蒂姆·罗宾斯的英文名错印成了TIN,导演弗朗克的名字也给印成了FRINK,当时的内容介绍上是这样写的:“黑狱中一场诡谲多变的的游戏,蓄势待发!局中局,计中计!1995全新刺激,令你大出意外!”从中显然可以见到翻译者对这部电影的理解,虽然有些偏颇,不过还是要感谢他们把这部电影介绍给了广大的华语观众。相比起来香港地区给它起的名字[月黑高飞]算是有了点意境,月黑代表着压迫,而飞字更是贴切,不过这个意译的名字还是离片子的主旨稍微远了一点,还是直译的[肖申克的救赎]好一些。
很快,内地的市场上出现了VCD版本,封面上一般印的都是[刺激1995],这部电影也开始影响着一个又一个的影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