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321|回复: 807
61#

忘了估计大约的价格了,如果参照现在的顶级的分体CD价格,加上顶级CD转盘和顶级LP唱盘的差价,再加上原子钟的价格,再加上一些研究开发成本和利润,就会是大约的最终销售价格了。
TOP
62#

Raxel 在 2005-11-20 14:05:16 发表的内容
原子钟就不要了,现在superclock 3可以达到0.Xppm的水平,已经很好了.再上去的话,提高一点点,售价就飞起来了.



“提高一点点,售价就飞起来了”这个一直就是HIEND级产品和HIFI的差别所在。而要达到“极限效果”这个要求,这“一点点”恐怕省不了,而且现在售价达20多万的分体时钟也已进入了国内民用市场,恐怕不能说它没有人耳可闻的效果提升。
有许多录音师,器材设计者,发烧友为这“提高一点点”,干出许多不可理喻的事来,比如说不久前一个香港发烧自造的“超导喇叭线”。
TOP
63#

我还没听过高档的DVD—AUDIO机,现在能接触到的基本都是全兼容机。用来和几万元的SACD机比,不能代表两者的差别。
如果就用全兼容机来比较SACD和DVD—A,好象不但对SACD不公平,对DVD—A也不太好;因为一台三分二价格的CD机都会比全兼容机好声了。
TOP
64#

关于这个“柔化”而引起听感改变问题,昨晚也现场问过大草和LEO,他们解释是所使用的SACD机的问题,好的SACD在好的SACD机上播放不存在这问题。
TOP
65#

他们并没有说“SACD音质不佳”这句话,只说了“有些制作不好的SACD音质不佳”。
倒是说某些SACD设备播放SACD音质不佳:)
TOP
66#

这个贴子的讨论已经引起了香港的SACD制作中心的LEO FUNG先生的关注,他和大草昨晚在网友聚会上现场向大家讲解了很多关于SACD的问题,大约归纳如下:
1:SACD的DSD技术肯定比音频CD技术先进,制作得好的SACD唱片声音也比音频CD优秀。但市面上的SACD唱片声音并不都比CD优秀,SACD仍处于起步阶段。
2:DSD技术的来源
因为模拟母带声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退化,唱片公司一直希望能用数字技术保存这些母带,而之前的音频数码技术未能达到要求,LP高频延伸可以达到4万Hz,模拟母带可以达到6万Hz以上(这是LEO的原话),所以开发了DSD技术。而SONY和PHILLIP认为这种技术可应用于民用唱片市场,于是开发出SACD。
3:现在的DSD转换设备更适合于AD转换,不同制式间的DD转换问题比较多,只有部分厂家解决得比较好。
4:现在的DSD还缺乏足够的专业录音制作硬件支持
记录暂时只支持到8轨,即将开发的也只支持16轨。而现在的专业录音室一般都要求48轨以上的录音输入。
现在用于录音后期制作的专业图文音频工作站还不支持DSD技术,需转换成PCM格式编辑。
5:现在除少数厂家外,所生产的SACD播放设备还未能达到要求,这也是播放效果不夹的原因。(其中被点名的包括全兼容机和SONY的SACD机)。
6:顶级的SACD播放器中,有些确实是使用了PCM技术,但这些设备在播放SACD唱片时表现仍然优于播放CD唱片。
7:LEO本人和大草都认为在目前的两声道系统,LP听感上仍优于SACD。
8:DVD—A现在听感上和SACD风格不同,声音效果也非常优秀,但没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大草先生更直接说:DVD—A已宣告死亡了。
TOP
67#

我也不知道,24轨DSD录音设备是那家开发的?
TOP
68#

所以说你要“留意一下主流的唱片公司所使用的录音设备和流程”:)”和你想的正好相反,并不是只占北美唱片市场8%的古典音乐需要这么多轨的录音。
最简单的例子,EAGLES的告别演唱会(昨晚很多网友都欣赏过了)录音要用多少轨?这个录音对后期编辑的要求如何?现在的全DSD技术能制作出比这个优秀的多声道录音吗?
脱离了主流市场的需要(买包括买方和卖方)当然就红不起来,这个还需讨论吗?
TOP
69#

Raxel 在 2005-12-3 12:31:38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2-3 12:07:32 发表的内容
所以说你要“留意一下主流的唱片公司所使用的录音设备和流程”:)”和你想的正好相反,并不是只占北美唱片市场8%的古典音乐需要这么多轨的录音。
最简单的例子,EAGLES的告别演唱会(昨晚很多网友都欣赏过了)录音要用多少轨?这个录音对后期编辑的要求如何?现在的全DSD技术能制作出比这个优秀的多声道录音吗?
脱离了主流市场的需要(买包括买方和卖方)当然就红不起来,这个还需讨论吗?


Eagles告别演唱会是哪个?Hell Freezes over?那个乐队重组演唱会?这个我的确不知道是多少轨的,请告诉我是多少,哪里获得的信息.

在多声道回放系统成熟之前,SACD不会在主流市场取代CD.这个不是已经讨论过了,而且在这个市场LP已经被淘汰了15年以上了,现在主流市场介质就是CD一个,如果你要讨论主流市场,那么我们还不如讨论网络下载销售了.


自己买张DVD来看看就大约知道了,用多声道系统不知道这个录音倒是比较少见。
之前大家都已得出明确的结论“在优秀的SACD系统上播优秀的SACD效果比CD好”。
未能成为唱片市场主流的原因也讨论过了,世界上多数录音室未转用DSD设备这也是事实,我开始搞不清楚你想讨论什么。是“现在DSD技术已能满足现在唱片工业制作的需要吗?”
至于你觉得数字图文工作站是衰声根源,应该跳过,那么就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开发这样一个工作站,为什么这么多录音室都使用它。
TOP
70#

还是没达到“录音室最低48轨以上”的要求,而且仍然没有DSD的图文音频工作站。
请Raxel兄在质疑专业人事之前不妨留意一下主流的唱片公司所使用的录音设备和流程,就知道为什么DSD录音技术暂时未能普遍推广,一两个发烧小厂开始尝试和普及之间距离还是比较大的。
SACD要普及,必需要市场能提供价格合理大量品种“音质明显优胜于CD”的SACD唱片,总不可能要购买了高级SACD器材的消费者象你这样只听这些个别唱片公司的制作?所以LEO先生昨天也说过“今天的SACD技术肯定比CD优秀,但前途未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