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当天的房间是4*7, 28平方米,如此听音环境上海不多.音箱是在离后墙1.5-2米之间.离侧墙半米左右.听音前事先没有热身,功放开了多长时间不清楚,因为也是带来的.
听音基本是坐成3*3的,我在后排中间靠后墙的位置.所以听听音色,音场还可以,定位不清楚.听的话是Zu线作为10号线,作为参考线,第一对播放,然后是1,2,3.听到4的时候,休息了一会儿,所以多少会影响一些听音记忆.
这次采用了四首曲子.2005里面卡门和动态琴皇,当铺爵士里面一首,和古璇一首.古璇的CD我是第一次听,其他几首也是有段时间没听了.如果事先知道,在家里预听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这套系统搭配也是第一次聆听,所以下面听感的好恶都是第一感觉,每首曲子听2分钟,总共8分钟,所以基本都是第一判断.
试听的时候是每根线听完全部四首,然后换线.所以对我本人来说,更多的是前后2根线之间的比较.所以前后2根线的分数差别更能代表2者间的差别.隔了几条线之间的分数可能并不一定准确.而且个人认为打分项目似乎略多了一些,
上面几位说得比较含蓄,因为Zu线是我带去的,我自己觉得是当天表现最差的之一.不知道是因为线有段时间没用了,还是机子没暖身,Zu线声音混浊,结像大,听完我当时以为器材没有调整好.
然后换上1号线的时候,我觉得反差非常大.就像换了套系统一样.通透度,结像,音色有全面的提高.所以一号线也是当天给我印象最好的线之一.接下来的2,3,4号线表现没有1号出色.虽然各有优劣,但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5号线当天给我的感觉不好,可能是聆听位置,我觉得当时的能量,力度,全频通透度都比较普通.反而6号线,我觉得并不很差,整体还比较平均.当时听了这么多线,已经有些疲劳,就是希望早点结束,还好7号线比较出彩,可以提提神.在当天的这套系统里面,无疑1,7号这2对是我的首选,和当天其他几对比,表现好一档.平衡度/动态方面,7号好过1号,而音色/通透度方面,我觉得1号略好.8号线和2,3,4一样没有什么印象.9号的话,感觉要好过8号线.
这次测试,我觉得10号/2号表现在最低一层,1号/7号表现最好.其他几个基本在互有优劣.当然这次听感完全是基于当天的听音系统,和听音环境,在其他系统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