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查看: 74388|回复: 613
41#

felixcat 在 2005-12-2 17:28:35 发表的内容
yyy9 在 2005-12-2 16:57:25 发表的内容
这样的首版CD与再版CD之间当然存在声音的不同,至于哪个更好就要看自己听后耳朵的选择了.
看到不少人谈到首版CD的珍贵之处时,经常讲的道理是类似于首版LP与再版LP那样的区别,而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我实在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希望有人能来上这么一课.


在LP里面,也同样有一些烧友认为某些唱片牌子,尽管母带状况会变化,但是由于采用了新的材料、刻制技术,晚期的压片比早期的好。所以可见,LP里也并非头版的音质就一定最好。

所以没必要认定头版CD就一定比再版的好。最重的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去选择。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音质好的唱片并不一定珍贵,珍贵的唱片也不一定音质好。

同意.
TOP
42#

dr kuang 在 2005-12-2 13:02:03 发表的内容
对于CD唱片,我也同意felixcat大侠“16BIT44.1Hz够用了”的观点。
数码录音的问题不是出在取样格式上,而是存在于存取,制作过程和唱片生产工艺上。对于音频CD来说,如何改善CD唱片的制作过程,严格控制生产质量Ч?496这类花哨技术好得多。不信的话,找张旧版PHILLIP正价唱片和50周年2496系列对比一下就会很清楚了。
市场上好多“旧制式”制作的“头版CD”价格一直在稳步增长,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唱片确实有“更好的声音”。
但对于录音来说,我觉得24192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记录下来的数据,不一定只生产音频CD格式的唱片。

部分同意版主大人的观点,确实,同样的数据格式的CD,不同唱片之间的声音表现差距非常大!
但同样的CD,首版与再版CD存在首版LP与再版LP那样的区别吗?
TOP
43#

关于保真完全同意楼上两贴的看法!
若器材真的实现了完全保真,若是不好听绝对怪不得器材,只能怪乐队或音乐厅,要么就怪自己不喜欢所播放的音乐!
TOP
44#

Raxel 在 2005-12-2 13:17:00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2-2 13:02:03 发表的内容
对于CD唱片,我也同意felixcat大侠“16BIT44.1Hz够用了”的观点。
数码录音的问题不是出在取样格式上,而是存在于存取,制作过程和唱片生产工艺上。对于音频CD来说,如何改善CD唱片的制作过程,严格控制生产质量,效果比2496这类花哨技术好得多。不信的话,找张旧版PHILLIP正价唱片和50周年2496系列对比一下就会很清楚了。
市场上好多“旧制式”制作的“头版CD”价格一直在稳步增长,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唱片确实有“更好的声音”。
但对于录音来说,我觉得24192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记录下来的数据,不一定只生产音频CD格式的唱片。


我听不太明白.CD唱片16/44.1够用了.问题是16/44.1就是CD标准啊,不是这个,就不是CD了.

如果说是在混音过程中的格式,那么24/96肯定是有提高的.如果我们对比的话,当然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拿头版CD和再版CD比较,那么影响这个最终音质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只能说24/96的改近没有其他因素来的明显,所以最终音质还是下降了.我记得许多唱片公司,制作人都提到过24/96格式在混音制作过程中对最终CD音质的改近.chesky等几家公司好像都有文章介绍的.

这样的首版CD与再版CD之间当然存在声音的不同,至于哪个更好就要看自己听后耳朵的选择了.
看到不少人谈到首版CD的珍贵之处时,经常讲的道理是类似于首版LP与再版LP那样的区别,而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我实在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希望有人能来上这么一课.
TOP
45#

开心果 在 2005-12-10 0:46:37 发表的内容
我也来谈LP的中心孔被打偏了1毫米的问题。下面这张LP就是这样的唱片,这是1987年出的唱片,相信不少DX都有吧。

一般情况下单独听时的确不易听得出,但A面的第五段那最后三秒钟的确很容易听得出。

中心孔被打偏了,会引出许多问题,但那个是主要呢?从我听这张唱片的经历来看,主要是寄生调频,通俗的讲就是变调了。

事实上很多乐器在演奏时都有故意变调的现象,最明显的就是小提琴里的揉弦。不过那是特别需要的,如果没有揉弦这个动作,那么小提琴曲将会是怎样?不敢想象。

但是被动变调就不是好事了,相反是大大的坏事。所以在音响设备里抖晃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1毫米的偏差到底有多大影响呢?因为LP是恒定转速的,所以在不同的半径就有不同的线速度。假如整张唱片的声槽里只录有1khz的信号,正常情况下播放时,输出的也是1khz的信号。现在由于声槽偏心了,那么声槽所在的位置的半径会偏离正常值,线速度也跟着偏离正常值。从而引起输出的频率也偏离正常值。频偏值的计算公式如下。由公式可见,同样的偏差,内圈比外圈影响大,所以内圈更容易听得出。

这是从频率稳定的角度分析出的结果,如果信号本身的频率就不稳定(如揉弦),那么就不容易分出到底是揉弦还是偏差。A面的第五段那最后三秒是一段频率较稳定的信号,所以很容易听出来。

[upload=jpg]Upload/2005121004619724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2100462026838.jpg[/upload]

对这几页的精彩讨论,忍不住顶一下!
TOP
46#

JWang 在 2005-12-11 8:52:55 发表的内容
中心孔偏离是不是对理想状况下的重放有影响。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不是可以听出,偏离多大才能听出这就是个问题了。我们在这里的前提是偏离1豪米。那么是不是可以听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开心果拿一张中心偏离的LP来听的话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是因为:
    
1.    你并不知道在同样的音槽状况下,中心不偏离时是不是还有走调。也就是说,在这同一张LP上找出正确的中心孔位置再来听有没有走调。
2.    音槽的状况也对是不是可听出有影响。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我是用一张新的LP来作前述的实验的,而且我是在同一张LP上来听的。这样的话,可能造成音差的因素只有一个,即中心偏离。结论是不能听出。

在一般音乐的重放中,频率的变化本身是导致中心孔偏离1豪米不能被听出的一个原因之一。动态变化也是原因之一。

开心果提出,如果频率稳定的话,偏离是可以听出的。我得承认,这一讲法是很有启发性的。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我又用一张测试LP来做同样的侧试。在这张测试LP上,大致有6到7个从高至低的信号。每个信号大致持续3分钟。由于原装的套子没了,无法知道这些频率的数据。

听的结果。我只能在一个频率中,大致为6kHz中隐隐约约地听出有变化。但是不要忘了。这个听是在同一个频率之上连续听几分钟然后听出的。而且我得听几遍才可。在现实中,首先不能听同一频率这么长的时间,频率和动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其次,不能严格把中心孔偏离和其他因素分离开。

结论:在正常的听音状况下,听出中心孔偏离一毫米而导致的差别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felixcat描述的听音状况下根本是不可能的。


老兄的这个回贴,俺也支持一下!
TOP
47#

Raxel 在 2005-12-9 15:55:45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12-9 15:51:32 发表的内容

=======================
我也是坚持的人!!!
现时,我相信CD声音上无法接近LP(最少在二、三W~十W产品内)


问题是CD的声音为什么要接近LP?要接近也是现场的声音,母带的声音.这本来就是LP所不能获得,并且努力获得的目标.如果CD去刻意追求接近LP的声音,岂不是走弯路了.

做为个人爱好,喜欢什么格式都无可厚非.
但作为录音与音响器材的制造者,必须以真实的现场为追求的目标,而不应按某种风格或某一格式为参考标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