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勒第一交的七个版本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 38303|回复: 163
31#

最后一个版本,我们来看看埃森巴赫指挥休斯顿乐团的Koch版,1997年录音。

[upload=jpg]Upload/2005102715592522385.jpg[/upload]

此版是1997年休斯顿乐团的欧洲巡回演出时,3月2日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厅演出的现场录音。

休斯顿乐团虽然在技术、配合上比上述几个版本的一流乐团稍有差距,但是我觉得它最难得的是演奏起来的气质是生气勃勃的,并不像某些大牌乐团那样老气横秋——比如说纽约爱乐,虽然技术一流,演出亦投入,但是听来听去总觉得是他们在例行公事,把一个录音当成是一年里面几十个录音任务里面平常的一个来完成。还有一些老牌的乐团也越来越变得像是一个名牌发声器,原来具有“手工感”的独特气质,越来越被“工业化”的气质所取代。

(未完待续)
TOP
32#

埃森巴赫版有没有缺点呢?我想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弦乐器和乐队其他声部的融合度。尤其是在第四乐章,弦乐和铜管都在全力演奏的时候,虽然它们节拍掌握得准,但弦乐部却给人一种隐隐约约地在“自言自语”的感觉。这或许可能部分地由于录音音效的风格所造成,但我觉得乐队本身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听过好多场休斯顿乐团的现场音乐会,就算是在现场他们的弦乐也有时让我产生“自言自语”的感觉。看来假如乐团有一定档次的时候(比如说铜管不会冒泡或跑音等、具有“名牌发声器”的资格等),乐团与乐团之间的水平差别就在于配合和音色上面了。

到此为止已经把七个版本的马勒第一交评论一遍了,因此这个话题到此先告一段落,待以后有新的感受和新的版本再来“续集”。

(全文完)
TOP
33#

各位朋友请勿被故意捣乱的疯人疯语所困扰。接下来我贴一些这个帖子涉及到艺术家的照片。埃森巴赫原是以弹钢琴出身的,他在1966年曾经在DG和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了贝多芬第一钢协。

埃森巴赫出任休斯顿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长达11年,大胆开拓20世纪作品(甚至他自己本人也为休斯顿乐团创作作品)。他交游甚广,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埃森巴赫和伯恩斯坦的合照。

[upload=jpg]Upload/2005103013441222683.jpg[/upload]
TOP
34#

关于埃森巴赫的图片和以下内容均来源自埃森巴赫的中文官方网站。

关于指挥的理念,埃森巴赫如是说:

“随后的两年我失去了乐团总指挥(felixcat注:这里指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头衔,得以享受一份清静(自然是没了行政责任)。而当我有一次与我的导师卡拉扬在谈话中用“享受”这个词来表述时,却遭到了他的严厉斥责:他说,这是完全错误的。他认为我是一个必须不断有所长进的人,应该有所发展,一块砖一块砖地往上砌,就象造一幢大楼,他希望我是这样的。当我1988年开始执掌休斯顿交响乐团时,他写信向我祝贺,祝贺我成为了他相信我将成为的人。我非常感动。那是他去世的前一年。”
TOP
35#

关于为何艺术在当今会失去以往那诱人的色彩,埃森巴赫的说的这段话与我上述的个人见解有类似之处:

“ 我在苏黎世时的职位相当复杂:音乐厅的两套人员编制正按照歌剧乐团和音乐会乐团被分割。我越来越深刻地领教了政治纠纷,可惜文化直到如今却时常被政治纷争布下的罗网所俘获。按理应该恰恰相反,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TOP
36#

reiner_fans 在 2005-11-3 18:34:30 发表的内容
在昨天聽了謝爾亨在西敏寺的馬一本版...真的嚇了一跳.
很特殊的演譯,較快的速度,像是年輕的的馬勒.
曲子的細部有條理而深刻,真不愧樂評說他也是少數幾個馬勒專家之一..我個人把他列為跟walter在同一級的..2個相當極端的典型.
50s年代單音錄音但效果不錯..





经reiner朋友这么一介绍,我也想弄一张来听听 :)

Westminster录音取向我觉得中频相当浓郁,很耐听。我前一星期买了一张Westminster的LP:XWN 18241,Boult指挥戴里布的芭蕾管弦乐集,虽然也是单声道的,动态、音场当然有所逊色,但是音色却美,这几天时不时拿来放上一段。相信假若有CD版的话,音色当更加美。
TOP
37#

这是60年代的时候Bernstein为CBS录制马勒系列交响曲的时候,在录音间聆听录制的效果。大家请注意Bernstein穿了件印有马勒标志的T- Shirt。照片中最右边得歪着头看乐谱的人便是CBS著名的制作人兼录音师McClure。

[upload=jpg]Upload/20051131455839937.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