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inn老板分辨不出模拟与数码的区别那个测试的全文 [复制链接]

查看: 11895|回复: 110
11#

     老板又怎么样?就是肉搏的话,司令不一定斗过士兵
TOP
12#

补充一下,该实验使用的器材是:

转盘:Linn LP 12;
前级:Naim NAC 32;
后级:Naim NAP 250;
扬声器:Linn Isobarik。
TOP
13#

VV 在 2005-12-11 8:38:45 发表的内容
Tiefenbrun怎么可能听了几十次了-----------------只有他本人才知

(细心的话我连移动一块扩散板听出来,另一次有朋友来我家问我最近换了什么。。。其实动了三块60X60扩散板。。。。照理中间串个DD听不出好坏也应听出不同)


这个实验最妙之处,也是最重要之处就是:双盲实验——接受实验的人只听声音;操作实验的人也不知道某次播放的具体是A和B哪一个;每一次播的是A或者是B,由仪器自动登记,试验完成之后才由实验人员观看。

实际上大家低估了人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感觉的巨大影响了。历史上还有一个“富特文格勒”的盲听实验:有一位资深的富特文格勒乐迷几乎通晓富特文格勒的每一个录音,有人请他去做实验:A情况是播放富特文格勒的录音;B情况是播放一位三四流不知名的指挥家的同样作品的录音。也是A、B轮流播放,该乐迷没几次猜得准。
TOP
14#

VV 在 2005-12-11 8:57:22 发表的内容

同意有心理因素。。。。最近我出去做了几次无趣帮听,(有次帮听,我后到,我在不知用那台机子的情况下,其中一以前台听过,不到一分钟听出对两台价格相差不远正在接那台,但愿不是50/50吧!)


呵呵,假如VV兄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联系Stanley P. Lips hitz,或者询问英国HiFi News杂志,请求重新进行那个测试 :)

有个原理我们应该首先得承认:假如我们真的分辨的出区别的话,那么听1次能分辨得出,听100次每次也应该分辨得出(当然途中给与充分休息时间,防止你的听觉产生疲劳)。
TOP
15#

felixcat 在 2005-12-11 8:46:40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12-11 8:38:45 发表的内容
Tiefenbrun怎么可能听了几十次了-----------------只有他本人才知

(细心的话我连移动一块扩散板听出来,另一次有朋友来我家问我最近换了什么。。。其实动了三块60X60扩散板。。。。照理中间串个DD听不出好坏也应听出不同)


这个实验最妙之处,也是最重要之处就是:双盲实验——接受实验的人只听声音;操作实验的人也不知道某次播放的具体是A和B哪一个;每一次播的是A或者是B,由仪器自动登记,试验完成之后才由实验人员观看。

实际上大家低估了人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感觉的巨大影响了。历史上还有一个“富特文格勒”的盲听实验:有一位资深的富特文格勒乐迷几乎通晓富特文格勒的每一个录音,有人请他去做实验:A情况是播放富特文格勒的录音;B情况是播放一位三四流不知名的指挥家的同样作品的录音。也是A、B轮流播放,该乐迷没几次猜得准。



同意有心理因素。。。。最近我出去做了几次无趣帮听,(有次帮听,我后到,我在不知用那台机子的情况下,其中一以前台听过,不到一分钟听出对两台价格相差不远正在接那台,但愿不是50/50吧!)
最后编辑VV
TOP
16#

我终于明白为何felixcat兄力挺CD了,当听力无法分别时。。。。。。当然拿简单易玩的听
最后编辑VV
TOP
17#

felixcat 在 2005-12-11 8:29:45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12-11 8:16:12 发表的内容
但愿能有人解开当天的迷~~~~~~~
。。。。。。
我只知

发烧发常不愿意听后期使用数码录音技术的LP片子,流于薄、尖、硬。。。。。。


这里我说说我个人的观点:由这个实验我们看出,CD技术本身不会在听感上改变输入信号的音色的——假如会的话,价格仅售1000美元的廉价的PCM F1,肯定会把Linn LP 12播放出来的那种温暖、细腻、质感丰富等等LP所拥有的特点的声音,变成大家所讨厌的那种薄、尖、硬的感觉,假如真是这样的话,Tiefenbrun怎么可能听了几十次了,都分辨不出来?

所以说,假如我们听某张CD,觉得声音不好,那可能性要么就是CD制作时没有处理好,要么就是聆听者自身器材的问题。通常的话第一个可能性比较大。

上述实验的结论就是:数码技术在听感上不会改变输入的模拟信号的特点,你输入的是什么样效果的模拟信号,数码技术(其实,CD技术本身)就可以输出给你在听感上一模一样的信号出来。那天的实验不是一个谜,事情就像报告中所描述的那么客观,那么现实;只是有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受各种外在的事物、内在的心理因素所影响,使得我们不敢相信、不敢承认自己所感受到的而已。

另:VV兄不妨搜寻一下我之前介绍过的EMI片子,张张靓声 :)



我就不理解有时候人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接受现实?大概是对某些事物“爱之至极”吧。我从玩矿石收音机起,也有过不愿意放弃自制的矿石收音机、不愿意放弃自制的“胆”收音机、不愿意放弃自制的OCL功率放大器等体会,但是我最后还是知道它们的缺点,选择了“放弃”。这些东西现在有的丢了,有的已经十多年不去“摆弄”他们了。而且仔细想想它们连拆另件利用的价值都没有了,可是,当时它就能让你为之疯狂;为之改善那么一点点去查阅大量的资料。
我认为,玩LP也好,玩CD也好,都不能用其中某一种声音作为标准去衡量另一种声音。而应该是以制作它们的“母带”去衡量它们的声音,看是否存在多大差距。玩LP的朋友经常以LP的声音当作“标准”去说CD如何不行,这就不妥。很简单;LP的声音不能代表制作它们的“母带”的声音。反过来CD也一样。
TOP
18#

VV 在 2005-12-11 17:20:55 发表的内容
cymms 在 2005-12-11 17:13:47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12-11 8:16:12 发表的内容
但愿能有人解开当天的迷~~~~~~~
。。。。。。
我只知

发烧发常不愿意听后期使用数码录音技术的LP片子,流于薄、尖、硬。。。。。。


鸭子死了嘴照硬。我只知做这个实验的是LINN的老板。他的耳朵比
这网上专家的耳朵(还是自吹自擂无人见识过的耳朵)可信度高不是一倍





-----
我是不原意和粗鄙交谈的,我不会再跟贴的

扔句场面话回家听高档的LP去吧.
TOP
19#

enrique 在 2005-12-11 20:05:23 发表的内容
我以为felixcat 兄是首先说明数字技术可以高保真,至于LP,不管怎样,Linn12应该是得到公认的好音源了。如果

1。 原因在于Linn12“流出的是混水“,那么普通LP还怎么玩? 连偶像都如此。

2。 如果Linn12输出的是极高品质的声音“清水“,那么经过低档A/D+D/A处理以后,居然听不出来和不加处理的区别。那么可能有两种可能:

a.  A/D +D/A处理虽然理论有损失,但实际失真极低,低到很难听出来。

b. A/D +D/A处理会增加明显失真,那么还听不出来,说明Linn的老版耳朵不好。


所以最后只有三个可能:
1。Linn 12 不是好的音源
2。A/D+D/A的数字处理非常保真,也就意味着数字技术至少和模拟技术一样好。(而且还是SONY的民用技术而已)
3。Linn的老板耳朵不好。

大家选三个里面哪个?

赫赫



呵呵,这3个我一个也不选.因为这3个没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我前面已经说过了,A/D,D/A解码转换只是数字技术的一个环节,而模拟技术根本没有这个环节,一个"有"和一个"没有"来比,能不比出哪个更好或一样好?拿毛泽东和玉皇大帝比谁对老百姓更好,请问有结果吗?

真正的人对模拟技术(LP)和数字技术(CD)的主观盲听评价,其实那场实验根本就未触及.
TOP
20#

enrique 在 2005-12-11 21:16:19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12-11 20:44:28 发表的内容
enrique 在 2005-12-11 20:37:41 发表的内容
是啊,既然听不出,说明争论LP还是CD好没多大意义了。




=========
问题是我在我家一听就听出!!!


那说明:

1。也许你耳朵比较好,比felixcat和Linn老板好
2。你的CD系统不是最好,至少赶不上LP系统




-----------
1,不会吧??
2,肯定,连电源线、数码线不到9W,那算好的CD。入门而矣,但也经多番比试才购入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