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龙迹》,不得不说! [复制链接]

查看: 42617|回复: 290
31#

我上面发的图里面是有问题的,我将精度强行写成32BIT了,但是出来的结果仍然是16BIT的结果。呵呵。如果强行写成8bit,结果就和预计的一样,范围0-255。
TOP
32#

dr kuang 在 2005-12-26 16:37:25 发表的内容
CD音频格式呢?

传统的cd是16/44的,HDCD作了扩展。
Willson 在 2005-12-26 16:38:00 发表的内容
WAV是可以去到更高,但是无论你多高,你要转换成CD格式的1644道理是一样的。

呵呵,我看你已经改了你的帖子,24/96to16/44转换可以有很多算法,就像升频一样。
24/96to16/44转换当然是有损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母带的数据。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太高了进不了门而把人头强行切掉。龙迹CD放在家里,所以我不能抓轨分析。有机会的话我会不借助任何音频工具手工分析一下抓轨后的数据。如果象felixcat描述的那样,后期制作的人确实有偷懒或者不负责任甚至水平不够的嫌疑。
TOP
33#

dr kuang 在 2005-12-26 17:15:09 发表的内容
所有当事人都心里有数了,讨论到这里为止好吗?

问题好像远远没有结束呦,为何要收场?
向大家推荐几年前看到的《动态神功》一共7讲,下面是第3讲。其余几讲在这个链接里都有链接。
http://www.lifu.com.cn/wz/list.asp?id=342
http://book.songdiy.com/dongtaishengong.htm
TOP
34#

JWang 在 2005-12-27 14:23:55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讲不能拿抓轨的信息和analog输出的信息相比。我承认,两者不完全相同。但针对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题目来讲,完全没问题。第一图是直接抓轨的一段古典,第二图是analog的line-in的录音,但给attenuated大致为-12db以上。两者呈现出同样的趋势

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这样想,原盘抓轨是最可靠最有说服力的方法。你录制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免不了转换的过程中会有失真。我觉得后面讨论的焦点应该在于动态处理方面。
刚才我又改了一下那个WAV文件,把几个采样点改成极大及小值了。[upload=jpg]Upload/20051227151732150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22715174293092.jpg[/upload]
TOP
35#

JWang 在 2005-12-27 12:52:31 发表的内容
To 沙漠之鹰

你讲的对的。严格讲是33000。我只是没有强调吧了。我试了十几张CD,古典的,Rock的。这样这张Kid Rock比较典型。但没有一张是超过33000的。

咳,让我怎么说呢。CD就是16BIT的啊。对于8BIT的wav,用无符号的单字节存储采样,范围0-255,16BIT的wav pcm采样值用带符号整形(2字节)存储,范围-32768 to 32767。CD里存储的PCM编码的采样最大只能是32767,这是Audio CD规范的限制啊,跟CoolEdit有什么关系?
TOP
36#

JWang 在 2005-12-27 6:30:01 发表的内容
或许Cool Edit还真有一些局限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对于你对CoolEdit3000以上无法显示的猜测,很遗憾地告诉你,猜错了!下图是我手工修改的一个wav文件,修改成32BIT,并且修改了一些采样值为“7777H”十进制30583。可以看到CoolEdit的显示是没有问题的,可以显示30000以上的坐标,别少看了一个0:)。如果谁还对CoolEdit有怀疑的话,欢迎技术上的讨论!
[upload=jpg]Upload/2005122711405061491.jpg[/upload]
[/quote][upload=jpg]Upload/2005122711462511312.jpg[/upload]
最后编辑沙漠之鹰
TOP
37#

回去抓了一些音轨,基本上验证了胡戈的动态神功所说的,电子音乐都呈现出了刀削斧劈一般的波形。古典音乐(除了这张龙迹)都是像上面的第一张图片一样。比如我自己抓的麦当娜的American Life,这张碟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电子音乐。应该是被“狠狠地”处理过的,呵呵[upload=jpg]Upload/20051228920155712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2289225640808.jpg[/upload]
最后编辑沙漠之鹰
TOP
38#

动态神功:第五讲 对各种声音的处理指导
现在讲讲动态处理的规律。
首先,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要进行相同的动态处理。古典音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做动态处理的(不要说动态,连混响也不做);轻音乐以及民族音乐做少许处理;一般的流行歌曲要做处理;摇滚要多做些动态处理;电子舞曲则要“狠狠地”处理。
下面来看几个波形,分别是几种音乐的波形,从它们可以看出不同的音乐进行的不同的动态处理。
古典音乐
[upload=gif]Upload/200512288542956714.gif[/upload]
民族声乐
[upload=gif]Upload/200512288543796188.gif[/upload]
流行音乐(青春呕像组合)
[upload=gif]Upload/200512288544346310.gif[/upload]
早期Disco
[upload=gif]Upload/200512288573534935.gif[/upload]
当代电子舞曲
[upload=gif]Upload/200512288574493840.gif[/upload]
最后编辑沙漠之鹰
TOP
39#

hpstudio 在 2005-12-28 13:17:38 发表的内容
有HIFI器材当然希望不做太多处理的好。但这样会导致动态对比太大。小电平的时候普通器材无法清晰的听到。

呵呵,龙迹的市场定位也不是普通器材的用户吧?
说点题外话(笑话),昨天我抓轨的时候还在想,这样的CD还是在德国和日本处理的呢,要是加上一个意大利那才绝呢:)
(没有针对任何人和事物,只是昨天真的觉得比较好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