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旧版CD一般都比新版CD音质更好?
这个问题涉及的主要就是个人的主观因素了。客观来讲,我们只能说:旧版CD和新版CD的声音一般都有听觉可闻的不同。至于这些不同之中,觉得谁更好的话,那就是每个人自己的感觉了。对于旧的模拟录音,我个人的取向是觉得不少旧版、正价版的CD出来的声音更符合了那个录音年代的音效特点,而有一部分最新再版旧录音的CD,音效处理得比较“现代”——当然这是我个人很主观的看法,没有太多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抛除个人主观的因素,用客观的测试来看看旧版CD跟新版CD有什么客观上的不同。
这次用来测试的是Curzon/Szell合作录制的布拉姆斯第一钢协,1960年Decca录音。测试的对象是80年代Decca的正价版和前些年Decca最新的Legends系列再版,钢协的第一乐章。
首先看看两版的电平、动态等。请注意这里因为为了客观起见,我都是测量CD中磁带母带开始播放之后,有音乐的那部分,音轨开头和结尾的静音不算在内,所以动态范围要稍小。
旧版:
峰值电平:-0.88分贝(左),-0.98分贝(右);
最小RMS功率:-61.71分贝(左),-57.6分贝(右);
最大RMS功率:-11.04分贝(左),-11.57分贝(右);
平均RMS功率:-24.32分贝(左),-25.58分贝(右);
动态范围(= 最大RMS功率 - 最小RMS功率):50.67分贝(左),46.03分贝(右)。
新版:
峰值电平:-0.57分贝(左),-0.2分贝(右);
最小RMS功率:-61.31分贝(左),-53.63分贝(右);
最大RMS功率:-8.67分贝(左),-8.24分贝(右);
平均RMS功率:-22.2分贝(左),-22.47分贝(右);
动态范围:52.64分贝(左),45.39分贝(右)。
这里可见,新版的电平要比旧版CD大一些(请看平均RMS功率),实际聆听的时候在音量旋钮一样的时候,新版要比旧版大声一些。动态范围的话,旧版比新版的左声道小一些,但是右声道旧版却比新版要大一些。
因此可见旧版和新版是两次不同的混音,从左右声道的动态范围来考察,新旧两版在音场的营造上肯定也少有不同。由于新版特地标明了由原始母带制作,所以由以上测试数据,我估计旧版也使用第一手的母带(这仅仅是猜测,理由并不充分)。
好了,看完动态那一面,我们来看看音质上的不同。也就是看看此两版在频谱分析上,都各有什么特点。
以下两幅图是旧版、新版里各截取相同的一段进行的频谱分析。其中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频率值,该时间该频率的强度用色彩的亮度来表示,越明亮的代表强度越大,反之则最小。
旧版:
[upload=jpg]Upload/20051124834877237.jpg[/upload]
新版:
[upload=jpg]Upload/2005112484522635.jpg[/upload]
由于原图比较大,大小超过了100K,所以这里贴的是缩小之后的图,清晰度有影响,那就麻烦大家将就着看看 :)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旧版CD的频率上限大概就在20kHz(图中20kHz上基本看不到色彩);但新版CD的频率上限明显就达到了22kHz附近,所以新版CD比旧版CD有更宽的频响。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当初旧版CD制作的时候,还没有24/96取样等新技术,尽管CD可以有22.05kHz的上限频响,但由于滤波器不能100%做到在截至频率之外把所有多余的频段都滤掉,所以在20kHz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滤波,以免有超过22.05kHz的信号漏进来,引起信号混叠。
但是新版CD制作的时候,有24/96等新的取样技术,所以在取样的时候就可以先容纳更宽的频响,然后再在数码信号里面处理,所以就能够做到直到22kHz的频响。
再继续看看中低频部分,我们能够发现新版的图像在中低频那里特别明亮,这说明新版在中低频方面分量比旧版多。所以在听感上面,我聆听之后的确觉得新版的低频比旧版要明显重。至于母带上真正的中低频情况是如何的,那我们就不可得知了。
除了以上说的两个方面,我从上面两幅图中看不出新旧两版还有什么不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