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复制链接]

查看: 6483|回复: 30
11#

1998年推出世界第一张DVD-Audio录音
 
         或许您不知道,Audionet是世界上第一家推出自家录制DVD-Audio唱片的厂家,他们早在1998年就录制一张DVD-Audio,并且少量发售。真厉害,DVD-Audio规格在1998年才公布,2000年1月CES才公布最后定案,而他们竟然在1998年就录好了?怎么做到的呢?我请教Thomas Gessler,他说他们事前就已经拿到相关规格数据,找来录音室合作,录下第一张24Bit/192kHz规格的DVD-Audio。Thomas Gessler说录制的目的不在赚钱,而是要向世人介绍这种优秀的新音乐媒体。他回忆说当时很兴奋,因为他们拥有别人所没有的高科技数字技术,深深明白CD的短处。好不容易看到有这种高规格的数字媒体出现,深感有责任要让大家了解DVD-Audio的优点,所以才会录下那张世界第一张DVD-Audio。有关这张DVD-Audio的详情容后再禀。
 
       既然推出DVD光驱,怎么可以没有AV处理前级呢?Audionet当然也了解这项需求,所以推出了MAP AV处理器,这部处理器上各种环绕规格一应齐全,最高的24/192规格当然也不缺。除了以上器材之外,Audionet还有一部LP唱头放大前级,叫做PAM。还有一部外接式高级电源,叫做EPS。还有模拟/数字收音机CAT,这部模拟/数字收音机备有数字讯号输入输出端,可以利用机内的数字模拟转换线路。
 
 
产品分四大区块
         综观Audionet的所有产品,我们可以把它们概分为四大区块,第一区块就是入门组合,用ART CD唱盘配SAM综合扩大机或以综合扩大机为前级,搭配Amp3后级,当然欧洲人还会配上CAT模拟/数字收音机。再来是标准组合,讯源还是ART CD唱盘,前级可以用Pre1 G2,后级用Amp1或Amp2。如果怕电源不够好,您可以配上外接式电源EPS,这样就很豪华了。当然,CAT收音机不要忘了。再来是旗舰级,那就是以Pre2旗舰前级搭配Amp2 Max旗舰后级,至于讯源,您可以搭配ART CD唱盘,也可以搭配VIP DVD光驱。最后是家庭电影院区块,讯源当然是VIP DVD光驱,AV处理器就是MAP,后级可以用任何二声道后级搭配Amp4 四声道后级,或者干脆用Amp7七声道后级。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0553284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116155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11037609.jpg[/upload]
TOP
12#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4452999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45399815.jpg[/upload]
TOP
13#

聆听各种DVD-Audio软件
 
         在早上的试听过程中,我们用了很多DVD-Audio软件,不过第一张使用的就是Audionet自己录那张。那张DVD-Audio有以下几种录音规格:一、DVD-Audio 24/192 Stereo。二、DVD-Audio24/48 5 Channel。三、DVD-Video AC-3 5.0。四、DVD-Video 24/96 Stereo。五、DVD-Video 16/48 Stereo。录制时以最高规格24/192录下之后,再降规格,分成26/96或16/48等各种规格。由于音乐都一样,录音也是只录一次,再从最高规格中转降规格,所以比较起来特别精准。当我听到24/96与16/48二种DVD-Video版本的比较结果时,非常惊讶二者之间的差距那么大。怎么可能呢?24/96规格我又不是第一次听,自己早已比较过多次了,怎么都没有这次的差距那么大?我心里不断想着。
 
    
 
    
 
         我猜,这次感觉差距那么大的第一个原因应该跟Audionet的VIP DVD光驱有关。以前我所用的并不是Hi End厂商所推出的DVD光驱,所以虽然听起来比CD好,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现在用了够水准的DVD光驱来听,原本的差距才完全表现出来。第二个原因我想与空间有关,Fairland Studios这个空间经过精心设计,各项音响空间指针都符合测试要求。在这样中性的空间里,该有的差距就不会被扭曲,而原原本本的显露出来了。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811273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8125846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82622124.jpg[/upload]
TOP
14#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10302516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103721279.jpg[/upload]
TOP
15#

鲁尔区的音响明星 - Audionet 原厂专访
 
音响论坛 170期 2002/ 11月号     - 刘汉盛
百鸣音响  编整
 
 
 
之二:Audionet的产品系列
 
         Audionet创立于1994年,1995年就推出他家第一个产品Pre1前级。Pre1推出之后,接替机种为Pre 1 G2(也就是第二代的意思)。另外还有一部豪华型前级,也是Audionet的旗舰前级,叫做Pre G2。Pre1前级之后推出Amp1立体后级(每声道200瓦8欧姆负载),用来搭配Pre1前级。Amp1的后续机种就是单声道的Amp2(也是200瓦8欧姆负载),Amp2再后续就是Amp2 G2,另外还有一个电源供应更强的Amp2 G2 Max(400瓦8欧姆负载),这也是Audionet的旗舰后级。Thomas Gessler说Pre1与Amp1的搭配就好象福斯的金龟车,历久不衰。
 
        有更大的后级当然也有更小的后级,Amp3就是每声道110瓦的立体后级。Amp3还可以搭配上四声道后级Amp4(四声道,每声道110瓦8欧姆),成为六声道环绕多声道后级。如果您本来就没有Audionet的后级,可以去买Amp7七声道后级(每声道150瓦),这样就完美极了。除了前、后级分离产品之外,Audionet也有功率较小的综合扩大机,叫做SAM,这部每声道110瓦的综合扩大机目前已升级为SAM V2(与G2意思相同)。
         前级、后级、综合扩大机都有了,讯源呢?不必担心,Audionet从最早创立时就曾经推出一部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旗舰CD转盘,那就是Run。这部旗舰CD转盘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黑色圆盘,圆盘中央就是放置CD的地方。我相信台湾有人拥有这部CD转盘。可惜,这部CD转盘因为成本昂贵,已经有多年不再生产了。Run之后,Audionet推出ART CD唱盘,这部CD唱盘目前也已经升级为ART V2。有了CD唱盘,到底有没有DVD光驱呢?您猜对了!Audionet是少数推出高级DVD光驱的Hi End厂家,这部DVD光驱叫做VIP。VIP可以看DVD-Video,可以听DVD-Audio,当然也可以唱CD,不过它不能唱SACD。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8575490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9484669.jpg[/upload]
TOP
16#

实质排名经常第一
 
         到底Audionet在德国音响界的定位如何呢?音响杂志对他们的评价又如何呢?对于杂志的评价,Thomas Gessler非常的有心,不仅办公室里摆满各种欧洲杂志,同时他也把内中有关Audionet产品的评论影印出来存盘。他指着其中一篇报导说,这是他们推出第一件产品 Pre 1的瑞士杂志评论,标题上写着:「连专业人士都大吃一惊的音响器材」。Thomas Gessler说当时那本杂志测试这部前级时,发现规格特性高得吓人,所以才下了这个标题。在欧洲,Audionet普遍被定位为拥有高数字技术的前瞻性音响公司。
 
    
 
         为了让我更进一步了解Audionet产品的评价,Thomas Gessler还提供许多杂志评论给我,看过之后,我的印象是:与售价更昂贵的产品相比,Audionet经常拿到第一名、第二名或第三名。假若计入价格因素,Audionet在德国的评价可能都要算是第一名。为什么我会说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呢?看过德国杂志的读者就知道,德国杂志经常把许多同类器材排排坐给名次,从最贵的价格一路往下排,但名次可就不一定按照价格的高低来排了。当然,比较便宜者通常都是排名比较后面的,但也有像Audionet这种例子,其售价虽然不比别人高,但是排名却比更昂贵者更前面。从德国杂志的排名来看,Audionet可说是誉满德国的音响品牌。对了,Audionet在二年一度的柏林电子展中,还与Grundig、Canton、Bose、Sennheiser四家公司合力举办设计奖,可见Audionet公司规模目前虽小,但做的都是大气魄的事情,其对远景的企图心很强。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2309410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2392075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1524987291.jpg[/upload]
TOP
17#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15856142.jpg[/upload]


特别讲究讯源避振
 
         前面所提的多是前、后级的设计,其实在讯源的设计上,Audionet也很特殊。以前论坛曾报导过Audionet有一部叫做Run的圆形CD转盘。这个CD转盘采用CEC皮带驱动系统,需要搭配一部数字模拟转换器来使用。我还记得当时他家有一部可以切换五种不同滤波曲线的数字模拟转换器,那时我的感觉是这家德国公司充满科技实力。不过,目前这二种产品都已经停止生产了,取而代之的是ART CD唱盘。假若您曾看过ART CD唱盘的内部,您会发现许多未曾见过的设计,其中最特别的有二处,一是整个底座加了一块花岗石,这就是ART重达18公斤的原因。另外一处就是整个雷射机械拾取系统是以有弹性的带子悬浮起来的,而且带子还可以调整松紧。从这二处特别的设计中,我了解到Audionet对于避震的研究,Thomas Gessler告诉我这也是ART好声的秘诀之一。不过他也坦承自从在市场上买不到飞利浦的CD雷射机械拾取系统之后,就必须向日本厂商购买。问题是他们每次购买的量并不大,日本厂商根本不想搭理。到后来日本厂商卖给他们的机械拾取系统竟然比他们买整部CD唱盘还贵,这实在不合理。逼到最后没办法,他们只好买整部的日本CD唱盘回来拆。他们只留下雷射机械拾取系统以及相关控制线路,其它线路通通丢掉,改以自己的设计取代。
 
 
无可奈何成本高昂
 
        这样的作法怎么划得来呢?我提出这个问题。Thomas Gessler说这就是他们的产品为什么在价格上无法与日本产品竞争的原因,但是他也很有信心的告诉我,ART绝对是Hi End级的CD唱盘,机内的时基误差(Jitter)绝对比市售分体式CD转盘加数位模拟转换器还低。甚至。ART的数字输出端几乎测不到Jitter。看到我眼里升起怀疑的眼色,Bernd马上领我进入他的办公室,当场用仪器测给我看。老实说我对于Jitter的测试过程并不了解,不过Bernd指着仪器上的波形图形向我说明,说这样的测试结果就是代表着Jitter几乎测不出。我相信Bernd不会说谎,他是技术人,尤其是德国技术人,他说一就一定不会是二。
 
       CD唱盘的制造遇上买不到机芯的难题,VIP DVD光驱呢?也是遭遇到这个问题。Thomas Gessler说最后他们还是采用最笨的方法,去买整部DVD光驱回来拆。与CD唱盘不同的是,DVD光驱的视讯部份占很重要的份量。Audionet虽然在音响方面十分了得,数字方面也领先,但是对于视讯方面行吗?我老实不客气的提出这个问题,没想到Bernd充满自信的回答:视讯只不过是更高频率的讯号而已,对于我们来说,一点困难也没有。哇!口气真大。不过,Bernd说他已经着手在设计倍频器,准备给VIP用(VIP没有搭载循序扫描输出,必须另购循序扫描或倍频线路)看起来他的回答是认真的,而不像是开玩笑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让我们先略过VIP的视讯部份,就说音讯部份。Thomas Gessler说目前市面上很少看到够好的DVD光驱(指音讯部份),尤其是DVD-Audio,他很有自信的说VIP可能是第一部够水准的DVD-Audio唱盘,因为他们拿去给许多人听,也与许多DVD-Audio唱盘比较过,大家都说没有听过声音表现这么好的DVD-Audio唱盘。关于这点我也赞同,不过我把它的声音表现留待后面说明,读者们稍安勿躁。我要先说传统Hi End音响界与DVD的相关问题,这也是Thomas Gessler与我讨论很多的地方。
 
传统音响厂商的困境
 
       Thomas Gessler说目前传统二声道音响厂商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数字技术不够,这个问题让大部份Hi End音响厂商陷在二声道的泥沼里,无法随着多声道时代的来临而提升设计制造能力,这也是目前很少Hi End音响厂商推出DVD-Audio唱盘或SACD唱盘的原因。除了数字音讯视讯能力不够之外,产量也是个大问题,日本厂商要的是数千上万的订单,而一般Hi End厂商却只能下数百的订单。在购置机芯不易、成本又高的情况下,大部份的Hi End音响厂商当然就放弃进入这个领域了。
 
         即使放弃生产多声道讯源,也可以生产AV处理前级啊!这时Thomas Gessler又说出一项困难,那就是AV处理前级需要选单控制,也需要用到DSP技术,这不仅需要懂DSP的数字技术人员,还要有懂得写软件的工程师。他很骄傲的说,虽然Audionet的规模不大,但是却拥有优秀的数字线路设计工程师以及软件设计工程师,有关软件的设计就交由Volker Wischniowski负责。Thomas Gessler说AV处理前级的操控选单软件要写得好并不容易,有些Hi End音响厂商把这部份交给外面的公司完成,而他们却是自己在厂内完成的。像他家的ART CD唱盘、VIP DVD光驱或MAP AV前级处理器里的D/A卡上数字滤波线路,基本上就采用Motorola DSP 56362做运算,让 32kHz-192kHz/24Bit输入规格在进入之后,在48kHz取样频率以内达到16倍超取样、96kHz与192kHz达到8倍超取样的水准,此外数字滤波还可以多文件选择,这些功能都需要有扎实的数字技术才可达成。
 
 
不能死守模拟二声道
 
         其实,从Audionet早在1998年就率先推出世界第一张DVD-Audio唱片,就可看出他们对于新音乐媒体的期待之深与了解之透彻。不过说也奇怪,为什么早在1998年就录制DVD-Audio唱片,但是能够播放DVD-Audio软件的VIP却现在才推出呢?Thomas Gessler说其实他们已经不慢了,日本厂商也是在去年才开始推出DVD-Audio唱盘的,而他们在买不到机芯之下,也只好先观察市面上的日本DVD-Audio唱盘(当然是DVD-V/A/CD兼容机),等到确定采用哪家机芯之后才动手制造。唉!说得也是,这真是Hi End音响厂商想跨入多声道领域的障碍,难怪大部份厂商宁可以不变应万变,守在传统二声道领域中。不过,依照Thomas Gessler的看法,他认为死守二声道领域的厂商最后可能都会被淘汰。我问他理由何在?他说很简单,老年人会凋零,而举世的年轻人几乎都处于DVD多声道世界中。等这批坚守二声道的老人凋零得差不多之后,去那里找二声道消费者?而目前的年轻人以后会拥有购买力,他们要买的当然是多声道视讯音讯产品。
 
         除了这个理由之外,Thomas Gessler还说了另外一个理由。他说当1980年CD推出时,它的声音表现是那么的差,但竟然没几年就把已经存在几十年的LP几乎扫得干干净净,目前的LP讯源只不过存在于极少数消费圈中,由此可见消费者追求新鲜的企图。而CD为什么在这几年快速衰退?Thomas Gessler反问我。我说盗版严重、网络下载盛行都是原因。Thomas Gessler却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已经对CD厌倦,正期待着新的科技带来新的消费产品。而二声道音响却几十年没有变化,这使得音响业与CD唱片业同步严重衰退。幸运的是,DVD刚好在这个时候推出,所以会那么快就风行全世界,成为有史以来普及率最快的家电产品。
 
 
对DVD-Audio充满信心
 
         对于DVD-Audio多声道的未来,Thomas Gessler充满信心与期待,他还告诉我,无论是DVD-Audio或SACD,都是唱片公司必然要走的路,否则唱片公司将会更惨。为什么呢?我很好奇。Thomas Gessler向我解释,跨过二十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音乐版权年限即将到期,届时那些音乐都成为公版,就像许多老电影一样。此时假若唱片公司没有另外新的音乐媒体出现,届时要怎么与价格便宜数倍的公版产品竞争?再说,DVD-Audio的规格比CD高很多,它的音响效果的确比CD还好,所以没有理由不会成功。(附注:最近美国来台施压,要延长著作版权,看来Thomas Gessler的观点相当有道理)。
 
       VIP的作法与ART一样,底盘也是加了一块花岗石,机械拾取系统也装上他们独家的避振系统,背板上备有6声道DVD-Audio模拟输出端,当然还有数字音讯输出端。不过,VIP本身的规格已经达到24/192,使用起来应该很够了。至于Video部份,采用10Bit Video DAC,四倍超取样,唯一遗憾的是循序扫描输出必须另购。我问Thomas Gessler,为什么不把循序扫描内建呢?所有的日本DVD光驱都是这么做的啊!何况Audionet也是买日本DVD光驱来拆的,把原本的循序扫描线路保留下来不就得了吗?这样又不会增加成本。Thomas Gessler的回答却让我有点意外,他说目前的电视或投影机都已经内建循序扫描线路,DVD光驱并不一定需要循序扫描输出。其实,把循序扫描线路安排在DVD光盘中,其效果一定比让DVD光驱输出交错扫描,再由电视转为循序扫描来得好。我跟此间代理商小林都把这个意见告诉Thomas Gessler,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坚持己见。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2294416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23762981.jpg[/upload]
TOP
18#

总算看完:)
TOP
19#

公司虽小,但数字设计能力一流
 
         除了以上产品之外,Idektron目前手上还接了几个设计案子,不过由于事情尚未成熟,所以Thomas Gessler要求我不要曝光。总之,Idektron虽然是小公司,但公司对于数字科技的开发能力惊人。Thomas Gessler说他们公司有三位工程师负责DSP的硬件软件设计,有一次一家大公司的人员来参观,看到他们的DSP成品之后大为惊讶,因为这种成品通常是拥有上百位研发人员的公司才做得出来,而他们却只用三个人就做到了。为此Thomas Gessler很骄傲的说:Audionet并不是一般的模拟时代音响制造商,而是数字时代的音响制造商。
         以上这些信息有许多是在我还未到达Audionet公司之前,Thomas Gessler就告诉我的。虽然心里已经有了Audionet不是大型公司的准备,但是等到我站在Audionet公司大门前面时,仍然不敢相信他们竟然是那么的朴素。那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一栋建筑,建筑物上没有任何光鲜招牌,只在玻璃门上贴上一张Idektron的标志而已。进得门来,更没有看到豪华的办公设备,极目所见都是朴素无华的厂房与办公室,嗅不出因为我要来采访而有任何的刻意装修的味道。后来当我与他们进餐时,看到他们自然的以面包把盘中的酱汁沾抹干净,心里不禁想着:原来德国的强韧国力有大部份是建立在勤俭朴实的民风中。
 
 
聚焦在设计与行销方面,线路板请人代工
 
         Audionet目前人员大约20人,其核心人员就是Thomas Gessler以及研发人员,其中最重要的研发人员是负责线路设计的首席工程师Bernd Sander与负责软件设计的Volker Wischniowski。由于Audionet专注Hi End Hi Price产品,在数量上无法以生产线量产,所以早已把线路板的制造委外处理,自己只做最后装配与测试工作。再者,Thomas Gessler告诉我,由于Audionet的线路板大部份采用表面黏着零件(不要忘了他是这方面的技术顾问),根本也无法如传统音响制造厂般焊制,所以也必须委外生产线路板。由于公司只负责产品的开发设计与行销,还有最后的组装,所以不必用太多人就可以满足生产的需求了。
 
       的确,德国可能是世界上工资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丹麦也很高),能够节省一位雇员就可以为公司增加不少盈余。其实这也是目前与未来Hi End音响厂商必走的路子,他们必须把自己的工作领域聚焦在设计与行销这二方面,制造方面则必须寻找协力厂商配合,这样才有可能把营运成本降到最低。

[upload=jpg]Upload/200511911473973011.jpg[/upload]
TOP
20#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01845011.jpg[/upload]
音乐讯号路径最短,线路布局合理
 
         回到前面极低的讯噪比与极高的阻尼因子数字上,从那些数字中,透露着二件事实:一、后级内阻非常的低,否则阻尼因子不会那么高。二、线路的噪声非常低,失真非常低,否则不会有那些数字。为什么能够把规格做得那么高?Bernd 笑答说就是因为线路板上的音乐讯号路径最短、线路上除了电源供应部份之外,几乎没有机内配线,无论是讯号路径或输出输入端接线,一切都要直接耦合才能作到。说到这里,Thomas Gessler忍不住插嘴,他说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以前做惯了低噪声的器材,所以设计起音响器材来很自然就可以把噪声与失真做得很低。这话怎么说呢?前面不是说过,这一组人原来是在做量测微弱讯号的医疗器材吗?要把微弱讯号量测得很精准,第一个要求就是测试器材的本身噪声要做得很低,否则怎么去测很微弱的讯号?这就好象,平时举惯了二百公斤,现在要他们举个一百公斤,当然轻而易举了。
 
         其实,Bernd 说起来很轻松,事实上却不是那么简单,他分析自己设计的线路给我听,那里面充满各种巧思。例如,他的输入级以OP Amp配合独立线路,设计成一块模块,这块模块包含差动放大,可以把跟随讯号线传递过来的噪声消除得干干净净。我问他,一般不是说纯平衡最好吗?你这样的设计虽然也可以产生共模排斥效果,不过会比纯平衡设计还好吗?听我这么说,他看了我一眼,然后反问我:你认为纯平衡线路好在那里?我回答说:如果真的每声道用二块线路板,让正向讯号与反相讯号从头到尾一致传递,这不是比用差动方式把音乐讯号从单端转成平衡、又从平衡转成单端来得好吗?Bernd 笑说如果从讯源开始就从头到尾采用纯平衡,那当然是不错的。不过,一般人很少会从讯源开始就使用纯平衡。他又说,就算从头到尾的纯平衡有好处,但是很少人考虑到纯平衡线路要用到二倍的线路组件与线路板,这会导致内部组件的噪声比零件用得少者还来得高。此外,组件用得越多,就意味着各种失真也可能越高,这些都是一般人不会深入去考虑的。听他一席话,好象有一扇窗子被打开了,难怪有些机器用平衡输入时声音不见得比用非平衡输入好听。
 
 
电源处理特别讲究
 
         不过,Audionet的产品上不也都有XLR端子吗?既然Bernd 说不必采用平衡设计,就可以得到比平衡线路更低的噪声,为什么他家机器的背板上还要安置XLR端子呢?此时Thomas Gessler插进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其实这是为那些想以平衡线传输讯号的人设计的,也算是项实用的卖点,因为累积多年的说法,许多音响迷认为高价音响器材如果没有配备XLR端子就不够高级。事实上,Audionet的器材就算是经过RCA端子输入,也都会经过Bernd 设计的差动放大输入级模块,所有随着非平衡讯号线传入的噪声也都会被排除。
 
         除了噪声与失真特别低之外,Audionet的器材还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电源供应特别讲究。在此我所谓的讲究不是指电源变压器用得多大,而是指电源滤波稳压过程非常细腻,尤其是稳压过程。Thomas Gessler的器材除了在电源供应部份有整体稳压设计之外,每一个独立的级都还会配置专属的局部稳压,甚至他家还有一部外接的电源供应器,可以供他家入门级机种升级之用。透过Bernd 的解释,我才发现到原来那么大块的线路板上,逐级稳压的面积占了大部份的线路板。Audionet深知电源干净犹如人体内没有过高的血脂肪与胆固醇,传递到身体各处的氧气充足,心脏也可以耐久工作。看来,Audionet在设计线路时把所有最重要的地方都想到了。
 
         或许,以上我所说的Audionet设计优点,很多厂家也都这么做。不过,当Bernd 一边指着线路板一边向我说明时,那种感觉十分特殊,就好象一位很会教学的老师在为你一对一教学般,你很容易就了解其中精华。也因为如此,所以我对Audionet的这些设计感受特别深,同时也在不自觉中对Audionet的产品产生无比信心。
 
 
音量控制独具巧思
 
         讲解过程中,我无意间扭转音量旋钮,发现Audionet前级的音量旋钮触感相当特别,那是一种很轻柔的级进式波段开关触感。带着好奇心看了一下音量旋钮内部,才发现原来并不是波段开关,而是很巧妙的利用二块磁铁相吸所造成的轻柔波段开关触感。而音量大小的调节则藉由旋钮旋转时带动里面的一个洞洞盘,让光透过洞洞盘之后激活不同的电阻组合。这些排成好几列的电阻可以组成出很多阻值,藉以变换音量大小。我问Thomas Gessler,这么巧妙的设计是谁的手笔?他说那是Bernd 八年前设计的,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厂商也采用这种方法,但在Audionet的产品推出之前,业界好象没有见到相同的设计。
         虽然Thomas Gessler不好意思明说在Audionet产品推出之后才采用这种音控方式的厂家可能有抄袭之嫌,不过他也指出另外一项事实,他说他家的MAP多声道前级处理器中采用一种别家还不曾采用过的芯片,没想到MAP上市之后不久,他们就发现一家很有名气的厂商内也采用了相同的芯片,这让他们无法不「合理怀疑」有某些厂家一直在暗中注意他们的产品。Thomas Gessler说Audionet的规模远比那家有名的厂家还小,如果真的那家厂是跟随他们的设计,他们将感到十分骄傲。从这里也显示出Audionet设计能力的优越。
[upload=jpg]Upload/2005119120292264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91203680459.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