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咨询乐器、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657|回复: 8
1#
《胡茄十八拍》,上传的是其中一小段,不是古琴版的,是一种吹奏的乐器,请赐教乐器名,还有哪张CD有这首曲子。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2#

我都想知如何上传音乐?
TOP
3#

怎么没有传上去?
TOP
4#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有这张CD ,CD编号SCD-046
第二首就是<胡笳十八拍>(声乐与乐队)(选唱一、二、十二拍)
演奏是上海民族乐团
这张CD的名称是《花木兰》,琵琶协奏曲

你也可以上中唱上海公司的网站去看一下详细的曲目。
TOP
5#

今天我听了一下,除了女声之外,其中有琵琶
TOP
6#

非常感谢ROAD,不知道这首<胡笳十八拍>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TOP
7#

上海中唱网上看了下,是古琴版的。我想要的乐器样子有点象萧、声音有点象损的,没找到。有没有高手告诉我怎么上传音乐?
TOP
8#

转贴:

话说《胡笳十八拍》
作者:庆英、史文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2


  《胡笳十八拍》中的胡笳是一种吹奏乐器,汉代流传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是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据佚名《蔡琰别传》载:“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以后又演变成用芦苇制成哨子,装在木管上按孔吹奏,近似现代的吹管。还有用羊角制成管子安上芦哨吹奏的。
  据郭沫若先生在《为“拍”字进一解》一文里的考打,所谓“十八拍”就是十八首的意思。郭沫若写道:“前人多把它当成节拍的拍字讲,那是讲不通的。且不问‘琴曲无拍’,即使说胡笳曲受了胡乐的影晌有了拍子,但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共长一千二百九十七字,分为十八首。各首中最长者八十九字(第一拍),最短者四十六字(第五拍)。四十六字乃至八十九字作为一个节拍,在音乐中没有这样迂缓悠长的拍子。
  郭沫若进而指出,“拍”字在当时是一个“外来语”,即古匈奴语(属突厥语系)中的“首”字的译音。蔡文姬在匈奴住了十二年,她不能不受到匈奴习俗和语言的感染。这即意味着:中国音乐中使用的“拍”字,是蔡文姬从当时的少数民族地区引进中原的,只是在蔡文姬那里仍作“首”字讲,而后人却赋于了它的新的含义,用以表示乐调的节拍。而蔡文姬以“拍”字冠诗题并反复引入诗内,这便更进一步地说明《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所作;因为别人由于没有蔡文姬那样的经历,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
  另据刘国杰先生在《什么是(胡笳十八拍)》一文里的介绍,现存《胡笳十八拍》有琴曲与琴歌两种。琴曲即古琴(七弦琴)独奏曲。清初《澄鉴堂琴谱》载有全曲。清代周鲁封根椐徐祺传谱编印于康熙六十年的《五知斋琴谱》,最具有代表性。十八段乐曲,音调哀惋凄楚,调式变化丰富,发展层次鲜明,表现了蔡文姬思念故土,怀念幼子的痛苦情怀,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琴歌是以歌唱为主,以琴来伴奏的艺术形式,故又称弦歌。古代的琴、瑟是重要的弦乐器,其他弦乐器很少,这从秦汉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得到证实。琴曲和琴歌都有悠久的历史。古人又根据唐代流行的诗体而别创一格,即“小胡笳”,刘商的《胡笳十八拍》就是现存唯一的“小胡笳”了。
  唐人刘商“拟董庭兰”而作的“小胡笳”的存存,这说明历史上确有大小《胡笳十八拍》之别。蔡文姬的“大胡笳”是一千二百九十七字,刘商“小胡笳”则为一千零二十四字。辞有长短,调当然便会有长短之异了,所以唐人便以大小胡笳分别称之。此外,两者在形式上还有一个重要差别,即“大胡笳”王要是骚体,中间杂以七言句,句法有时很放纵,每一拍的字数多寡不等。“小胡笳”从第二拍到十八拍都一律是七言八句。至于两者的质量高低,则要靠读者去尝析。
TOP
9#

多谢ROAD。我想我听到的应该是“胡茄”吹奏的《胡茄十八拍》了。只是不知这种乐器吹奏这首曲子的CD到哪里找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