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查看: 72496|回复: 613
31#

harvey 在 2005-12-1 13:57:04 发表的内容

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有点钻牛角尖了,事实上所有的LP中心孔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我就从来没有抱怨半句说音乐变得难听了。




我正犹豫该不该说出来呢:)
“能听出1MM偏心的差别”这个话题就别再讨论了,JWANG大侠提供的办法非常简单,说能听得出的不妨自己测试一下。
测试结果也不必公布了。
TOP
32#

Raxel 在 2005-12-2 14:15:16 发表的内容

我倒是认为这种薄的声音是因为重新制作过了.可能发行头版CD的时候,是拿了LP的混音母带做的.


这个你要问FELIXCAT大侠了,估计他会给出否定答案。
TOP
33#

唱片公司当然会一口咬定“有明显改善”,而且听感也确实有差别。
但这差别是不是一定是“正面”的(或者说更能被人接受)?就算生产出来的唱片真的“有明显改善”,谁能证明不是通过重新混音制作调整而只是通过这个技术来达到的?要证明的办法只有一个:用同一原始模拟母带分别用两种格式取样,不经过任何混音处理,再用相同的设备,空白盘直接刻录成两张音频CD来对比。
chesky公司的唱片有不少发烧友认为声音过于偏薄呢?
TOP
34#

说真的,我听过24192的原始录音和1644的对比,也同意24192的录音声音确实比1644的录音好。
对于模拟和1644格式原始录音,只是觉得再制成1644后,优点只剩下你说的小数点后三点“可能有”0.001的差别。但在实际应用中,不知道为什么就出现了听感密度不足的问题。但直接使用24192录音再制作成1644,结果又不会薄。而且很奇怪的是,1644格式用支持升频技术的播放器时,升频后听感又确实明显比1644的优秀。
这其中出了什么问题我也不清楚,是不是和使用了什么数字滤波之类的技术有关呢?
TOP
35#

felixcat 在 2005-11-30 18:08:50 发表的内容

要保证唱头、唱臂都绝对跟着唱针的位置,做到绝对完美的跟随,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把唱针严实地焊死在唱头上(但这时候这个唱头就播不出声音出来了),别无选择。


刚刚想起来,还真有一套类似你这个想法的LP系统。
高文有款带直线臂的唱盘,它的唱臂是主动内移的,唱头当然被固定在唱臂上,从设计理念看,这款唱盘的结构最接近刻盘机了。
但关于它的内移速度如何控制我还不太了解,因为每张唱片的播放时间并不相同,这个内移速度必需能被精确调整到适合每一张唱片。
那位大侠手头上有这款唱盘的资料帮忙提供一下?
TOP
36#

精度?最终还不是1644?
TOP
37#

Raxel 在 2005-12-2 13:45:21 发表的内容
1.chesky的唱片,声音偏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风格.或者说是他们录音/混音师的风格.因为他们这种偏薄的味道,在他们的所有专辑是很统一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是人为的因素.


PHILLIP的2496比正价版薄;DECCA的2496传奇系列比ORIGENAL系列薄;天龙2088系列比宝丽金旧版薄;东芝2088比EMI旧版薄。
也很统一,所以我认为是普遍现象。
TOP
38#

昨天LEO和老易都提到一个问题:不同音频数字格式间的转换所带来的失真比AD,DA转换要难处理得多。
TOP
39#

为什么要乘除?
TOP
40#

Raxel 在 2005-12-2 14:06:56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2-2 14:02:11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要乘除?


昏倒,我只是举个例子给你啊.ADC,模拟=>数码这个过程,也是经过计算的,又不是直接取值的.


那么例子不够贴切,另举一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