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是否能完美复制(终结版)!不要再作无谓的扯谈了! [复制链接]

查看: 13621|回复: 111
11#


大烧 在 2005-12-15 14:11:12 发表的内容
有什么证据证明JITTER值是影响最终音质的主要因素?

enrique 在 2005-12-15 14:56:42 发表的内容
不是主要因素,但是重要因素之一.
还有很多因素也很重要. 比如电源的稳定性影响信噪比,影响动态,甚至影响时钟jitter.
后端模拟放大和滤波电路也很重要, 不同厂家用同一DAC做出不同的声音,其特色也在于次.


纠错系统的精度应该以时钟为参考,并且有针对性才行,因此如果转盘的素质不高,后面部份再好,整个系统好打有限,这就是为何好的转盘用好的解码如锦上添花,差的再用也是枉然。希望烧友摩机要有针对性,免得花无谓的冤枉钱。
TOP
12#

enrique 在 2005-12-15 19:39:23 发表的内容

看来以后买解码器Jitter只是一个参考而已,不能太大,但小到一定程度以后,还是要看实际听感。

Stereophile 上面测一款日本CD,叫什么Sumo ,jitter有好几千ps,赶上DVD了,其他各项噪声测试指标都不行,说明是典型一台烂机。

而如今的Meitner  CD可以达到50 ps 左右,其他各家旗舰的jitter在100~ 300ps 左右。

大概这样:顶级机jitter一般都比较低; 但是jitter低,未必能叫顶级机。


jitter在100~ 300ps 左右的机子应该可以的了,再前进一步,成本要大好多,而且人耳对这近千万分之几的误差,应该没能力分辩。
TOP
13#



大烧 在 2005-12-15 17:57:23 发表的内容
撇开纯数码技术不谈,从HIFI角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CD机的数字部份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动态等方面;而模拟部份影响声音的音色,质感等,并最终决定音质。
执着于数字技术的朋友往往只从“0,1”的角度看问题,因此认为数码技术没有差别性,而忽略最终达到人耳的声音要通过模拟部份的转换放大,而影响模拟电路的因素和数字电路在频率,磁场干扰,等等方面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Raxel 在 2005-12-15 18:11:41 发表的内容
讨论一个问题不代表就是忽视另外一个问题,其实这个讨论串里面,除了你提到过,其他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过jitter是影响音质最重要的因素.但这个讨论串如果是讨论CD复制,或是jitter,就集中话题.没必要,讨论一个话题,一定要带上其他,已表示认识问题的全面性.更何况CD机的音质好坏不是用jitter值高低来衡量的.实际上,大多数CD机的jitter如果不是由stereophile等杂志测试,一般用户根本无法知道.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2-15 21:30:39 发表的内容
谈到这个,我忽然想起来在压制CD的是有也有所谓的时钟精度问题,一般的唱片厂不愿意设计这个问题----往往是小厂做的出色。比如PHILIPS的一些24BIT限量版唱片在法国HAMONIA MUNDI“海螺”完成后期制作,而海螺的有些唱片要在一个蚊型小厂PIERRE VERANY完成(据说有利用原子钟作为整个制作和压片过程的时钟源)

之所以谈到这个问题,是想说支持数字音源的RE-CLOCK的,利用适当容量的RAM做BUFFER,重建一套时钟系统,是不是不仅可以解决CD机里的JITTER问题,甚至也可以解决原来附带在CD里的“JITTER”呢?   记得子午线的CD机就有这样做的


引进一个系统,以程序纠正程序,又会带来其他的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