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璇 [复制链接]

查看: 10255|回复: 92
21#

[upload=jpg]Upload/200510131181188171.jpg[/upload]
TOP
22#


一代红颜--周璇
周璇,她生前拍摄了四十多部影片,所谓的两百余首歌曲流传了几十年。在三、四十年代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歌星。可是她的身世始终是个谜,动乱时代的脚步为她踏出一条曲折的生活道路,无情的社会又使她无法摆脱坎坷的命运,最后发疯至死。她在人间不满四十年。受了近四十年折磨。她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中挣扎,终于惨遭逆流淹没,留给人世的只有一连串的……
寻了一辈子的母亲 “女人属羊,一世遭殃”,这是一种无聊而又荒诞的说法,在我的朋友圈子里,有好些个属羊的女子,都幸福且快乐的生活着。但是这对于肖羊的周璇来说,无疑是道魔法的诅咒,在她的生活中种下种种灾难。其中,最大的不幸恐怕就是周璇苦苦探寻了整个生命过程的:“我到底是谁?我的母亲在哪里?”
周璇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叫做周文鼎,他还有一个大太太,住在虹口,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自己的母亲邝太太花旦出生,是父亲的二房。直到有一天,变成傻子的二哥哥来她这里要零用钱时,无意间露出了一句话:“阿爸不喜欢你!你不是阿爸养的!”周璇从母亲惊慌失措的掩饰中觉察到自己或许不是父母亲生的。出于让女儿感激自己的心态,邝太太告诉周璇,她是自己领来的。嫁进周家两年没有生养的邝太太为了有个孩子作伴,也为了周文鼎死后能多分一份家产,到虹口鸭绿江路联华庵(上海人一般称作“莲花庵”)请老师太为她找个被人家扔掉的孩子。后来老师太为她找到了一个尼姑的私生子,邝太太抱了回来,那个孩子就是周璇。

邝太太的一番话,仿佛一把利剑把周璇那颗纯真的心刺得粉碎,使她有生以来受到从未有过的惊讶和震动。她从小到大,一直像所有孩子对待自己亲生父母那样对待阿爸、姆妈,亲近他们、信从他们、孝顺他们,多么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温柔的慈爱和无私的庇护,始终没有想到,直到今天才知道是受了欺骗,她一下子感到从未有过的茫然、孤独和空虚。同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阿爸竟忍心要把推入火炕作妓,姆妈又常常把她当作婢女一般冷待和无情。十几年来,受尽生活的熬煎和折磨,现在又徒然增添抑悒的情绪和难以磨灭的内心创伤。从此,她更加热爱舞台和银光灯下的生活,她更加热爱帮助她的艺术界的兄长大姐们。

周璇和伙伴们在舞台上演出救国进步歌剧《野玫瑰》,在终场时,高唱主题曲《民族之光》,明月社的发起人黎锦晖笑着鼓励她:“小红,你这一句‘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唱得真好,是你进剧社以来唱得最好的一句。你正好姓周,以后就改名叫周璇吧!”
这个出生后父母取名叫玉芬却失了姓,以后又因为养母希望她在舞台上能走红而成为自己的摇钱树而给养女改名叫“小红”的女孩子终于有了一个充满长者的关爱和对自己成绩的肯定的名字——周璇。她含着泪,高兴地跳了起来:“是吗?我就叫周璇,叫周璇!”但是新名字给她带来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阿爸周文鼎给她讲了关于她的生世的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他告诉周璇,她的母亲不是尼姑,因为邝太太去莲花庵领她,看到有一个女人抱着她。top
周璇又想起另一件事,一度走投无路的邝太太曾带她到莲花庵暂住,师太告诉邝太太王芳的生母不是尼姑,因贫穷所迫才把她送人,如今邝太太既然无力养育就想领回。这件事周璇不知道,但她记得深夜熟睡时,她被邝太太叫醒,偷偷溜出庵堂,从此再也没有进过功花庵的门。

周文鼎还表示要邦周璇找回生母。周璇从养父这儿找到了能与生亲团聚的可能,而且证明自己不是尼姑的女儿,这对她来说,犹如一个垂死的人有了复生的希望。从此,她将赚来的多数交给养父,请他帮自己找母亲。top


周文鼎无休止地敲诈养女,却并不真的帮她找母亲。1941年,周文鼎被鸦片毒死了,没有留下任何给养女的交待,临死还只想着向养女要钱。周璇像突然跌进了冰窖里,浑身冰冷,压制不住一阵阵颤栗。这如同一把利刃,割断了她和生母的重聚,割破了对未来天伦之乐的憧憬,也割碎了她一颗已经受尽折磨的心。找不到亲生母亲,无法证实自己的出身是周璇的隐痛,她始终没有放弃寻找。
1945年拍摄的《凤凰于飞》,恐怕是电视公司为周璇的公开寻母。影片公映后,有几个自认是周璇的生母,来公司相认,当提出骨肉相认,必须验血时,都从此避而不见,原来这些人都是为了觊觎一代歌星的声望和钱财而冒认。影片中,主角合家团聚;生活里,周璇还是孤凄地默默哀泣。周璇从殷切期望而陷入到绝望之中。在周璇最后的弥留之际,她拉住老友的手,用颤抖而低弱的声音,无限凄惨地诉说一件她至死不忘的心事:“我是苦命……一直见不到……亲生……父母!?”
1957年9月22日,周璇怀着未能找到亲生父母的终身遗憾,默默地阖上了满含泪水的双眼。 爱情没有一个善终 严华是周璇的第一个丈夫。在阅读周璇的传记时,我觉得虽然他们最终分手,但严华无疑是她最爱的男人。在他身上,周璇寄托了少女最美好的憧憬;在他身上,周璇找到了父亲兄长、朋友、伴侣等很多种感觉。

周璇自从进入“明月”后,一直得到严华的帮助,他那魁梧的身躯,方正的面庞,一对感情丰富的眼睛,使周璇感到亲切和尊敬,始终把他当作大哥、老师和生活的保护者。他多次帮助自己解决困难,自己对他也逐日产生仰慕之情。“新华歌剧社”解放后,周璇进了“艺华影片公司”,严华则要随“大中华歌舞团”去南洋一带巡演,离别之际,周璇将一本黑封面的簿子,踟跃踌着交到严华手里……严华去南洋巡演,不到一年就急着归国了,他从周璇的日记中知道了女孩的心意,他急着回来告诉女孩自己的思念与爱情,并要把一对作为信物的订婚戒,套进两人的手指上。  周璇为了爱情,放弃了随赵丹他们的“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四处巡演的机会,留在上海。不仅,周璇和严华在北平结了婚,但婚后的快乐并不持久。绯闻使周璇以为严华有了外遇;绯闻又使严华误会妻子另结新欢……冷战之后的吵闹,吵闹过后的周璇毅然出走……当事人双方的不冷静,各种媒体不负责任的对两人的婚变推波助澜,终于使两人的婚姻走上不归路。
签离婚协议时,严华在浦东大厦一个写字间里签字,周璇在自己住所签名。一对曾经历经患难而结合的夫妇,可以在共享幸福的时候,由于本人和社会的各种复杂原因,终于不幸离婚。
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周璇不碰爱情这个敏感的话题,直到她碰到石挥。周璇早就看过石挥的戏,也在上海剧艺社演出的后台认识了他,他维妙维肖地塑造各种人物,成为周璇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他亦庄亦谐地回叙了自己的经历,也深深吸引住周璇,成为她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伴侣,但是两人各自忙于演戏,尤其是周璇,由于过去不幸婚姻的教训,使她对爱情筑起一道无形的心防。两人见面时,谈话虚虚实实,感情真真假假,在生活中也像在演戏。

直到1946年周璇去港前,两人依依惜别中才互吐衷情。在香港拍了两部影片后马上回沪的周璇,在《夜店》中,与石挥第一次合作。《夜店》一结束,周璇来不及等到公映,大中华就派人要求她速去履行合约。爱情的烈焰使她无法冷静思考,事业的催促又不让她慎重斟酌,只得在临行前和石挥匆匆订立婚约,匆匆去港。在香港,周璇不断听到身边的人告诉她石挥对她的爱情日渐下降,甚至还有上海版的小报为证,并不断怂恿她与石挥分手。这一切如一股冷气,使周璇复燃的爱情火苗渐渐熄灭。

周璇回沪后,与石挥的见面是客气而又关心的寒喧,而且中间还夹杂着一个极力反对他俩的事的徐小姐,徐俨然周的代言人,斥责石挥的负心,石挥也以刊物上周璇“决不与圈内人配成佳偶”的话作反问。一阵难堪的沉默,石挥最后长叹一声,双手拍膝站起,用《飘》影片中白瑞德向郝思嘉告别的动作,一个旋身离去。一对艺术家的恋史,就这么匆促,这么短暂,刚翻开扉页,封底就匆匆合上。
经历这次情变的周璇心力瘁,一个早已围在她身边的叫朱怀德的年轻商人对她更加殷勤,不但四处奔走为周璇介绍医生治病,而且还时时关心周的积蓄,为她经营,使她得到三倍盈利。

那位好事的徐小姐常常在周璇耳边诉说朱怀德既懂体贴又有能力,周动心了,1949年春末,到香港后,周璇与朱怀德同居了,朱表示为了不辜周,绝不该在海外草率从事,应在战争平定之后,回到上海隆重举行婚礼。周璇为求爱者的一片真诚打动,将全部积蓄交给朱。朱带着钱回到上海后,就如黄鹤般杳无音讯。

1950年,周璇带着朱怀德走后产下的他们的孩子回到上海,谁知朱怀德面对周璇怀中的孩子,竟问:“这孩子,恐怕和你自己一样,是领来的吧?”这出人意外令人惊愕和寒心的否认,也就是否定了周璇对他一片真诚爱情,破灭了周璇对他的信任、希望和幻想。彻骨的寒冷浸透了周璇,当她拍摄她一生的最后一部作品《和平鸽》时,“验血”两个字,像突然的闪电刺破她脆弱的神经,她绝望而痛苦地哭起来,在惨楚的哭声中不断哀诉:“是你的骨肉,就是你的骨肉!验血!验血!”她疯了,从此,整整五年,周璇一直被困在疯狂的世界中,1957年,周璇的病情才得以好转,在此期间,她与一直热诚而殷勤地照顾她的唐先生,日久相处,发生感情,两人结合,生下一儿。但是这个末年养的属羊的女人注定是不幸的,同年9月22日,她去世了。时至今日,在海内外还传播她金噪一般的歌声,同时,她留在人间的还有三十八年的凄苦人生和一代歌星令人心酸的悲剧。
[upload=jpg]Upload/2005101115142580676.jpg[/upload]
TOP
23#

陈歌辛月夜话周璇

作者:王渭山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在记忆中仿佛隔帘遥观雾中花,有朦胧模糊之感,但依稀模样未失真,故撷来以奉献给读者,略可窥“金嗓子”周璇女士的一个侧影。

  1950年,作曲家陈歌辛(陈钢之父)应夏衍函邀自香港回到上海。当时极为流行的一支新歌《坚持战斗---向朝鲜弟兄致敬》就是陈歌辛的力作,因而上海总工会沪西工人俱乐部请陈歌辛去辅导职工作曲(担任沪西工人业余文工团音乐创作班的义务教师),学员门大都知道,周璇唱的歌不少是出自陈的手笔,因此不免问起周璇的景况和为人,陈歌辛说:“璇子很聪明,心肠也好,就可惜眼睛不佳!”学员们感到奇怪,说:“周璇的眼睛不是水汪汪的嘛?:”陈笑道:“这只是个比喻而已,我是说她老看错人头,受骗、上当。”再问下去,他就笑而不答了。

  一次散课后,陈歌辛和“音创队”队员们走出教室,抬头望见皓月当空,他便说:“今天月亮好亮啊!这使我想起几件往事,是关于周璇的。”大家一听是有关周璇的,便纷纷请陈先生讲下去。

  陈先生说:“你们大概都晓得周璇是个孤儿吧,她到底姓啥,是哪家的孩子,谁也说不清楚。她开始踏上影坛,是以娇小的身材与甜润的歌声使人感到‘我见犹怜’的。她的成名是与她的启蒙师严华的精心栽培分不开的。周璇本来是一口常熟方言,是严华教会她国语、唱歌的。”有人当即问道:“严华是周璇的第一个丈夫吧?他们怎么会分手的?”陈先生笑道:“这些慢慢再谈,我先说说周璇和月亮的一些往事吧。周璇原名小红,13岁时参加明月歌舞团,受到黎锦晖先生的教诲。周璇后来特别喜欢明月,大概与她不忘旧恩---怀念明月歌舞团有关吧。”有人马上提问:“那她为什么改名周璇呢?”陈答道:“这里面有段小故事呢。那时小红因演唱《民族之光》一歌,备受欢迎。有一次当她唱到‘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时,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谢幕时,明月歌舞团团长黎锦晖先生上台拉住小红的手,激动地说:‘上海妹子,我谢谢你,你唱得好极了,了不起啊!周旋,周旋,对了,小红,你就叫周旋吧!’这时台上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欢呼声,于是这个常熟的小红姑娘,一下子变成小小的红歌星周旋了,由于她年龄小,个子也小,团里的大哥哥大姐姐都爱称她为小旋子。后来她进了电影圈,才在旋字旁加了个斜王旁,成了影星周璇了。其时她年方十九,她唱的《马路天使》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使她声名大噪,成为电台十大歌星中的亚军。(冠军是白虹)金嗓子的雅号,便是这段时期听众赠给周璇的最高荣誉。”我当即问道:“周璇号称金嗓子,可苏联专家听她的唱片却说象个小孩子,到底谁对呢?”陈先生说:“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周璇的音色甜润自然,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又有天真烂漫的情趣,所以我说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并不冲突。周璇比较喜欢唱我写的歌,也喜欢贺绿汀先生、黎锦晖先生写的歌,因为我们写的歌,有一种南方民歌的温馨,比较适合周璇演唱,我是地道的上海浦东人,是‘长锭要勿要,长锭’的乡亲。”(注1)他用标准的浦东乡音说了这句话后,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人乘兴打趣道:“陈先生,侬格笔头这样高,象个法国指挥家。”陈正色说道:“算你说对了,我的祖父是欧洲人,而我是生在浦东长在上海的上海本地人。”这下我们才知道有美男子之称的陈歌辛先生,原来是欧洲血裔。

  相似的情景,总能引出一些回忆。陈歌辛先生说:“有一次,月亮也象今夜这样明亮如洗我和周璇从摄影棚走出来,周璇和我谈起她的身世来。她说她喜欢月亮,是因为她从来没体验过母爱,因此一直把月亮当成母亲,象爱母亲那样爱着月亮。她说:‘陈先生不会笑我幼稚吧?’说着,竟泪流满面了。我当下说:‘我非但不会笑话你,相反从内心深处同情你,我想有你这样真挚的感情,如果唱思念母亲的歌曲,肯定比谁都唱得好!’……后来我的这个预测得到了证实,她的一渠‘慈母心象三春晖’确实唱得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周璇没有尝倒过母爱,但她却在《慈母心》中充分表达出赤子之情,这就是她把明月比拟成母亲所获得的真挚之情,是一种美学上的‘移情’。”有人问:“这支歌的歌词也写得很动人,作者陈蝶衣(注2)先生现在哪呢?”“在香港,蝶衣兄和我合作过不少歌曲呢!”
陈先生接着说:“后来周璇在另一个明月之夜,向我提出一个要求,她说:‘我爱唱《慈母心》,但它老是惹我流泪,陈先生能不能为我写一首既有关明月又欢快的歌呢?’过了不久,我就为她写了《凤凰之歌》中的两首歌《春色向人间报到》、《前程万里》,这两支花歌都是碟衣兄作的词,其中就有写到月亮的句子,比如‘珍重这花月晾宵,莫把流光辜负’,据说这两支歌仍在海外流行呢!”有人又问:“陈先生发表歌曲用哪些笔名?”“笔名嘛,用得不少,常用的有我的本名陈昌寿,还有戈忻、林枚,歌辛也是常用的。”

  陈先生说:“周璇既爱唱明月,也爱唱清晨,例如我写的《可爱的早晨》、《晨光好》、《迎春歌》、《农人忙》以及《天上旭日初升》……等等,她都能唱得有真情实感,恰倒好处。”

  陈歌辛沉默了片刻,又说:“一次在香港,也是这么一个月明之夜,周璇突然来找我,一见面就泪如雨下,她哭诉她被那个光棍耍了……这倒不单是经济损失,可怖的是她的精神几乎崩溃了!她哭着说:‘为什么月亮这么纯洁,而人却那么肮脏?!’说到此处,她突然停止哭泣,狂笑起来,她说:我再也不愿唱歌了,假的,都是假的,连慈母心也是假的,要不,我那老娘为啥把我掷掉不管?!‘笑了一会,她又号啕痛哭起来。就这样笑啊哭啊地折腾了半夜,我劝也劝不好,那真是一个冰冷的月夜,尽管气温在20度以上……从那以后,周璇的精神开始恍惚起来,整日疑神疑鬼,尽管她对我比较尊重、信任,但我的劝说与譬解,毕竟不能愈合她心上的裂缝,她逐渐精神分裂了……”陈先生谈至此时,叹了口气便嘎然而止了……

  后来周璇自港返沪,主演《和平鸽》影片时,她又主唱了陈歌辛作曲的《和平鸽》主题歌,这便是周璇的绝唱,也是她主演的最后半部影片,因为此片拍到一半时,周璇又犯病了。这可急坏了制片人,后来只得找个身材和周璇相近的女演员,以“背影戏”来搪塞交卷,草草完成《和平鸽》的拍摄。周璇住进上海精神病医院后,陈歌辛常去探访她,她老爱重复一句话:“人心,人心呢?!”她象祥林嫂一样,一直重复这句话没个完……

  那个月夜以后,陈歌辛又断断续续与我们聊了一些有关周璇的方方面面,有些是罕为人知的,兹罗列一、二,以飨读者。

  (一)周璇自1946年去香港后,曾被几个男人纠缠不休,弄得周璇六神无主,陈歌辛耐心地为她分析,指出这些人如同狂蜂浪蝶,是想占便宜,劝周璇对这些人一律“克脱”!当时周璇说:“我听陈先生的。”事实上她也确实洁身自好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她于1947年曾返沪参加了《忆江南》、《夜店》的主演,在《忆江南》中,她分饰同父异母的姐妹花谢黛娥与黄玫瑰,都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角色的内在特色,黛娥的纯朴,玫瑰的花骚,周璇都有一定的体验,因而演得极有分寸。

  (二)在香港时,周璇与一绸布店的小开打得火热,同时与一位文化界青年也过从甚密,陈歌辛劝她应择善而从,不要被小开所迷惑,周璇对此却不以为然,有次甚至与陈歌辛争执起来,陈对周璇说:“你简直象吃了孟婆迷魂汤,你将来会后悔莫及的,再说一遍,那不是个正派人!”周璇竟说:“你说得不对,他对我是有良心的!不用你管!”周璇拂袖而去了,陈歌辛只能望着她的背影兴叹。后来周璇的财物和心果然被此小开所骗。

  (三)周璇在香港三、四年,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既“外表浮华,内在空虚”。她的身上确实较难找到当年纯朴的影子了,对比当年她与严华相恋相爱的情景,确实判若两人。说到周璇与严华的结合,到是一段情真意实的动人故事。如前文所述严华是周璇的启蒙恩师,严华淳厚而富才华,深为当年的周璇所敬爱。1935年秋,严华随明月社去南洋演出,当时周璇正在拍摄《喜临门》,未能随行。她特为邀请严华至家中饯行,并将一本黑面硬簿子赠于严华,还讲明到开船才许启阅。当“孤帆远影碧空尽”时,岸上有位美丽姑娘在拭泪,那就是周璇;船上有位英俊青年在陶醉,那就是正在读硬面簿的严华。原来那本硬面簿是周璇的心声--日记,那里面忠诚地记录着一颗少女对他的挚爱之心,这怎不使严华陶醉呢,他比她大6岁(1912年出生),一直象大哥一样关心旋子,爱护她,并不含有私情,而那本硬面簿里透露出的“春之消息”,终于启迪了他胸中的另一种爱(亚当夏娃之爱),于是他的心又飞回春申,于是他与她鱼雁频繁,他不断收到周璇的“三式信”,何谓“三式信”呢,即挂号、双快、航空三种形式同时进行,信上总流露一种情,即:“盼君早给归来。”严华被爱神之箭射中,他提前回国。1936年中秋严华船抵上海码头,便兴匆匆急忙忙雇车急奔周寓,想出其不意使周璇惊喜交加,但好事多磨,周璇到无锡拍《喜临门》外景去了……
过了不久,周璇与严华结合了,初定居于愚园路愚谷村,后乔迁至姚主教路(既今之天平路)懋邻村。新婚期间他俩在杭州度蜜月,严华专门谱了一首《扁舟情侣》,夫子自道也。他俩在电台演唱了这首歌,并顷刻被胜利唱片公司灌成唱片,成为当时抢收畅销的唱片之一,风靡一时。严华为周璇添置了钢琴,供周璇练唱。伉俪情深中,周璇怀孕了,只可惜不久流产了,而更可惜的是他俩这幸福小家庭,在一些人的挑拨、中伤下,也流产了……严华先生是厚道人,他与周璇离异后,将法院判归他的钢琴送给周璇留念,不忘当年师生厚爱,伉俪深情。

  (四)周璇自港返沪后,深居简出,厌倦交游。那时陈歌辛对赵丹说:“璇子很想念阿丹,你们见见吧,也好安慰安慰她。”好心的陈歌辛,为阿丹与璇子的相会,选择了时间、地点,让他们在一家外国人开的小餐厅里相见。赵丹会过周璇后,对陈歌辛说:“周璇变成脂粉俗黛了,再也找不到当年小红的影子了!”陈歌辛道:“人家受了那么多折磨和刺激,被扭曲得变心形了,你是《马路天使》里的大哥,能不关心她吗?怎好意思嘲笑她呢?”后来托孤之事,赵丹慨诺,说明赵丹确具大哥之诚。

  (五)周璇拍《和平鸽》时,长不能自控地产生幻觉与疑虑,为此她曾郑重其事地对陈歌辛说:“陈先生,我近来感到心神不宁,那个死鬼常常惹我生气,吃药也不见效,恐怕又要犯病了,趁我现在还清醒,想和陈先生商量一下我的孩子,要是我病了,孩子怎么办呢?还有点款子和金银珠宝,这是我多年的心血积累呀,想请陈先生保管,因为你是我信得过的老师。”陈歌辛为此踌躇再三,觉得由他保管周璇财物及照料孩子有诸多不便之处,一来自己有四个孩子除陈钢参军在南京,其余均在学龄时期,夫人金娇丽有健康欠佳,因而不便超负荷;二来周璇财物价值不小,自己与周璇过从较密,如由他保管财物,难免招世俗口舌,蜚短流长。他郑重考虑后,建议由赵丹、黄宗英夫妇承担此任,较为合适。后来事情也就这样定了。赵丹为人热情,但粗枝大叶,对家事漠不关心,故平心而论,是黄宗英苦心抚孤成长的。然而谁又料到抚孤一场,到三十年多后,会因“财产纠纷”闹到对簿公堂呢?这也是周璇哀史的一点余波折影吧?

  (六)有些人常说,周璇的发病是由于拍《和平鸽》时接触医院生活诱发了她的精神病。按陈歌辛说,这不是主因,促使周璇发病的乃是被周璇称作“那个死鬼”的男人在骚扰她,折磨她,才使她发病的。

  1956年,周璇康复出院了。她专程去拜访陈歌辛。由于要为此拍新闻记录片,而陈家寓所(宁海西路190号)简陋不堪,便临时借另一场所拍下“周璇病后拜访陈歌辛和其他故交”的新闻片,这片子很放映过一段时间。

  周璇出院后,曾对陈歌辛说:“陈先生,我没有把你的《和平鸽》唱好,感到抱歉。我想请你再写一支歌,我一定把它唱好,如果贺绿汀、黎锦光先生有新作,我也想唱它一唱。”陈歌辛笑道:“祝贺金嗓子重展歌喉!”周璇苦笑道:“金嗓子看来不行了,就铜嗓子吧!”后来陈先生要我为周璇写一首歌词,我写了个初稿,歌名是《枯木逢春花又开》,谁知此歌尚未完成,周璇竟被脑炎夺走了生命,那是1957年9月22日,她只活了三十九岁。

  那首终未能为周璇一唱的《枯木逢春花又开》,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枯木逢春花又开,百花园中的百灵小姐

  又在百叶枝头唱起来。

  不唱辛酸往事,不唱个人悲哀,

  只唱那枯木逢春阳光雨露润胸怀。

  问百灵,你因何金嗓更清脆?

  ‘嗨,咕咕咕咕,格格格格,你难道真的不明白,

  君不见山河俏丽时代美!’……”

  这支歌,曲未成,人已没,于是当时我只能以短歌一阕悼周璇,其词曰:

  十九花磬廿九衰,卅九萎折葬尘埃。

  倘无情场伤心事,岂至红颜化烬灰。

  注:

  1旧时代浦东人到上海市区叫卖迷信品长锭,因此市区人喜欢用这句方言来模仿浦东乡音。

  2陈蝶衣为当代指挥家陈燮阳的父亲。
TOP
24#

清宫秘史  

故事片(黑白)。香港永华影片公司1948年摄制。

清德宗光绪十五年二月,北京皇宫体 和殿里鼓乐齐鸣,香烟缭绕,册封皇 后的仪式正在隆重举行。由于慈禧太 后的摆布,光绪所钟爱的珍妃未被选 中,而与皇帝素不相识的隆裕被立为 皇后。翁同 教习光绪学经解义,并 灌输启蒙思想,使光绪萌发维新变法 之念。光绪驳回了工务处秉承太后旨 意动用海军经费建造颐和园的奏折。 太后震怒,否定御批。此后,珍妃每 天向“海军储金罐”内投入十块龙洋 ,以明心志。甲午战争败绩,光绪忧 心如焚。翁同被太后开缺回乡,他 向光绪推荐康有为,辅佐推行新政。 戊戌年(1898年),光绪裁撤一些无 用衙门和昏庸老臣。太后径调荣禄任 直隶总督,双方矛盾趋于激化。太后 在宫廷内外布满心腹,以钳制光绪的 行动,并密谋于九月初五挟持皇上去 天津阅兵,企图废帝,将维新派一网 打尽。光绪接连下了两道密谕,令康 有为等从速应变,维新派首领夤夜决 策,密奏皇上。光绪随即密召袁世凯 ,委以重托,派他去天津刺杀荣禄, 然后围执太后。袁世凯抵天津后即向 荣禄告密,与荣禄回师入京。太后重 又垂帘听政,下令捉拿维新派首领。 光绪被禁于四面环水的瀛台,珍妃也 被打入北三所寿药屋。接着,八国联 军入侵中国,大沽陷落,逼近天津, 光绪焦灼不安。某晚,他凭着一叶扁 舟前往北三所探视珍妃。两人相对无 言,执手呜咽。珍妃劝勉皇上保重身 体,来日再展鸿图。侵略军兵临京城 ,太后挟持光绪一起出逃,并且逼迫 珍妃跳井自杀。马车徐徐西去,光绪 泫然泪下。 编剧:姚克(根据所作话剧剧本《清 宫怨》改编) 导演: 朱石麟 摄影: 庄国钧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舒 适 光 绪 罗 维 袁世凯 周 璇 珍 妃 洪 波 李莲英 唐若青 西太后
[upload=jpg]Upload/2005101115464414624.jpg[/upload]
TOP
25#

[upload=gif]Upload/200510131114545202.gif[/upload]
TOP
26#

[upload=jpg]Upload/2005101311103443271.jpg[/upload]
TOP
27#

[upload=jpg]Upload/2005101311105256548.jpg[/upload]
TOP
28#

[upload=jpg]Upload/2005101311125136020.jpg[/upload]
TOP
29#

[upload=jpg]Upload/2005101310414263202.jpg[/upload]
TOP
30#

西厢记(国华)

故事片(黑白)。国华影业公司1940年摄制。

唐朝崔丞相病故京城,其女莺莺与寡 母郑氏、弟欢郎扶柩归葬乡里,路出 蒲郡,暂歇普救寺。一日,莺莺偕侍 婢红娘前院闲步,与赴京应试的张君 瑞邂逅。张惊莺莺美貌,赁寺之西厢 暂居。一夜,莺莺于后花园焚香祷告 ,红娘见其默然不语,代祝曰:愿俺 姐姐早嫁如意郎君。莺莺如有所感, 倚栏长叹。隔墙君瑞闻之,吟诗挑逗 。莺莺慕其才华,亦和一绝相酬。时 贼人孙飞虎闻莺莺美艳,率兵五千围 寺,欲劫为压寨夫人。郑氏闻警,束 手无策,惶急之下,允有能退贼兵者 ,以莺莺妻之。君瑞出而献策,请寺 僧惠明致书故人白马将军杜确求援, 得以解围。郑氏设宴答谢张君瑞,谓 莺莺已许内侄郑恒,愿酬重金助其另 娶。张愤极而病,红娘不平,代为策 划。是夜,张从红娘计,弹琴诉说衷 情。翌日,莺莺遣红娘问疾,张托传 书,莺莺又作诗报之。张得诗度意, 以为约其黄昏相会,乃越墙而往,被 莺莺怒斥非礼。窬墙复回,病情加剧 。莺莺闻知,悔而怜之,乃乘郑氏遣 红娘往西厢送汤药之机,修书约张翌 宵幽会。张得书霍然病愈。自此往来 月余,被郑氏察觉,拷打红娘获知实 情,无奈以莺莺许配张君瑞,但命张 入京应试得官,方准迎娶。张乃别莺 莺赴京。途宿草桥逆旅,夜与莺莺欢 叙,孙飞虎突至,劫走莺莺,张怀笔 紧追,杀死孙飞虎,拥莺莺于怀,喜 极而醒,怀中所抱乃书童小厮,方知 是南柯一梦。 编剧: 范烟桥 导演: 张石川 摄影: 董克毅 演员: 周璇、白 云、慕容婉儿、蒙纳、凤凰、周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