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396|回复: 807
31#

felixcat 在 2005-11-18 10:00:47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1-18 9:43:15 发表的内容
D版的说法,没有经历,不敢苟同。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7 20:44:41 发表的内容,倒是有同感。制作精良的CD、包括CD机, 听上去丝毫没觉得有“偏冷”的问题。


我也没经历过啊。我昨晚拿出数张LP和CD来听,试图说服自己一定要听出邝版所描述的感觉。结果不管怎么听,怎么留意,还是觉得LP和CD音场、音色都同样逼真啊,真的没法子听出谁有“冷”和“乱”的感觉。我想这会不会是因为我去过的音乐厅的音色都比较冷并且音场都是比较乱的呢?




但是有人会同样以“没经历过”,指责CD有“数码味”、“冷”。我没有“经历”过,所以非常希望有机会去“经历”;不敢苟同不代表否定。有人会同样以“没经历过”,就会给出否定的结论。这帖子上很多这样的例子。凭空想象,高谈阔论,真是大开眼界。
TOP
32#

Raxel 在 2005-11-19 13:02:25 发表的内容
JWang 在 2005-11-19 12:31:19 发表的内容
今天买到两张45转的LP,呵,看到大家都在这里讲CD或SACD可以胜出LP,还要讨论来讨论去都感到可笑。


这里没有人在说CD/SACD胜出LP,而是有人在说LP胜出CD/ SACD,不要猪八戒倒打一耙噢.




完全赞同Raxel 兄对待问题的态度。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动机和目的。
TOP
33#

JWang 在 2005-11-19 15:29:47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9 15:19:40 发表的内容
依我之见,最好请录音师来参与讨论,不妨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不过,他们也许更想去搜罗母带^_^


我讲的清清楚楚,LP是我们可行的参考级的重播音源。母带不可行。当然重播的标准只是现场,所以我反对音响是艺术的讲法。




那么,你也可以否定音乐是一种艺术了。因为它只是声音。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音响的确只是机器。对于设计师和音响、音乐发烧友来说,它就是一种艺术了。
艺术----她包括人的智慧劳动创造出来的,能够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甚至包括触觉上美的、瑕意的、有思想启迪性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物质。
不知道这样定义艺术,是否客观完整?请指正。
TOP
34#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9 0:12:37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1-18 22:33:04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1-17 10:51:30 发表的内容
这张图是为了说明问题才画得稀的,如果按2.8224Mhz来画就看不清了。眼睛工作理和耳朵是不一样的,不适宜这里讨论。如果直接按公式来计算就会发现,在零点附近和峰值附近,采样后阶梯的高度差达几十倍之多。其实不论取样频率提高到多少,零点附近和峰值附近采样后阶梯的高度差是不变的。因为高度差(即梯度,极限就是导数值了)是由曲线本身决定,与取样频率毫无关系,复习一数学就知道了。

Raxel 在 2005-11-17 10:56:23 发表的内容
需要复习数学的是你不是我.把你上面的图横向拉长200万倍,然后用你上面的取样宽度去重新做一次,看看你能否捕捉上升的陡峭度.如果DSD连个正弦波都描述不好,那些写论文的都可以跳楼自杀了.DSD属于密度捕捉,在黑白显示器上怎么显示灰阶的?明白吗?

开心果 在 2005-11-18 10:20:54 发表的内容
把图横向拉长200万倍,它就不是正弦曲线了?
正弦曲线的特性会改变?

Raxel 在 2005-11-18 13:53:57 发表的内容
横向拉长200万倍,仍然是正弦曲线,但可以获得DSD取样频率所能获得的效果.DSD的取样频率是多少?2.828Mhz,你这个图在正弦波一个周期,取样了几次?大约是24次?就代表了这个正弦波的频率是118Khz以上.这个图不能形象地给你解释DSD是如何取样的.你的问题是DSD取样的时候是如何表示波的斜度的.我前面回答你了.光用黑点,白点,如何显示灰阶的原理你明白吗?

如果认为那个图正弦波的频率太高,那么下图是音频范围内的9938 赫兹的正弦波,完全按2.8224Mhz 的抽样频率绘制的。9938 赫兹的正弦波,一周期的抽样点是284个,为了省事仅画了四分之一个周期多一点,有71+3个抽样点。由图中可知,零点附近和峰值附近采样后的高度差也还是不同的,只是差别没那么大了(因为它的频率没那么高了)。如果频率更低的时候,要体现出它们的区别,图要画得很大才行。

[upload=jpg]Upload/2005111822321237519.jpg[/upload]


谢谢松香味兄的图。这算是ΔΣ采样,能否提供一个同频率的DVD-AUDIO最高规格的384KHZ的PCM取样频率图?



这是开心果提供的图,你的要求,开心果可能正在描绘中,估计会满足你的要求。我可就没有这神气了。
TOP
35#

开心果 在 2005-11-21 23:19:57 发表的内容
CD格式的抽样特性。如果仅从抽样来说,不论是什么D ,样本的特性都是一样的。但具体到那种D 时,其主要问题是不同的。CD格式的主要问题是混频干扰严重,原因是抽样频率低了。

下图是按CD格式对频率为11175 hz 的正弦信号进行理想式的抽样,每个周期约有不到4个的抽样点,显然少了点,仅取了几百多个样本,这里仅取出其中的几个特殊点进行说明。

取样开始后不久,样本就能取到峰值了(第26和28点,近似值,下同),过一段时间后又能取到峰值了(99和101点)。但在28到99点之间,取样点是逐步远离峰值的。往后的数据基本是这个规律,显然这些样本已经走样了。如果使这些样本通过滤波器,显然恢复的波形将不是理想的正弦波,而是振幅受到调制的波。从数据中可分析出,调制周期约为0.0016秒,相应的频率是625赫兹。不过准确的频率应该是11175*4- 44100=600。显然这个频率是落在听觉范围内的,是无法去掉的,从而形成一种特讨厌的干扰声。这就是数码声的来源之一。

信号的频率越高越容易产生这种特讨厌的干扰声。所以高音越丰富的乐器声灌录到CD后,重放时就越难听。从这点来说,国乐就不太适合灌录在CD里。大家可以从雨果出版的碟里去漫漫体会。

为了验证以上的分析,用现有的元件搭了个临时的线路进行试验,不过抽样频率仅取4.41Khz,相应的信号频率就只能取2Khz以下了。结果如下:
[upload=jpg]Upload/2005112123112916525.jpg[/upload]

老CD机播放“雨果发烧碟一”中的6.3khz 信号时的输出波形(因为6.3*7=44.1  所以能稳定的在屏幕上显示)
[upload=jpg]Upload/2005112123115069746.jpg[/upload]

信号频率为400赫兹时的输出波形,显然那个“数码声”不明显。
[upload=jpg]Upload/2005112123171887623.jpg[/upload]




测量用的设备有没有问题,测量的方法能不能说说,我怎么就测量不到这个结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