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仁阳的“挥手之劳” [复制链接]

查看: 29428|回复: 156
31#

天神 在 2005-12-7 9:01:21 发表的内容
RR的录音确实是交响乐HIFI之最,不过另一个美国唱片公司“泰乃克”也很不错的,能播好它家出品的唱片也不是易事,我个人很喜欢这张。
[upload=jpg]Upload/2005127911631082.jpg[/upload]


赞同!美国唱片公司TELARC 的我也很喜欢,Telarc 25周年纪念的古典精选,2CD只买1CD的价。这张所选的曲目都是该公司已前出过的精选片段,所有的音响元素都包罗了,堪当试音碟。[upload=jpg]Upload/20051271584629477.jpg[/upload]
TOP
32#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2-7 14:50:15 发表的内容


此书何处有卖?传说中的天书。。。。


李源那里有啊!
TOP
33#

出差二天,谢卢兄、何兄给小弟这帖的帮手。今晚我会到鲁DX那里听听,刘先生也将他那大系统调了一下,听钢琴能分辩出形体和左低右高的键盘感。
TOP
34#

图片删除
最后编辑MBL1521
TOP
35#

刘仁阳的调声技术是经过三十多年来换过许多喇叭、试过很多器材,几度改建空间后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这里边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每个方式或每件道具背后都是付出惨痛代价换取。例如绿布,我在这里轻而易举、毫无代价地告诉大家德国绒布最好,但有多少人知道,这可是刘先生多年来花了几十万台币买布,终于找到对声音有帮助的品牌。又如木箱,大大小小试用过的就已丢了好几卡车,终于得到确定对付一般空间低频驻波最有效的尺寸,所提出的数据相当有参考价值。刘先生认为,现在许多器材都有过度强调高音的倾向,调整音响,也可以说是整治高音的技巧。
TOP
36#

刘仁阳先生的音响调声技巧就是吸收高音、扩散中音和控制低音。详细叙述,请见本贴第4页yun0251兄的“转篇刘先生的文章”就有具体介绍。对音响声音表现的调整,喜欢干净、透明、紧密声音的人通常会用各种钉、锥来支撑器材。在刘派调声法里面,由于要求的是很舒适圆融有厚度的声音,目前所知的各种材料避震锥几乎都派不上用场。刘先生认为可以推荐的是Audioquest 一种软又有粘性的圆形脚垫,它们会让声音柔和下来。找不到这种专业的就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工业用的大型橡胶垫剪几块,垫在功放、喇叭、柜子下面,效果都不错。
TOP
37#

petershao 在 2005-12-10 9:03:27 发表的内容
MBL1521 在 2005-12-10 1:11:53 发表的内容
图片删除


什么意思?

有些人不愿意亮相!
TOP
38#

聪明的麦兜 在 2005-12-10 19:56:06 发表的内容
我以前也注意到了刘氏提到的在器材下面垫绿色的布,但这样根本没法保证器材的水平,因为布很软。不知刘先生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刘先生已回台湾,我也没有他的电话可代你向他请教,能帮到的就是从有关他谈调声技巧的书上摘下这段话,希望对你有用:在機器下面可以把綠布攤平,也可以把綠布剪成較小塊,捲起來當避震腳。需注意的是越重的機器,布就要用得越多才不會陷下去,每隔一段時間也要檢查一下。甚至在喇叭底座或腳架下面墊上綠布,聲音也會往比較寬鬆豐厚的方向走。使用時請逐步嘗試,我們需要的是聲音的厚度,而不是聲音的模糊,因此該用在哪件器材最有效請自己實驗。
TOP
39#

这里摘取几句《刘仁阳调声技术大公开》的语萃:
调音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喇叭摆位、垫绿布或放脚锥。很多事物都是经验法则与反复尝试的结果,分析到最后也都能找出对问题的解释。
调音并不神秘,最主要的,调音技术不能坐而言,必须起而行才能体会当中的细微变化。有些东西看起来毫不相干,但实际上听起来确有不同,这些都必须自己亲自实验以后才会感受。
TOP
40#

如果想追寻很通透晶莹,聚焦一点一点凝聚明确的声音,可以用角锥来避震。在刘氏调声法里面,要求声音自然宽松,所以机器也没有特别的避震处理,通常都是下面垫绿布而已。某些器材绿布太多会损失一些冲击性,那么可以用工业的大型避震脚放在最下面,上方垫一层,最上面再放器材。好的音响架是必须的,用原木制造的厚重音响架对声音有帮助,有了它就不需特别避震,如果需要更进一步得到宽松的声音,可以把器材顶板的螺丝全部松开不锁,然后四周轻拍使其着力均匀,紧的感觉会立刻得到释放。
最后编辑MBL152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