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查看: 72247|回复: 613
11#

menn 在 2005-11-25 11:48:33 发表的内容
        如果您的想象能力更丰富一些,尝试将盘面这一螺旋渐进线拉直成一直线(请事先在您定义之相邻沟槽分别做标记),并以此直线正负展开类“V”型沟槽于同一平面内;然后试运行重播唱针,您也许就能发现针尖是延此直线运行的,且运行速度恒定(线速度恒定取决于33 1/3或45的转速);那么此唱针达到事先标记处(也就是从外至内相邻的沟槽起点)只会有时间的缩短(因为运行半径的逐渐缩小,其轨迹也逐渐变短),而速度则永远保持恒定!


richards 在 2005-11-25 12:58:34 发表的内容
没看明白,速度恒定的是角速度吧?


我也没看明白他说什么.LP是匀转速的.外圈唱针每秒扫过的距离长,读取的信息多,所以外圈的音质好过内圈.而,内圈距离短,速度当然不同了.而轨与轨的中心可视为相同间距的.也就是唱针从LP边缘到片芯的这个平移是匀速的.
TOP
12#

menn 在 2005-11-25 14:05:17 发表的内容
        有什么可觉得惊讶的?看到线圈排列方式顺时针转动45度后的结果了吗?右声道完全是由位置于左侧的线圈驱动针尖,以原盘水平方向135度撞入刻出右声道(也就是V态沟槽的右/侧)形成沟槽的!而左声道呢?则由位置于右侧的线圈驱动“同一根针尖”,以原盘水平45度撞入刻出左声道(也就是V态沟槽的左\侧)形成沟槽的!也只有这样,Vinly才会有更佳的声道分离度;也只有这样,不可能同时以两根刻针进行刻录,才会导致以刻录头为蓝本开发的重播唱头不具有更高的声道分离度;毕竟这是两个相互垂直的线圈(或磁路)处于两个相互干涉的磁场(或线圈)中,而唱针却仅是一个!
    您们两位难兄难弟,不会认为那蛮搞笑的动画中是两根毫不相干的刻针吧?


我不是很明白你想说什么.纹路的横向记录了L和R的信息,纵向(深度方向),记录了L和R的反相信息.用L+R和L-R来说也无不妥.但我不清楚你上面究竟想说什么.
TOP
13#

menn 在 2005-11-25 14:24:46 发表的内容
        对啊!我也不明白。有模拟图(虽然与现实仍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可看,您们还死抱着什么L+R与L-R的歪理不放(并以此“推导”出什么分离度指标不高的结症就源于此);如果您真有一台高水准的LP唱机,唱头壳是那种可轻微顺、逆时针旋转的(如SME、Ortofon、IKEDA等高水准唱臂所设的那一种,可装载超10克重型唱头的)。您大可以试试看,正对唱头并将其顺时针轻微旋转,是不是左声道音量就相应增大;反之,右声道则相应增大!


45度,自然可以分解成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水平方向,存放的独立的L和R的信息,所以是L+R,垂直方向,就是两个斜面相交的地方,存放的是一个声道和另外一个声道的反相,所以说成L-R.这和具体刻针的角度有什么关系.这只是说信息是怎么存放的.
TOP
14#

menn 在 2005-11-25 14:49:34 发表的内容
        哇!这样也能自圆其说?又有谁会傻到在驱动右声道的线圈或磁路中输入左声道的信号;或者在驱动左声道的线圈或磁路中输入右声道的信号?然后再按照您们的解释,V型沟槽上一面的垂直方向是其相对通道的正相或反相讯号!最后还必须在唱头(或后续部分)里作些手脚,让它们再从相左的声道当中被单独剥出来,最后经再所谓的处理再与相应声道混合后输出?(请您们两位务必正面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您们真得这样想吗?)
    天啊!这简直就是在用您们粗鄙的数字意识侮辱着伟大的模拟时代。


虽然你用词总是咄咄逼人,但说实话,你发的帖子到这个为止,我没有一个看明白的.我不知道你说的左声道线圈输入右声道信号,右声道线圈输入左声道信号什么的,是什么意思.LP上面的轨纹,左测和右侧又不是分开刻录的.本来就是一个合力.矢量相加的结果.如果有其他人在读他的帖子,请帮忙解释一下menn在说什么, 可能他的水平太高,他的帖子真是看不懂.
TOP
15#

JWang 在 2005-11-25 15:05:40 发表的内容
什么时候调lp的时讲线速度的?胡扯!我在重复一遍。你们三人连lp入门也没入了。还自以为聪明。


谁说调LP的时候要调线速度了?你再看看前面的帖子,是谁开始说的.我前面说线速度,是说带宽的问题.专辑的音质在内圈和外圈是不一致的.看清楚帖子内容,再开骂吧.骂的时候也看一下到底是谁的帖子.
TOP
16#

JWang 在 2005-11-25 15:30:41 发表的内容
To felixcat和Raxel

我现在不和你们讲别的。我就要你们回答我上述这个贴,然后再继续。


我的理解和解释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对felixcat的说法有疑问,你问他就可以了.和我说什么.如果你对我前面的解释有不同意见,你问我好了.
TOP
17#

menn 在 2005-11-25 13:21:27 发表的内容
        也许我所提及的“刻录”系统的年代过于的久远了,大家恐怕仅能在网上找些东拼西凑的资料!有台机子也被充当过“刻录”系统的放大部分——Mcintosh MC500;真的需要500w这么大的功率?一定要!因为它的作用是加热!!!首先是标准磁带机的交变电压输出,经放大至极限用以“热”驱动录音头(其实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刻录或录音,将其放大后看,简直就是一会因承载功率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运动的电烙铁!线圈温度应该被控制在摄氏260度附近,而针体温度则更高;CBS之W.S. Backman甚至夸张到在针体上缠绕极纤细之镍铬丝,然后于刻纹时追加额外的热能来提高其锐利程度);然后当然就是在表面附着有名称为Lacquer(为一种遇热形变少,硬度可受控制的醋酸纤维)的铝制圆盘上进行烧录的相应动作。而这种称作Lacquer的材料(我所能遇到的最佳原盘材料,相对于晚期的非结晶固体铜材Amorphous所制作的原盘,Lacquer是可以直接回放的;且音效绝佳,但现在还能以天价回购的也仅仅有一张Muddy Water的Folk Songs Lacquer态发行版本,可惜仅限量3000张,但最多保证音效重播300次)就能对温度焦点(针尖)有着非常敏感的反应,毕竟针尖需要走完整一个烧制过程,而沟槽的任一点在这一过程中仅被针尖经过了一次而已,且距热源是会越来越远的!!!……


Muddy Waters "Folk Singer"

大哥,这么著名的专辑,歌手的名字,专辑的名字都搞错.
TOP
18#

menn 在 2005-11-25 11:48:33 发表的内容
        如果您的想象能力更丰富一些,尝试将盘面这一螺旋渐进线拉直成一直线(请事先在您定义之相邻沟槽分别做标记),并以此直线正负展开类“V”型沟槽于同一平面内;然后试运行重播唱针,您也许就能发现针尖是延此直线运行的,且运行速度恒定(线速度恒定取决于33 1/3或45的转速);那么此唱针达到事先标记处(也就是从外至内相邻的沟槽起点)只会有时间的缩短(因为运行半径的逐渐缩小,其轨迹也逐渐变短),而速度则永远保持恒定!


JWang 在 2005-11-25 13:53:47 发表的内容
menn那点讲错了?速度当然不变,33 就是33,45就是45。内圈距离短了,不等于转速变了。你这批人在讲什么。


唱针在纹路上面扫过的线速度不是恒定的.恒定的是转速,半径不同,线速度自然不同.
最后编辑Raxel
TOP
19#

Raxel 在 2005-11-25 16:12:10 发表的内容
[L+R不是指电平的总和,L和R是成90度角独立存放的.通过深度来纪录信息,但是实际刻的轨道是L和R的矢量相加.至于反相,你可以看到一个声道的线圈是反的.


JWang 在 2005-11-25 16:30:27 发表的内容

哈哈!!

看来我得帮你们先上上课,否则的话,你们要在瞎科普了。今天不再和你啰嗦,明天去听波士顿交响乐团,列文指挥。


说实话,你在这个帖子除了说别人不行,外加问几个问题,也没说什么啊.
TOP
20#

menn 在 2005-11-25 12:12:20 发表的内容
        的确就是一个公开得不能再公开的标准!可为什么都快二十页了也没见别人(当然也包括您这位大侠啦!)说说明白或清楚;您不觉得这样子哗众取宠(也许其出发点并不是,但总有些沾沾自喜,不是?),是不对的?


这个是应该由支持LP方的人提出的啊,非常浅显的道理,我也等了20多页才看到有人提出.你说应该怪谁?更何况还有其他没说呢.你们如果自己搞不清楚,我有什么好说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