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 线材轶话(三) [复制链接]

1#
线材轶话(三)
佟彬

于无声处响惊雷·多N未必最靓·澳洲处女铜矿的精灵·超时空(SPACE&TIME)·quantum CD

   就在线圣烽烽火火、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个全新的美国品牌悄然踏入中国广州市场。结合部还是当年的兴昌。
   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面对线圣的成功和压力,就经济效益考量,她必须在市场上争回一杯羹,社会效益方面,几年的营造,企业已拥有相当的知名度,决不能因商品的“匮乏”或“平庸”输掉面子,毁掉名气。她必须寻求有实力的品牌!这个时候,当时颇具名气的香港“太极乐队”的刘贤德(英文名,忘了)先生,作为超时空(SPACE&TIME)的代理,找到了兴昌。一阵寒暄、几番测试之后,两厢情愿的依托就敲定了。
   但超时空的首次面市,不在兴昌本店,而在广州达道路的至尊大都会。是时,大都会有意向音响名城发展,盼望着至尊的名实相符,第一步,就是精心策划、组织了一次大型的音响展,无意间让超时空抓住了一个挺进市场的机会。
   超时空的至尊亮相,很成功,每天都售出十几二十盒的线,模拟信号线尤然。并籍此几天内在广州烧友间树立了形象,赢得了口碑。超时空真的很幸运,戏剧性的是,这个幸运竟始于一个小小的误会……
   至尊大都会,音响展的头天。晨。细细的冷风挟着初冬的暖阳,迤俪入户,室内柔和的灯光,辉映着陈列室SPACE&TIME的大标牌,鲜亮、安详;或白、或灰、或青、或蓝、或紫的线材,蟠卧透明的吸塑包装里,昂扬的镀金插头,烁光熹微,传达着对周围世界的亲近……
客人来了,一个、两个;一拨、两拨;一群、两群……
   “请问,这条CD的型号,是CD机专用的吗?”人头撺动的展柜前,突然有客人举着一盒线大声发问。热闹的展室猛然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投向那高举的线盒、又移向正忙着的几个工作人员。
   “这……”店员楞住了:那是SPACE&TIME quantum系列中的一个型号:CD,信号线。是否为CD机专用,没说过的!一脸懵懂,他们也把眼光落在其经理身上……
   “是呀,是呀,这确是一条CD机的专用信号线。声音相当不错:音色润、定位准,又有速度感!”经理一脸笑容,走到高举盒线的客人面前,接过盒线,指指点点,和客人热烈地交谈起来。
   结果是可以预见的,这个客人终于被说服,买走了SPACE&TIME至尊展的第一盒线……
其实,这次展出的SPACE&TIME,只有两个系列,PRISM和quantum,包括信号线、喇叭线、同轴线、视频线,并没有什么CD机的专用线。但,就是这样一个误会,竟被店家合理利用,当天,quantum CD就卖出好几盒,以至最后将信号线的销售策略都作了调整:以CD为突破口,销售重点由原定的PRISM移向quantum。
   这之后的半年,超时空SPACE&TIME便由一个无名品牌,逐渐成为了全体发烧友的至爱,市场的宠儿:quantum CD取得了惊人的营业成绩,其“大哥”quantum CX,定价¥1100元的信号线,也走势喜人。
   这两款信号线,是搭配着走的——只要你玩前后级。CD在前,CX在后,这个组合,温润、细腻,厚实、丰满,既有良好的瞬态,又有相当的平衡度,当时的实际成交价,一般在¥1600元左右,性价比很高。
   后来有好奇者解剖了这两款线,惊奇地发现,它们都没有见惯的屏蔽网,绝缘体包裹着的是两条独立的单枝铜线,直径不过0.6㎜左右,CD甚至还要小些,更离谱的是导体纯度,竟自称4N都未必达到!这样的线,为什么会有靓声、有那么好的表现力?背景怎会做得那么静谧?
   超时空的回答呢?在人意料之外。
   屏蔽,为了防止电磁和射频干扰,在许多应用上特别重要,但屏蔽未必总是有效,甚至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屏蔽如果被穿透,其中的电磁和射频能量,就会产生或高、或低的干扰电压,对导线传输信号产生可闻的影响。鉴此,对付电磁和射频干扰,要么采取切实的屏蔽手段与以杜绝,遮遮掩掩,防点漏点,不如不用,而另择手段。Quantum CD及CX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理念的产物。
   “将导线按一定的结构扭合,因‘共同方式排斥原理’,抵消了所有最坏的射频/电磁干扰能量。” 超时空有点含糊其词,不过,有些提醒倒没有忘记:“这种原理在信号线长度少于12英尺时非常有效,但对更长的线或高电平射频能量环境,不推荐这种设计。”
   至于导体的材质、纯度,也没有过多的介绍,倒是比较强调所用铜材的出处——来自澳洲的纯正处女铜矿,是当今已知世界上纯度最高的三个铜矿之一。“我们采用一个独有的退火步骤对纯铜导体作进一步的软化,以加强它的导电能力。它们比那些所谓的6N铜的电阻力还要低呢!”这,就是当时超时空的“牛气”——“多N未必最靓”,这是当年对发烧友心灵最大的冲击,毕竟,这是个刚刚被“摸索、证明、树立”起来、之后一直未被怀疑过的信念呀! “银瓶乍破”、“石激平湖”,发烧友们呆了!
   ——对于相同的传导量,实芯较多股的传导能力更佳:关键在于多股线较易氧化而带来的阻力损耗:
   ——实芯线拥有超级的相位连贯能力:因为多股线被氧化后会形成半导体或类似二极管效应;
   ——相对而言,实芯线较多股线的背景要“黑”、要“静”,由于组织不严密的多股线会产生额外的噪声;
   但“趋肤效应”呢?
   “我们有一个独创的数学模型,在单枝导体直径与特定频响范围之信号流量,选择一个最佳的直径。”这,到底是超时空的滑头狡黠,还是她的睿智灵活?
   广州烧友有个特点,不事空谈,不究死理,眼见为虚,耳听为实。A、B比较,一切,“耳朵收货”。
   被测试的对象,是市面上能找到的其他品牌的信号线,价格大致相同、材质、纯度、结构异,超时空的主将是:PRISM系列的11、22、33、55,还有PRISMCD和RSC CD。
   严格意义上说,除PRISM11是“双芯双塑”单支线外,都带有相当密度的屏蔽,芯线或单支或多支,RSC CD更是方芯铜结构。但都有音色甜润、醇厚,音乐线条流畅,音场宽阔、清晰,灵动、亲切的特点,与其它品牌,就性价比衡量,是输少赢多了,但自我比较,类似quantumCD、 CX结构的PRISM 11,“架子”可就丢大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倒是PRISM33、55和RSC CD。
   PRISM33,使用镀银屏蔽7股纯铜线芯设计,配合“航天聚乙烯”绝缘外层,低频丰满结实,动态凌厉。PRISM55,双单支、双同轴设计,与33采用同样的屏蔽、绝缘方式,音色柔媚、细腻,醇厚、通透,音乐味尤为浓烈,比它高级的quantumCD、 CX,基本上没有取胜的把握。方芯铜系列的RSC CD,简直就是一路高歌!
   自己比较,无屏蔽的单支线,并没优势!发烧友偷笑了:除非荷包羞涩,买超时空信号线,还是不宜挑无屏蔽的单支线的。
   这是1996年的结论。
   96年之后,细心的发烧友又在超时空的资料上发现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以前高叫“多N未必最靓”的它,竟在新出乃至已出的许多系列、型号的线材上,冠上了高N之名,象前面的11、22、33、55之类,都是6N铜材!无形中,给人自打嘴巴的印象,这,难道就是所谓“美国人的幽默”?在认真的前提下,象她超时空,“多N肯定最靓”,关键是,得配合点什么——这是广州发烧友比较其它线材,通过主观听音比较、评价,并在其散布的只言片语中,抠出的结论。
   超时空有套区别“它人”的衣服——“航天级聚乙烯(aerospace polyethylene或叫Aero-PE)”。在单位长度中,阻抗(Z)几乎是最小的,尤其是静态电容,每英尺仅在9pF到32pF之间,为当前所有同类线材的最低直!至于数字是否确切,作为一般用家,是难以量度的,盲听比较,其低频的质、量、瞬态表现确有独到的地方。
   难道,线材的被覆材料、或说绝缘材料的电气特性,是影响低频表现的关键?因之前许多厂家都在聚乙烯、氟塑材料上打主意,而超时空采用“独有的”“航天级聚乙烯(aerospace polyethylene或叫Aero-PE)”更加引起了烧友们的注意。据说,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较低的电介吸收率、较高的电介宽容度,还有相当好的弹性,比较铁氟龙(Teflon),其挤压、封装温度要低得多,被包裹的纯铜导线,于是有机会保持最初的退火特性,避免了导体因封装绝缘层(被覆)引起二次退火导致的组织畸变,也就避免了因此在传输信号时造成的畸变或失真。
   “航天级聚乙烯”的应用,降低了“静态电容”量,给超时空奠定了一个“低频表现过人”的基础,这是确定的了,其同时发明的“方芯铜”结构,一定很好地解决了“趋肤效应”的问题,“和谐合金”更是线材的极至,也是其音乐性、音响性标新之所在——这就是广州烧友的悟性!
   所谓“方芯铜”,其实可以望文生意,就是导体截面呈长方形的铜材。据说,在传输高频信号的时候,相对于圆导体,其导电面积要大些,因而对信号的损耗会小些,其表现力自然就较采用圆导体的要好得多。理论推导正确,实际传输是否如此?还是那句话,发烧友是无法验证的,但其“方芯铜”系列,比如RSC CD还真的比同价异牌的信号线要优越些,性价比也高一点。
   至于“和谐合金”,就有点玄了。超时空自称,其物料是“破天荒”与美国太空署合作取得的。“根据美国加州的Smith Laboratory Incorporation实验证明,“和谐合金”的导电量比现今市面上所有发烧线为高,导电效果远胜8N纯铜,无论空气感或超低频、音场和定位均有极显著的改善”。这种物料被用于其Rectangular Solid Core“方芯铜”系列上。这里面就有一个潜台词,因其质高,也就价贵。自然受众机会就少了。笔者有幸,碰过它三款:喇叭线RSC Master 5000(G2)、信号线RSC Prime 1000、RSC Reference 2000。
   一天,刚好在兴昌作客。来了个客人,据说是在大亚湾从事公安工作的,进门就要人家把店里最好的系统搭起来让他听一下。我们一听都笑了,摆在面前就有一对澳洲的红宝石,定价12万,钢琴烤漆,双10寸(?)三分频哑铃式设计,五个单体都是丹拿,箱体高度2米12。
   “你想听这一对吗?”店家礼貌发问。
   客人一看,有点傻眼“喔,不,不,不!我只想找套书架。”
   细询,也就是3万元左右的消费。
   一番比较之后,终于选定了这样的组合:CD机,马兰士72,功放雅骏110/120前后级,喇叭思奔达S2书架箱。线材,一律超时空:CD到前级信号线RSC Prime 1000,前后级之间用quantumCX,喇叭线RSC Prime 1000,玩双线分音。不料,在打包前一刻,客人突然看见了橱窗里的RSC Reference 2000,便问选定的P-1000与这R-2000有什么区别。店家告之,价格几乎差一倍,当然,音乐性与音响性也不可同日而语。客人似乎不信,要求试试,店家不知有心还是无意,劝说:“不要试了,不然,会听到耳里拉不出来的” ,弄得客人非试不可。  
  于是,弃P-1000不用,而改R-2000。当然,信号线的连接顺序也改了一下:R-2000到quantumCX。
   比较聆听重新开始。
   本来,原来的组合无论音色还是音场、分析力都不错了,换上R-2000,人声、乐器的质感更加强烈,音乐线条感更加清晰,平衡度更好,最吸引人的是,低频的质与量竟让人不大相信眼前的是一对6寸两分频的书架箱!让在场聆听的称奇不已。实际的改善、提高与挥金而让周围人眼羡的虚荣,组合成一种另类的满足,这客人也只有“埋单”的份了——不过,是舍quantumCX,留P-1000。
   喇叭线RSC Master 5000(G2)呢,透过透明的的被覆,可见其棕红色的导体。其自我介绍,那是14支和谐合金方芯导线,采用超高频宽及螺旋集合结构,具有极低的容抗和感抗。自诩:声音的准确度和透明度,都是超凡的。
   也就是它,起码有两三年在朋友的系统服役,让我等音乐、音响爱好者确切体会到了好导体、好结构、好被覆有机结合的魅力。当然,那套系统也不简单:CD转盘:Krell MD-10 Signature,解码器:Krell Studio Signature,前级Jeff Rowland Design Group Consunmmate,后级:Jeff Rowland DG Model 8,音箱就怪了,是朋友用全套JBL喇叭自己设计制造的8寸三分频落地箱(问及为何,朋友总是一脸无奈:洒向人间无心仪!这是题外话了)。永远忘不了的,是接上M-5000G2S之后帕瓦洛蒂的声音。那种真切感,在这里描绘起来,无论如何都是浅薄的。而陈敬航在《音响技术》1994年8月号上的描摹,也显得那样的无力:“我的系统目前的接线已换上RSC Master 5000(G2),整体音色是浓淡得宜,音像线条明朗,场感丰富,质感强烈,并无显著缺点”,一年后,也就是在1995年7月,他又在同一刊物上,补上了这么一段:“熟透了的RSC Master 5000(G2)喇叭线,已一洗新线时的缺点。高频延伸力之佳,已超越我沿用的银线,并且通透自然,甚富光泽。它的音场重整能力,在新线时已有上佳的表现,run-in之后自能更上一层楼。重播钱舟奏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或Horowitz的舒曼,感染力之强,令我开始领会前辈‘这条线很有感情’所指为何。”
……
   超时空在广州市场的切入,加深了发烧友们对线材导体纯度的认识,明确了导体结构、被覆材料的重要,但,道理何在?它是说点瞒点,就在发烧友们为此挠头、生气的时候,一个新品牌,又杀入了广州,同时,带来了系统、全面的理论,并以此为据,铺向全国市场。
要知端的,下回再述。


(笔者注:本文述事过程中牵涉的商号及个人,俱为真名实姓。然,付印前并未先行告之,实为不敬,但望理解记事述人的无奈,予以原谅。笔者籍此向所有笔墨带到之商号、个人致敬。)
分享 转发
TOP
2#

原文由本人发表于《影音视界》April 2004

线材轶话(一)
佟彬

●引子
2月27日,小许代表编辑部向我约稿,介绍一下音响线材,甚或测试报告之类。说实在的,音响设备的评论或测试报告,不好写,而以周边设备尤其是线材为最。器材,大可比较线路、采用元件、结构等共识性的要素,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一根连线,不外绝缘体包裹着若干导体,可比性不强,说它如何改变系统音色,改善乃至提高了系统重播的表现力,别是“皇帝的新衣”吧。好在,目前,向音响或视频发烧友传达这一信息时,已不再被视为“痴人说梦”,但,谁又能说通、说透“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呢?
于是,我想,倒不如以求善的心态,借助《影音视界》,在闲聊中回忆发烧友对线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而灵活运用于系统搭配、为我所用的经历,搜罗十几年来围绕其间的趣闻逸事,进行归纳、推理,看能否抽象出一丝半缕的“真理”来,对发烧界做点小贡献?

●广州烧友的惊讶·DENKO(登高)·CARDINAL(红衣主教)
中国大陆发烧友接受音响线材,应以广州烧友为先,广州烧友对音响线材的认识,始于一九八九年。是时,大部分烧友们刚从将大口径喇叭置入大木箱、大水缸、大纸箱的大音柜创作中沉静下来,正垂涎于美国狮龙、日本键伍等落地组合,而一小撮已另起炉灶,流连于LP机(或卡座、收音头)加合并式扩大机加两路(或三路)两分频音箱这样的另类搭配了。这种搭配虽因整体形象委琐而为大部分人不屑,就音色和表现力而言,比较那些组合方队,却要好许多——但,这仅仅是“一小撮”的共识,组合派是不服的,虽然也口口声声道“好”。
难道,这样的组合真的没什么作为吗?
另类们挠头搔须,对着面前被开膛破肚的功放、音箱,苦思冥想……面前的烟灰缸,满躺着横七竖八的烟屁股,两指夹着的那支,伴着炽热的电烙铁,长灰垂垂、轻烟袅袅,作着无谓的自燃……
这时,起义路冒出了一间经营音响器材、元件、CD的小店——兴昌电器。店家告诉那被视为“一小撮”的烧友们,所有的组合包括另类组合,应该是合理的,但,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在这种器材集合中,应该重视喇叭线、信号线的地位。目前所有的喇叭线、信号线,似乎太“求其(粤语:不经意、随便)”了。原来,在讲究的音响系统中,是有专门的喇叭线、信号线的。用与不用,大相径庭。
“会吗?” 烧友们带着悬念,带着疑惑,带着看笑话的心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起义路,来到了兴昌。毕竟,当年,兴昌,在所有玩音响的人心里,还是有地位的。
兴昌此刻,也早将器材就位:烁亮的牛眼灯下,JVC合并式功放硕大黑亮,CEC930唱机上,静卧着一张新净的黑胶唱片,泛着粼粼的光泽,胡桃木、八寸三分频的燕飞利是,一左一右,雍容静立,最吸引目光的应数那台镭射激光唱机(品牌已无从查考),就连那翡翠牌留声机、华强卡座,也因此显得那样的高洁,毫不客气地吸吮着人们的敬意。
“器材大家都见到了。现在的喇叭线、信号线也是大家都在用的那些。我们先听点东西吧。”店家说着按了一下华强的播放键,然后退到一边。
“我本想跟你,淡然去……”音箱传出了徐小凤醇和、优美的声音。
一曲下来,烧友们都痴痴的,每双眼睛都闪着羡慕、肃然的光。店家把机器停了下来,笑问大家:“好听吧?”
你的器材那么靓,当然!烧友们频频点头。
“我们换对信号线再听一次。”说话间,店员已将华强与JVC的连线换上。徐小凤的歌声再次响起……
这次,烧友们的眼睛都圆睁起来,有的还微微张开了嘴。
太离谱了!换了一对线,整个重播效果竟有巨大的差别:原来还听出声音是两只箱子发出来的,现在人声竟脱离了音箱,在它们中间,有形有款;徐小凤的声音更加醇和、细致,相对起来,之前的声音是那样的硬锐、吵耳,竟把她吐字、换气的细节都抹掉了……
“怎么样?是否有变化?”店家在烧友的默认中,拿出了一截与刚换上的一模一样的信号线,传了下去。
“这是一条专业的音频信号线。来自日本,品牌D-E-N-K-O,中文名称‘登高’。型号是1×301/0.05,绰号‘红衣主教’。用料:ESC-OCC优质单结晶体无氧精铜,99.997%超高纯度,同轴式设计,高密度(80%)织网屏蔽,能有效排除电磁和射频干扰,外径8毫米,最适合做过机线。”
现场表现超乎想象,店家的介绍准确、简练,这个身披珍珠银袈裟的“红衣主教(CARDINAL)”,一下子赢得了无限的敬仰,从此深入人心,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了市场的宠儿。这在广州音响器材推广史中,与“穷人的劳斯来斯(另外一件有关CD机推广的)”事件,合为几件发烧美谈,一直被津津乐道,是为“红衣主教登场”。
当然,这次不仅仅是“红衣主教”的登场,准确说,是“DENKO(登高)”的全面亮相。
DENKO(登高)线,几乎涵盖了音、视频系统中的所有连线类型,音频用线有喇叭线、同轴信号线、平衡信号线、同轴数码线等,视频线有同轴影像线、S端子线、射频线等,还有各种规格的电源线。其所用铜材纯度的不同,又分若干系列:ETPC电解工业铜系列、OFEC无氧电解精铜系列、ESC-OCC优质单结晶体无氧精铜系列。
店家乘兴对登高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后,紧接着又换上了OFEC无氧电解精铜系列的另一款信号线:1×7/0.40,型号“SKYLAB-308(太空实验室308号)”,与原用的一般信号线比较,总体的提高依然是可闻的,但与“红衣主教”比较,其差距又是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出来的。为什么?比较其结构,两者大体相同,就屏蔽性而言,似乎“太空实验室308号”还要严谨些,它在同样密度、半镀锡的铜网下,还附加了一层铝片!怎么会连背景都输得那么惨呢?!于是,不约而同归咎为材料的纯度问题。可巧,当时登高还有两款规格一样为2×50/0.08,但分别采用OFEC无氧电解精铜、ESC-OCC优质单结晶体无氧精铜的平衡线,前者名曰“TRANSLINK(特灵通)”,后者绰号“NEW VOYAGER-08(新航行者8号)”同场竞技,无论音场、层次、定位、质感、细致度、平衡度都有明显的差异,发烧友戏言:都是徐小凤,后者养精蓄锐,抖擞登场;前者则三日无茶饭,有气无力,筋都抽掉了。导体的纯度真的很重要哦!这是当年发烧友们比较、探索出来的又一个稚嫩的经验。
此间,烧友们还换了许多型号的喇叭线进行比试,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当年,登高比较有名的喇叭线有几款:ETPC电解工业铜系列有2×90/0.16,透明银,扁平体,全镀锡,外直径5.0×10.0mmΦ,当年售价应不到20元/米,性价比很高。据说,此线(一卷100码,合91.5米左右)曾有过一天零售三卷多的记录。另外还有两款OFEC无氧电解精铜的比较叫座,“新月伴7号(NEW MOONRAKER-7)”2×780/0.08和“太空战士(SPACE TERMINATOR)4×328/0.08。“新月伴7号”华美、细致,三段平衡,线径适度,加上透明粉红的着装,一下子便赢得发烧友的青睐;“太空战士”,其实是根四芯线,专为玩双线分音(高、低音分离)设计,特点是层次分明、定位准确、音色真实、自然,虽拥有12mm外径的腰身,仍柔软如柳,一度成为了双线分音的必备。
登高中,还有一款当时特为国际声乐鉴订标准及测试音频效果而设计、即使在今时今日仍不失为一条好线的喇叭线,名叫“太空玉麒麟”,也叫“超级大水喉”的。材质ESC-OCC优质单结晶体无氧精铜,双芯同轴设计,每芯由90支0.12mm、70支0.08mm和7支0.254mm的圆导体绞合,附加水线及超高密度独立镀锡织网屏蔽(密度90%),采用多元脂保护膜及100%覆盖铝片,辅以微型纤维及介质导向棒,总外径达16.4mm。就材质和结构而言,当时发烧友们都不怀疑它是一条拥有皇者地位的好线,但面对其300多元的售价,都只能伸伸舌头,留恋而又无奈地离开。
不过,最终还是有敢吃螃蟹的。
此君名叫周秀章,是个喜欢将好东西拿给大家分享的人。当时他拥有JBL 250Ti LE音箱、“斩崩刀”前后级、先锋CD机、LD机及巴可投影机等名贵器材,却不独自陶醉,经常把它们拉到一些大专院校,开古典音乐(视听)欣赏会,自己既做讲解又做DJ,还是免费的,上世纪90年代初在广州五山一带和中山医上大学或做教工的朋友,应对此人有一定的印象,当时的媒体也有相当的报道。兴昌也因此注意到了这个人,且满怀敬意,总想找机会和他交朋友。也是天赐良机,一日,周先生果然跑到了兴昌,来找好点的喇叭线,增加做秀效果。
有朋自远方来,店家热情接待自不必说,推荐的喇叭线就是这条“太空玉麒麟”。
但周生却不以为然。最后,似乎赌起气来:“你这么说,就试一试。我掏钱先剪六米,马上做一对,就在你店里现场听听。如果没效果,你得原银奉还!”
店家却笑盈盈应答:“可以试试。不过,我不收你的钱先,如果满意,你再决定。”
此时的兴昌,已在西场电器城开了新点,商品也“鸟枪换炮”。这次与“太空玉麒麟”共舞的,有英国的“雨后初晴”、新西兰的“柏连诗”、法国的“美格”转盘加解码,一律的大家伙。当时听的是的卡出版、苏提指挥的“贝九”第四乐章。结果怎样?铜管乐器,光辉灿烂,嘹亮而又润泽;大提琴群活脱面前,温厚、饱满;低音提琴,雄浑、低沉……一切都是那么有质有量,形体感又是那样的强烈……
“得、得、得!真的好厉害!,我买!给我再剪四条六米的!”
怎么会那么多?那么长?这次轮到店家吃惊了。
“我玩双线分音。做秀用。这是最经济的长度了。”周先生笑答,“另外这三米的一对,我在家听。”
最后店家破例给了他一个极优惠的价格。双方也通过这次的接触,结下友情,成为好友。这是题外话。“太空玉麒麟”则因周而频频亮相,并为高级发烧友认识,既赢得了口碑,又赢得了市场,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
专业音响线材对系统重播效果的作用,自此日渐被烧友们认识、接受,而音响线材在音响发烧友心目中的地位也逐步确立。
登高,作为中国大陆音响发烧友认识线材的启蒙者,的确有“布道传教”的贡献。它品种、系列齐全,且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切入市场,烧友们只要愿意,个个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喜好和能力,把它请到家中,让其尽情表演。就此而言,它确实堪称“红衣主教”。我以为,这是发烧界应该铭记的。

混沌初开,接下来的趣闻逸事可就更多了,那情形,真如古人所言“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你看,日上中天,水波泛碧,粼粼的波光折射入户,窗外纷繁的竹影投在墙上,随着太阳的移动,那投于墙上的竹影,又争先恐后,作着攀缘的游戏……只是,烧友和线材、线厂和市场,谁是中天之日,谁是墙上竹影,怕很难说清楚了。
要知端的,下回再述。

(笔者注:本文述事过程中牵涉的商号及个人,俱为真名实姓。然,付印前并未先行告之,实为不敬,但望理解记事述人的无奈,予以原谅。笔者籍此向所有笔墨带到之商号、个人致敬。)
TOP
3#

线材轶话(二)
                  佟彬

抢滩失败·天仙配(TRANSPARNT)·背着神秘匣子的信号线

时序已到93、94年。
登高逐渐打开了市场,站稳了脚跟,开始名利双收,惹得不少线材制造商的觊觎,其中最瞩目的是MIT和天仙配(TRANSPARNT)。作为当时广州最有名的发烧店,兴昌理所当然被他们看上,成为抢滩中国大陆市场的第一桥头堡。
兴昌此时,也正寻思增加品种、扩大销售,尤其是本低利厚的商品。线材这块,登高固然能招徕客人,带来一些利润,但毕竟是低价商品,绝对值并不高。
机缘巧合,天仙配捷足先登,与兴昌一拍即合,抢占了“第一桥头堡”。
天仙配(TRANSPARNT),无论什么线,都背着一个或大或小的匣子,很特别。好奇问之,答曰:神秘盒子。再究,得到的是神秘、深奥的一笑:滤波网络。作用何在?用以滤除音频传送时多余的高频成分,令重播更为真实。是时更有传闻,天仙配的设计者是一女士,原为著名品牌MIT(虽然当时的中国烧友似乎没几个知道这“著名”品牌)的设计者,后来离开MIT,另起炉灶,然后便世有天仙配。关于设计、制造,据说更为严谨,是在相当细致的聆听试验基础上,通过高精度测试系统检验之后,才定型生产的。它的定价很高,印象中当时比较低的信号线、喇叭线都要3000多人民币一对。
玩惯电路、抓惯电烙铁的烧友们一头雾水了:他们无法理解,在音箱的分频器外面,再背个分频器——哦,滤波网络——怎么就会“令重播更为真实”?道理何在?什么是“音频传送时多余的高频成分”?猜疑与好奇,使他们常常把眼光投在那神秘的匣子上——它尊贵地供在明净、严密的玻璃橱窗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试听一下?又没这个服务,买回家试试,那几乎耗掉一年的工资呀!谁敢贸然而行?终于,天仙配,让烧友们在疑惑中收手,在其昂贵的价格前却步,在不作为的“服务”面前,失去了信心……就这样,有幸抢占了“第一桥头堡”的天仙配,却无辜遭遇“滑铁炉”,第一次的抢滩,不战而败。而与它貌似的MIT,在那段日子里,据说,也没占到什么便宜。至于后来,它们在力高、红裳等后起之秀的拥簇下,终于成龙、成凤,直至今天,终究在中国大陆市场占到了应有的地位,这是后话了。

西场破袭战·在实践中寻求完美·线圣(audioquest)

西场电器城。
就在兴昌对着那天天赖在货架上无何奈何的天仙配挠头的时候,离它几步之遥的一间“豆丁”店的陈姓小“老细”,天天喝蜜一般,偷着乐——他在卖的一款叫线圣(audioquest)的喇叭线,每米350元上下,简直卖疯了!
这是一款可作双线分音的喇叭线。型号:Midnight 2,青蓝,暗调,选用FPC纯铜,横切面11 awg-4.14m㎡。与登高的“太空玉麒麟”比较,第一,赢在血统,美国制造。器材向来都是欧美的天下,事实上,综合比较,日本器材在这方面,没优势,以此类推,有机会选择,日本制造的线材,一定次之。第二,它的线身比较柔软,不象“太空玉麒麟”那么硬,都卖300来元,为因线体之硬,往往要预留几十公分、甚至一米,客观上增加了支出,第三,比较音色厚润度、场面开阔度、定位准确度,Midnight 2较“太空玉麒麟”,毫不逊色,甚至有的地方还较之优越——“太空玉麒麟”的皇者地位,顷刻被撼!头马落败,登高的辉煌不再,开始由至尊步回平凡。这就是行内一度笑言之线圣西场破袭战。
而audioquest此刻,并未满足破袭战的小胜,尽谴旗下的喇叭线、音频信号线、视频信号线、同轴数码线、光纤数码线,铺天盖地压上来,且拉开战线,渗透广州、番禺音响市场各个角落,同时,打起“极品”、“完美”的旗号,在媒体上大肆炒作,直至“天书上榜”……
audioquest,似乎一夜成名,向来沉稳的烧友也突然赶起了时髦,动辄线圣。
……
audioquest,其实是美国人Bill  Low在1980年创立的一个品牌。严格意义上说,此君也是个“焊机党”,在上学的时候他就帮同学“摩机”创收。进入社会从事音响器材的贩售,一直没什么成绩。1960年的一天,他突然发现,日日面对的系统突然好听了些,比较,竟是自己新接的喇叭线的作用,再比较,又发现,缘自这根新线的材质纯些!系统重播的音色与连线的材质有关?由是,Bill开始了倒腾音响连线的历史。
1978年,Bill与人合作,用435股李兹结构的导线扭合,做了一对喇叭线,获得巨大的突破,两年后在日本,横扫九州、四国。1980年,他又做了一对四条导线螺旋扭合的粗线,发现性能超乎意料的理想,明显优于同样四条导线作两对扭合的方式,后来,他进而在一条音响线中增至六条或更多导线排成一圈,效果竟步步升级……由是,audioquest的标准、结构确立。
看来,美国人早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就发现音响连线在重播系统中的作用,八十年代就有比较成熟的、小有规模的音响专业连线的生产。audioquest,译之“线圣”并不过誉,广州烧友的趋之若鹜,也就可以理解了。
登陆中国市场的audioquest,不仅门类齐全,还有成品和散线的选择,价格:盒装成品线,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散装线更从几十元起步,给用家留下了相当的选择空间。
印象,在便宜系列中,audioquest较出名的线,除上面提到的散装喇叭线外,还有几盒信号线,名称有叫“红宝”、“蓝宝”的。最深刻的却是一条散装信号线:Jade,外号翡翠还是绿宝,倒忘了,反正是翠绿的线身,售价也就那么几十元,竟也做得音色平衡、顺滑自然,还有相当的动感和弹跳力,和它的几个大哥比较,就性价比论,竟差不到那里去。据说,它还是广东人说的“北方”烧友认识线材的起点,其贡献,恰如之前登高的“红衣主教”。
毕竟Bill是从喇叭线钻起的,其在行内出名的还是喇叭线。结构上,一般都采用多根李兹线作同心圆环形均布,线身较粗,相对也较硬。如果剪散线自己做,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一大匝相对独立的线芯扭为一股,接于喇叭插头上:钳压,很难找到与之相配、孔大而柔的插头;焊接,一大驮子的线和插头绞在一起,散热很快,非大功率烙铁不足以完事,好不容易焊紧了,线与插头结合部附近的绝缘层也碳化得差不多了。更要命的是,这样的喇叭线,中高频不仅不靓,甚至还撑不起来。这个时候,都不知道怪线不好,还是怨自己的工夫差!难道,这喇叭线非那么粗才行吗?真要这样“无人性”?广州烧友又开始提出问题了。
Bill毕竟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设计、制造者,也许,其在制造过程中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之后的短短两年内,audioquest竟进行了几次瘦身。典型的要数其引以为豪的喇叭“线王”Clear了。
第一代的Clear硕大浑圆,人称“大水喉”,第二代则利用6N铜材减肥,消了半圈,第三代的ClearⅡ又瘦了半圈,其声音不仅自始至终保持一贯的动感和弹跳力,而且越来越细致可人,音色的纯净、通透度还有长足的进步。当时媒体断言:若言一、二代的Clear高频处仍有少许沙石的话,ClearⅡ则去芜存菁,不带半点瑕疵,若然制线的物料无突破,在可见的将来,它可以稳坐王位矣!
这一转变,也给发烧友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未必越粗越好声,但也强调了这么一个结论:N数越高声音越好——维持、强化了之前登高带给烧友的第一印象!
果真如此吗?
接下来,市场上又出现了两个品牌——美国的超时空(Space&Time)、日本的古河(FURUKAWA/FURUTECH)——各以自己的制作与执着,作出精妙的诠释……
要知端的,下回再述。

(笔者注:本文述事过程中牵涉的商号及个人,俱为真名实姓。然,付印前并未先行告之,实为不敬,但望理解记事述人的无奈,予以原谅。笔者籍此向所有笔墨带到之商号、个人致敬。)
TOP
4#

我发现论坛有个现象

某个东西一出,平测也不错,卖的就很好,过1、2个月,就有出2手的。

再出新的,过2个月2手也出来了。

要买的话不妨等一等,2手的能打6-8折呢,正好也煲好了!哈哈
TOP
5#

吹NB不上税,一开始都连送带折的送给试听的评委,.评为也乐意那人嘴短说好听了,哈哈.现在对国内这些什么评测什么新技术新花样翻新一概不看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