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证仲裁者 [复制链接]

查看: 39136|回复: 271
11#

4. 看来Dynaudio的音箱已经放弃采用口径大至30 cm的单元了,连Evidence这种旗舰级音箱,也每边只是应用了4只25cm口径的低音单元吧了;

其实Evidence都只是使用了20cm的低音单元而已,在他们的R&D部门里见到一个非常巨型的试制品摆在过道的路边,由2个12寸和2个8寸组成的低音部分,后来知道因为体积太大和瞬态响应的问题而没有被通过。
技术开发部的主管告诉我们,在测试房间里经过大量的测试,最后定型在每边4个20厘米的低音单元加上中高音组件的这种结构,在讯号的跟随性、统一性和承受功率的大小等各种因素上都获得很大的进步。
其实要20厘米的单元要达到旧的30厘米的单元的特性,才是新的DYNAUDIO的进步!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最后编辑富盛
TOP
12#

harvey 在 2005-9-6 13:23:34 发表的内容
富盛 在 2005-9-6 12:54:16 发表的内容
星期天的那两场我是坐在最前的一排来控制音量的,播动态极大的敲击卡门改编板时的一下突发强音把坐在我前面的地下的一位女士吓得跳了起来。

总的来说我想我是第一次在音乐欣赏会里听定音鼓的轻敲能让地面共振的!!


PA器材放在展示厅做音乐欣赏会聆听敲定音鼓,相信也能让地面共振的,甚至可以令到裤脚管摆动!!「轻敲」定音鼓能让地面共振的话,是失真还是赞赏?!


PA只是声压大而已,不是动态。而且是共振而不单是震动,任何物体只要是找到它的共振频率也会共振的,能量强的诱发的振动幅度也强能量小诱发的振动幅度也小。而且能诱发共振的共振频率多为单点频率,您说能引起共振是失真还是赞赏呢?
TOP
13#

consequence 在 2005-9-8 14:01:39 发表的内容
富盛 在 2005-9-6 10:56:09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9-5 23:46:49 发表的内容
Consequence音箱后,就已经有这样的改变。

1.    Dynaudio已经放弃了他們賴以成名的compound的设计意念,而改用了哑铃式佈置單元的「新」意念;
2.    Dynaudio的单元已经放弃了以前当中音圈位置的凹入的形状設計,而改变成通俗常的見凸出的形状;
3.    Dynaudio的单元音圈位置的凹入的形状看来是整体成形的,现在凸出的形状的单元音圈位置半球体,看来有胶水痕迹,与其它厂产品般是以膠水贴上去的;
4.    看来Dynaudio的音箱已经放弃采用口径大至30 cm的单元了,连Evidence这种旗舰级音箱,也每边只是应用了4只25cm口径的低音单元吧了;
5.    Dynaudio的大型音箱已经改用90 dB灵敏度以上的设计,不再生产像compound系列般低灵敏度(85dB的) 音箱了。

为什么Dynaudio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是不是他们认为旧設計的產品已经赶不上时代,而要以新的取代呢?为什么Dynaudio不再保持旧的compound系列,而只是多增加新的系列呢,是不是旧系列产品制造成本过高?或者已经不再受市场所欢迎?




其实这些问题我在2001年到丹麦工厂开会时都有提问,而且还有比这些更尖锐的呢,由于多种原因,我们一行4人才有机会到工厂的机密部门:产品研发和测试部门去一探究竟,而一套仲裁者的真容才得以窥探。
下面凭小弟的记忆试把H前辈的疑惑解答一下:

1.    Dynaudio已经放弃了他們賴以成名的compound的设计意念,而改用了哑铃式佈置單元的「新」意念;

compound的设计其实是想把箱体和单元在扬声器发声时的影响减到最低的一种设计,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箱体的f0和Qt。确实是一种非常巧思的解决方法。不过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箱体的结构非常复杂,总体积较大。再者由于低音单元是并联的,虽然DYNAUDIO在制造时已经考虑到把两者的阻抗曲线相互配合,但在分频器的阻抗补偿上还是比较复杂,对功率放大器的驱动性能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当然也就形成一个这样的事实:DYNAUDIO很难推好,可推好了就不得了。而且知名的功率放大器厂商无不把能推好DYNAUDIO当作自己的招牌!
ps:把信心5当作一对8寸低音的书架箱就对了,因为它落地的部分其实是compound系统的一部分。

但为何把如此巧思的设计摆在一边呢?因为新的物料和新的设计使新开发的单元和箱体设计就能把扬声器发声时的影响减到类似compound系统的最低水平,同时还能有效保证箱体的f0和Qt。

有了这个前提,设计师们就可以更丰富地使用他们的想象空间去创造他们所追求的极限了。

待续..


一点疑问:
既然新的设计可以达到老的设计的目的和初衷,为什么新系列的听感跟老的系列有这么大的差别,特别是质感/瞬态/密度这几项.是否"好声音"的标准不同了?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这个问题我应该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如果在相应的价格上和其他环节上都相同的化,新的绝对比旧的要好,而且不是一般的好,而是超越!问题是通常旧的型号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煲炼,各方面的老化已经使其性能得以完全的发挥。而且在造价和外汇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动下,新的型号的售价普遍都超过旧型号20%以上,变成很多时候是拿旧型号的上级来比现在的型号。

就拿信心5号来和信心4号来说,在我的试音房和玩具房里用过多组的搭配,老款的全面只能是新款的8成!而且是全输。

H老前辈可有兴趣试一试小证据呢?
TOP
14#

kok 在 2005-9-8 21:20:13 发表的内容
请问另一次展出在什么地方!!


可能天神兄会高兴得跳起来的。
TOP
15#

到时音源部分还有个超级明星产品同台亮相,阵容比深圳还要厉害!这个组合肯定是国际上第一次!!而且环境比深圳好得多,不过人数就只能限制在每场20-30人了。我自己也非常期待啊。
TOP
16#

现在还难说。
TOP
17#

harvey 在 2005-9-8 18:14:29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9-8 17:37:00 发表的内容
audio 在 2005-9-8 17:32:29 发表的内容

综合大家听感,想来器材本身并没问题,问题是出在听音环境。

在环境不能改造的情况下,当时没有进行一些必要的调较么?

harvey先生参加过多次我们的活动,都见我们常会做许多前期的环境调较工作。





eric


头衔: 论坛坛主
级别: 论坛博士后
发帖: 14422篇
来自: 广东广州
鉴定: 未知地区
注册: 2001-7-26
  
                

--------------------------------------------------------------------------------


刚刚联系过还在现场的富盛峰老板,他说这次是他听过丹拿这么多年来最好的一次,尤其是最后一场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放大器要充电二十多小时才达到最好效果。

—————————————————————



是不是较富盛峰老板4楼的试音室聆听丹拿还要来得好?


这个比较有相对也有绝对。因为Arbiter一套还没有在4楼开声过,所以有很多情况只是推测而已。
我所指的的从来没有这样好过也是有前提的,该前提就是在大面积多人数的情况下的展示会中。而我这十几年前前后后开了不下40场展示会,以前感觉最好的是在星海音乐厅的那次首次音响欣赏会,可是这次就比那次有了很大的超越了。
可能前辈还没有听第2天的吧,经过两天的充电,该系统迸发出非常惊人的能量和效果。现在我非常期待在这个月的另一次展出。由于该次展示的深圳组织者缺乏经验,导致只有2个多小时的调试时间,其多声道的调试也只能在星期六的早上才能最后完成。不过在这么简短的调试也能在画面和声音等都取得深圳展示史的少有的场场爆满的成绩,相信无论相关的各方人士也对结果非常满意了。
刚才有位网友问的好,如果在这么大的环境里很多原来很好的组合可能会一无是处的!!
TOP
18#

如无意外就在24和25号。
TOP
19#

这次用小证据做环绕如何?一套的证据多声道!!
TOP
20#

你都来不了,只有看的份咯。馋死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